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国锋 《考试周刊》2014,(93):151-151
传统教育是老师把知识一股脑地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把知识牢记在脑子里,这样考试的时候就能考到一个好成绩,但是,在要运用的时候,不会用脑子里的知识解释化学问题,不能熟练应用,就算背得再熟也没多大作用。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能全是知识,更多的是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加倍提高,并能熟练运用自己学过的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要通过正确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学习方法是学生当主要掌握的。  相似文献   

2.
叶宝山 《快乐阅读》2012,(22):20-21
学习无捷径可走,但有规律方法可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知识,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就能到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3.
授之以渔     
古谚曰: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理科教学更应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并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  相似文献   

5.
理科教学更应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并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  相似文献   

6.
黄胜洪 《考试周刊》2012,(48):75-76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线段图"的作用,分析在各年级段应该怎样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一方法,帮助各年级段的学生轻松掌握解答复杂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教给学生一些数学公式和一些英语单词固然重要,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吸收新东西。由此看来,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授根本。实际上,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会了方法就掌握了根本,离开了老师,他们在未来的进修或工作中,就会自学他们不熟悉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增加,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完他们终身所需的知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以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己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以来,我们一些老师总是自己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成功的老师,殊不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成功.正所谓"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本文就此来谈谈教学方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很熟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从学习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前段时间我偶尔听到这样一句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在听到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讨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数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及其美的表现,无不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数学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的韵味等方面,有目的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跟着老师多读多说多写,只要做到这三条,英语不好才是怪事,其实这并不全面。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以教示范,教中授法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就可以一辈子自学不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新世纪的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呢?一、教给学生学习方式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总是被视为知识的消极接受者,教师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权。新…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段的训练。教学时,教者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而且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读懂一段话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第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时,因为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有相似之处,可以用以讲带练的方式,帮助  相似文献   

15.
黄宝 《考试周刊》2013,(34):45-4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习和掌握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导致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断受到挑战。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教师“善教”与学生“会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古代老子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育隐喻。"鱼"比喻为知识,渔则指方法。完整的解读是,教给人以知识,不如教给人以方法。这一经典古训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形象比喻的方式,将"授知"与"授法"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取舍,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8.
“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与其把现成的知识奉送给学生,不如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触类旁通,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对过去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否定,是对以往那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的大胆摒弃。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只有课堂改变了,学校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学生才会真正发生改变。所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应该始终成为我们学校研究的一个核心。"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生为本,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有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根据这个道理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  相似文献   

2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经典,它可贵在认识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然而,用新课改理论来分析,它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理解显然有其不足。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授之以渔”强调“授”,实质也是教师主宰一切的灌注式,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方式被动单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按我们的观点,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①“授之以渔”使学生的主体性无从发挥,“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