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甚是缺乏。本文立足政治课堂实践,分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问题意识重返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2.
黄志伟 《考试周刊》2011,(35):152-153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人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同样,在全社会呼唤要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要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只有懂得提问的艺术,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启迪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由此看来,初中政治教师探讨课堂提问的艺术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分析陶行知先生形象地概括“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  相似文献   

4.
李晾 《考试周刊》2010,(56):71-72
所谓设疑.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愿问敢问.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从题目上质疑、在课文“矛盾”外质疑、联系生活体验质疑、在比较中质疑,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再质疑的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就化学教学中的设疑方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话强调的是"疑"和"思"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之上,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明代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透彻,他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只有有了"疑",才能去分析、探求,以至于最后释"疑".因此,合理地选择设疑时机,成功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使学生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时机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提出问题,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自学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  相似文献   

10.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着重指出学生自主提问在学习中的核心作用.在国外,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与陆九渊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的都是自主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意识,如何实践,本文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赵桂侠 《陕西教育》2007,(10):35-35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科学探究也是如此。疑,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动因和目标,是整个探究过程的纽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  相似文献   

13.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足以说明“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4.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以学生为根本,还课堂于学生.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愿望,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陈年媛 《广西教育》2012,(29):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学贵有疑、学须有疑、不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选择最佳时机培养问题意识,组织交际活动培养质疑能力;营造课堂气氛提供质疑平台等。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对于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课堂问题大多由教师提出,学生从未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低,导致学习缺乏思考的深度。那么,如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南宋大学问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这里,三位都说到了学习者贵在有“问题意识”。“问题”起于“疑”、解于“问”和“答”、终于“获”。教学中的“问”有学生的自问、学生间的互问,更多时候是老师的提问。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从课程的丰富内涵中找到聚焦点或突破口,以老师提问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并分步骤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促成学生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质疑是学生探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问题对个体的学习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科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借助问题,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数学规律.为此,教师要积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全面思考,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简述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与意义,并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