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开发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将人类基因、指纹、虹膜、面部轮廓等生物特征扫描存储到电子设备,以便精准识别身份,推进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保障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但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美国国家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与治理体系的研究。基于美国由国务院主导,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司法部等多部门联合,协同市场化力量共建的国家生物识别体系,批判性分析了美国国家生物识别体系建设与生物安全治理的特征、挑战以及对中国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为中国推进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生物安全问题牵涉国家安全的诸多方面,生物安全治理须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予以考量。英美俄等传统情报强国都十分重视生物安全领域的情报工作,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情报工作亟待加强。[方法/过程]文章基于对生物安全治理的情报融合需求分析,阐明了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中情报工作的复杂性。借鉴传统情报强国的实践经验,从情报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情报工作重点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结果/结论]提升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情报工作水平,一方面应着眼于先进科学技术和工具方法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及创新;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对其进行战略定位和法律确位,并促进执行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网络生物安全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与战略内涵;梳理欧美国家作为全球网络生物安全研究的起源与主力率先布局该领域的现状,包括形成由政府机构牵头、科研院所深入的研究合力,界定具有重大威胁的网络生物安全漏洞,推进网络生物安全新学科建设落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网络生物安全风险应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网络生物安全研究领域面临的美国主导全球网络生物安全议题、缺乏系统的网络生物安全研究体系和威胁应对举措等挑战,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推进顶层设计,布局新学科建设、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以及建立安全测评体系、实施针对性风险评估与安全测评等方面,对我国开展网络生物安全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出台为标志,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拉开了系统性全面建设的新帷幕。本文回顾现代科技伦理议题的兴起发展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历程,对新时代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与主要原则进行解读,结合当前方向展望未来科技伦理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5.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安全相关研究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为三级和四级的实验室,一般用于开展烈性传染病相关研究。文章研究了国内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梳理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生物防范和极端微生物研究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设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运行保障、优化人才队伍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带来了重大考验,也给全球治理结构和格局带来新的冲击;同时,还暴露出全球及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足。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其中,高级别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安全科学研究和体现国家安全能力的核心平台。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实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齐全、分工协作、网络化运行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体系,建设临床、生产、科研活动有机融合的国家生物安全协作中心。  相似文献   

7.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是必争必保的底线。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生物安全持续面临挑战。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成为国际的热点,其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我国虽然依靠科技支撑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鉴定、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但也暴露了我国在生物安全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弱项。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战略部署,我国应通过加快完善科技前沿布局、推进学科建设、加大专项人才培养、完善基础平台和生物安全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完善我国生物安全体系,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实现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国际生物安全战略态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显著,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颠覆性发展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进程,世界范围内生物安全风险环节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动物源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性增长趋势抬头,这些给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提出新挑战。文章针对当前全球生物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2018年以来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和战略分析研讨的内容要点,提出了加强构建我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以及进一步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邓小平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为我国构建新型科技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以"科技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处理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转型时期科技治理的相关运行机制和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应继续深化和践行邓小平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完善科技治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健全和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意义的研究课题。在考察科技治理思想和科技治理问题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为方法,以治理理论、创新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和科学与社会为理论视角,结合国际上科技治理实践和体系建设的实践,阐述了科技治理体系意义及其构成要素,对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整体架构做了理论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多重目标,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由战略—领域—研究计划—研究活动—结果及影响等几个层面的治理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理论研究表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政策措施要沿着明确治理的方向性、加强宏观战略治理和政策协调、扩大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完善主要政策工具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府际科技治理在西方已经成为一成熟研究议题。虽然在我国还未见对府际科技治理的系统研究,然而有关府际科技治理的思想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相关领域研究议题已经初具规模。从科技治理思想研究现状、科技合作中府际研究主题以及国内中央与地方科技合作研究专题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有关府际科技治理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2.
"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要求之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同时汲取世界先进科研机构的发展经验,努力实现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作为欧洲最大的基础性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同属国立综合性科研机构,两个机构在发展理念、发展历程、学科布局、战略方向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文章聚焦CNRS的组织运行模式、用人制度、评估体系、产业及国际化战略研究,希望借此梳理形成有助于完善现代化科研治理体系的经验规律特点,为当前中国科学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着城市转型与发展的进程,也为智慧城市治理提出新的模式和范本。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对智慧城市进行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该研究基于智慧城市治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立足数字技术变革治理体系这一视角,分别对智慧城市治理效应和治理过程进行分析。首先,研究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 model, DID)来检验智慧城市的治理效应是否存在。在效应检验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包含173份中央政策文本的智慧城市治理政策文本库,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法,围绕治理行为者和治理行为变迁来分析刻画治理过程。通过研究发现,智慧城市的正向治理效应显著存在,“强治理”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智慧城市治理过程是一个三阶段的动态演化过程,治理行为者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和协同性趋势,尤其是从治理结构看,三阶段的共现网络分别呈现出行政指令式、独立离散式和多元均衡式的特征。从治理协同性看,协作广度和协作深度均呈现“U”型特征;治理行为整体凸显“服务平台”和“参与者网络”的核心内涵,变迁过程呈现倒“...  相似文献   

14.
"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要求之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同时汲取世界先进科研机构的发展经验,努力实现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作为欧洲最大的基础性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同属国立综合性科研机构,两个机构在发展理念、发展历程、学科布局、战略方向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文章聚焦CNRS的组织运行模式、用人制度、评估体系、产业及国际化战略研究,希望借此梳理形成有助于完善现代化科研治理体系的经验规律特点,为当前中国科学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从国际比较视角入手,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3国生物安全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总结阐述其发展过程中所发布的战略、指令、法规,分析各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所侧重的防御点的异同。借鉴3国的经验,提出完善生物安全法制建设、加快生物安全战略构建、成立中央生物安全防御委员会、充分识别生物安全风险源、合理扩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加强多层次国际合作等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快速有效地构建国家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原因,国立科研机构立法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对立法必要性的理解存在相当偏差。立法缺失目前已经导致了国立研究机构健全完善现代治理的诸多困境,必须将国立科研机构立法置于国家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框架下,从宪法责任、改革法律基础和法律治理主流范式等角度,重新厘清和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立法的必要性,即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设立调整规范国立科研机构管理与运行的专门性法律,是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科技体制改革领域亟需解决的制度建设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成为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为解决两类失灵问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了应对思路。本文通过构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分析框架,总结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国际典型经验,剖析国内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首先,从理论上阐释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机理与路径。其次,总结美国战略需求导向和欧盟使命导向的科技创新治理布局与实践。最后,梳理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挑战,并提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有助于解决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问题。实践层面,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已经嵌入美国和欧盟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而我国需求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求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尚不成熟成为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迫切需要统筹国家创新体系能力、效率和方向建设,建设和完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生物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肆虐,到中东"呼吸综合征",再到2020年席卷全球"新冠肺炎",生物安全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国家已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由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国家生物安全。文章试以生物安全的概念演变切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维,概述与分析生物安全对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警惕和防范生物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治理体系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战略规划—政策措施—法律制度—内部规范”共同构成了现代科技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科技治理体系逐步形成,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各国普遍强化科技发展的战略导向、科技政策措施加快向科技创新政策转型、密集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内部规范更加灵活有效等新变化。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形成了典型的战略驱动型科技治理路径,而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治理体系演进趋势存在趋同的倾向。我国应进一步提升深入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和阶段性需求基础上的战略规划能力,加快科技立法进程和科技政策措施的系统设计,深化对科技创新主体微观治理改造,加强与国际科技治理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