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他山之石——向海外推广中文书的秘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演讲的内容是华文出版物在北美洲的市场预计,北美洲的市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个比较大的市场.在北美一般需要华文出版物的都是一些图书馆、学者、专家等等.  相似文献   

2.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15):36-38
华文出版重新洗牌打破了固有的中心概念,出版整合与市场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针对各地不同的出版环境,如何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打造大华文市场成为各地业者关注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集合两岸五地业者的观点集中探讨华文出版圈内各地出版业者的困境及发展优势,并对如何整合资源,共创华文出版出路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加入WTO后,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华文出版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动,作为出版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新马等地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整个华文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华文出版融合程度有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华文出版领域知名学者辛广伟.  相似文献   

5.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6.
世界华文出版以往主要集中在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澳门地区),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华文出版格局有了巨大调整,新马华文市场开始复兴,成为世界华文市场的第四块版图.这其中开拓最积极、成效最突出的当属新加坡的大众控股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公司通过并购、策略联盟,积极投资等方式持续不断的进行业务拓展,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从一间小型的华文书局经过80多年的经营成为一个业务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书业集团.  相似文献   

7.
李锡敏 《出版参考》2005,(27):31-32
华文出版走向世界近年来成为一股热潮,也是出版领域最关注的趋势.华文出版市场的扩大整合尤为关键.另外,阅读人口转移与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传统出版市场面临大量退货与回款困难.业者迫切需要提升传统出版业生产(创作端与制作端)与销售(流通端与阅听端)的加值服务.现就台湾地区六家机构的运营模式加以分析,供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记者缪立平)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华文出版市场的格局调整,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加快,为适应这一变化,更好地为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人服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决定结合世界各地华文出版人的力量,编写出版《世界华文出版年鉴》。此书将汇集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华文图书出版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华文图书出版断想刘卫平21世纪中国文化必将在世界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此,出版界人士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华文出版市场的整合和世界化,进而向国际出版市场的转化和开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崇高的历史使命。一、华文出版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刘冰 《编辑学刊》2005,(5):11-13
1997年我应邀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出版研讨会",谈了一些华文图书在北美发展的情况,至今已过去了八个年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几乎可以说每年都不同.因为消费者的结构和市场环境有了极大的变化,影响了华文出版品在北美的整个市场.最近我特别对北美各地有代表性的书店作了调查,现在提出来供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华语音像产品市场整合现状 从目前的华文市场可以看出,音像产品整合的速度明显快于图书.大陆音像市场在1996年、1997年出现低潮,200多家音像出版社呈现亏损,尤其以广东地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1.属于同一华文市场,可以提高国际分工、资源共享以降低成本,建立合理的定价策略 两岸属于同一华文市场,如何有效结合创造华文出版的优势。例如大陆的印刷人力成本低,大量印刷就可选择在大陆地区印制,而台湾的版权谈判的经验多,大陆方面也可利用台湾这一优点,双方在出版品的制作上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建立合理的定价策略。双方未来也可寻求在更多项目上的合作,例如版权谈判、编辑实务、美工、印刷等。  相似文献   

13.
华文的门径     
华文是出版社名,是中国出版界名声不很显赫的出版社,而门径似乎又有了点古意,用目下时髦的说道称出版营销理念,稍作解释,读者便知本文所欲表达的含义了. 近些年,出版社也在开动脑筋,做特色书,做畅销书,把市场做大,把品牌做强.华文出版社当是其间的佼佼者.他们推出大开本,大容量,低价格图书,两年来,让新华书店刮目,让读者惊喜,给读者的感觉是物有所值,从而撬开了市场.在江苏如皋书城,华文书销量有着不俗的业绩,凡有同类书,读者权衡后,大多选购华文的大书、厚书.列举几本书名、价格、印张,可能更加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近年来动作频频,去年大手笔推出首届海外华文书市,在两岸三地及新马地区引起轰动。首届海外华文书展取得不错成绩,也证明了华文图书在当地市场的需求。如今,由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书市,计划将于2007年5月27日  相似文献   

15.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6,(3S):5-6,8
自中国加入WTO后,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华文出版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动,作为出版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新马等地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整个华文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华文出版融合程度有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华文出版领域知名学者辛广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两年台湾图书市场萎靡不振,过去以台湾为主打市场的美国出版商去年开始回头转攻美国华文图书市场。 台湾原本是美国华文出版商看重的市场之一,他们认为这里决定了一本书、一位作者乃至一家出版社的前途。虽然大陆也有广大的潜在市场,但只可惜存  相似文献   

17.
监测说明: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的报刊零售发行的监测机构,公司监测报刊种类有30余类900多种.本次调查数据是以2005~2006年期间世纪华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西安、重庆、南京、沈阳、武汉等10城市的报刊零售市场的连续监测为基础,对17类报刊347份报纸和杂志的零售市场概述.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纪华文所监测的城市扩展至30个,报刊零售监测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沿海重点城市),并且对部分种类报刊从季度实时监测发展到月度连续监测.以下为2005~2006年期间10城市IT类报纸零售发行状况.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华文报刊在世界华文报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轨迹大致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美国华文报刊的初创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报刊的政治纷争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华文报刊的繁荣期.本文拟对上述三个阶段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与表现特征作一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5,(13):38-39
面对华文市场的重新洗牌,新加坡大众书局的发展潜力再次呈现.近几年,大众集团通过并购、策略联盟,积极投资等方式持续不断的进行业务拓展,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从一间小型的华文书局经过80多年的经营成为一个业务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内地等地的书业集团--大众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曹蓉 《出版参考》2005,(12X):31-31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