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2011,(4):17
熊丙奇1月7日在《青年时报》撰文指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设想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就是出于这样的意图。但如果操作不当,一年多次考,很有可能变为"多考定终身"。有的科目改为一年多次考之后,高考的成绩确实不再由一次考试决定,但如果  相似文献   

2.
高海明 《教育》2014,(2):25-26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一年多考”旨在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可以多次选择的机制,使高考不再“一锤定音”.而“一年多次考试”要顺利进行,就要确保每次高考试题难度基本相当,就需要一个专业考试机构统一策划来保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一年多考"。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以后,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于9月19日发布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台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是日前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于教育和高考的相关描述。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终生,这一直  相似文献   

5.
过程评价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具有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它与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选拔构成了高考改革的完整体系。过程评价也是高中课改的重要内容。过程评价在高考改革中既体现为高中学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也体现为部分科目一年中为每个考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过程评价为高校招生解决"一考定终身"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资讯     
教育部:破除高考"一考定终身"教育部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将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公开表示,未来五年要破除"一考定终身",将高考大棒对学生造成的重压"减"下来。培养人才的标准将更新为"德才兼备、文理兼融、独立思考",不但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及因材施教。走在前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全文发布,《决定》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将减少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将不分文科生、理科生,全部考生考的内容一样;同时,外语仍然是高考统一科目,但考试方式会发生变化。袁贵仁说,将通过高考改革改变我们现在客观存在的"一考定终身"现象,改变"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窘相,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立交桥还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要闻导读     
《教师》2014,(6)
正图片TUPIAN湖南高考将打破一考定终身将来的湖南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全国统考科目减少,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考试制度的改革,个别省市已经开始实行英语学科一年两考或者三年多考的模式,这将改变过去英语作为高考科目一考定终身的情况。这样的改革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无非两种:一种持赞成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改革将会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一种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过去是三年学习,最终一次考试解决问题,而现在则变成一年两考或者多考,无疑促使学生进行多次备考,从而一次次经历备考的心理煎熬和摧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此决定一出台,引起了全国上下强烈争议,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就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略陈管见,认为政治学科不能退出高考。一、从教育目的看,政治学科应是高考的首要科目  相似文献   

12.
媒体链接     
正A三中全会决定: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共分十六项60条。《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了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1]。高考改革方案指出: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考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考试的灵活性、自主性、适应性进一步加强。高考考试社会化是大势所趋,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把学生从疲于奔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高考考试制度改革,英语学科变化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降低英语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由过去的150分降为120分,甚至低为100分,将这些分数加到语文学科上,以增加国学的比重,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改变英语学科的高考模式,变过去的三年一考、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为可以三年多考,以自己最为满意的最高成绩入档纳入总分。  相似文献   

15.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公正选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高考招生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教育全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未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逐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对于高考改革的深化,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有四大趋势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制度,逐步推行多次考试。对于多次考试有两种解释,可以一年考多次,也可以一年有各种科目的考试。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最好成绩。改变万人一卷的考试形式,试行多样化区域性考试。2002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全国突破500万人,到2005年普通高中就有700万考生,加上职业高中和社会的考生,2005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预计将近1000万。上千万人考一张试卷,“众口难调”,任何考试专家都难以应付。改变统一科目,在3+X基础上进一步扩大X的范围。在高…  相似文献   

17.
部分科目一年多考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武汉市高三年级调考视作高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中高三学生2013年2月和4月的两次调考成绩进行回归,发现同一学生的连续两次考试成绩并不具备强相关性。特别是文科学生,2月调考成绩只在41%的程度上决定了4月调考成绩。因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启动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多考,将学业水平考试单科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选考科目的设置是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各界关注。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高考选考改革,我们梳理新高考考试改革的相关政策,分析新高考选考政策的制度优势,从合格考分数利用、等级考试分数转换、等级考科目成绩之间的可比性、"一年多考"分数计算以及分数合成等方面,探讨选考科目的分数计算与合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此,参考测量学理论与美、英、法、澳等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可以通过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以及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对新高考选考科目分数合成与计算的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借助合格考预测考生总体在等级考科目上的成绩分布,借助高考必考科目校正等级考科目成绩;通过采用加权相加的方式计算总成绩,采用连续栏栅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以达到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以"高考社会化"实现教考分离来落实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少。因此,正如学者所言,英语高考改革如果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现在,在具体操作细节不明的情况下,我们还只能给予"沿着正确方向锲而不舍必定成功"的祝福。社会化考试是行政主导或认定的唯一考试,还是完全市场竞争的多项考试?成绩的认定是取多考的最高成绩,还是取水平等次认定?是只认高三一年的多考,还是认有效期内的一年多考?是纳入高  相似文献   

20.
高考时节,高考自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笔者注意到,各大媒体在关注高考时,相关专家学者也会给高考改革支招,其中经常被提及的便是该不该在考试分数之外,考虑一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一考定终身"之说,笔者认为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是打着"平等"的幌子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歪曲与误读.众所周知,现行高考制度下,今年考不上大学,明年可以再考;明年考不上,后年可以再考,因为高考招生资格早已放开了年龄等限制要求.媒体中经常报道,得益于高考政策的放开,农民工、保安,甚至花甲老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如此情况下,何来"一考"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