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屈蹬式”短跑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支撑腿蹬伸太直、前摆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腿折叠的时机过晚所致;大小腿折叠不紧,与平时的专门练习不正确有关。并对由“后蹬型”转变成“快速前摆型”的观点,提出议意。  相似文献   

2.
对短跑途中跑"屈蹬式"和"后蹬式"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分析了短跑途中跑“屈蹬式”和“后蹬式”技术特点,找出了“屈蹬式”技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及时掌握、合理运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3.
现代短跑技术新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对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支撑腿蹬伸太直、前摆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小腿折叠的时机过晚所致。大小腿折叠不紧,与平时的专门练习不正确有关。并对由“后蹬型”转变成“快速前摆型”的观点,提出异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踝关节技术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踝关节技术与屈蹬技术的关系,以及踝关节技术对运动员途中跑中各项技术指标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背屈踝前摆腿技术要优于放松踝的前摆腿技术。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屈蹬技术的形成,蹬地更有力,支撑时间更短,步频更快。  相似文献   

5.
<正>一、对短跑摆动腿后摆的认识传统的短跑中一个复步技术包括:前摆、前摆后的下压、支撑、后蹬,分为前摆阶段、前支撑阶段、最大缓冲阶段、后蹬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短跑的技术正由以前的后蹬式逐渐转变成以强调摆动能力为主的"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屈蹬式短跑技术,这种技术与前一种技术的主要区别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博尔特在百米途中跑过程中技术动作,结合“屈蹬式”技术特点进一步阐述“屈蹬式”技术优势,探讨其对百米跑运动成绩的影响。对我们研究短距离跑的运动技术,提高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技术教学训练能力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屈蹬式”短跑后蹬技术能够改变“后蹬型”技术的不足.“屈蹬式”后蹬结束时,膝关节仍保持较小的角度(150°~155°)这样就保证了屈膝肌较大的肌拉力角和拉力矩.另外小腿前倾用、后蹬角小,利于增大水平分力,减少重心波动差.因此在“屈蹬式”途中跑的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后蹬力的生物力学特点是由大到小.对人体运动的作用,首先是使人体作向前上方加速运动;随后是使人体作垂直方向惯性运动、作水平方向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对现代短跑“屈蹬式”技术与“蹬直式”技术作了比较。指出“屈蹬式”技术更具有经济性和实效性。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理解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短跑技术已由“直蹬”向“屈蹬”改进,本文在传统的途中跑专门性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与“屈蹬式”技术相适应的专门性练习,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优质塑胶跑道的问世,短跑技术由“后蹬型”向“快速摆动型”转变。突出表现在后蹬技术由原来的充分蹬伸向不完全蹬伸(下称屈蹬式)的技术发展。此技术可谓短跑后蹬理论的一大变革。这一变化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中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同的后蹬技术相比较,对现代的短跑“屈蹬式”技术进行理论性分析和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迅速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46+93-46,93
世界体育竞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短跑技术更新和短跑技术的发展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短跑运动技术中的“后扒式”着地技术和“屈蹬式”短跑技术已成为现代短跑技术中的重要技术特征;“髋动力”学说;这三种主要的短跑技术在现代短跑技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的特征,在对传统短跑专门性练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的专门性练习,为掌握现代短跑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提供有效的教学、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与传统专门练习的对比教学实验 ,发现传统专门练习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不如结合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明显 ,并指出专门练习必须与现代“屈蹬式”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平动运动”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改进短跑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对几种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传统短跑理论强调“后蹬是人体前进的动力阶段”,“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快,跑时要加大蹬地力量”。这种认识忽视了高速跑动过程中,人体各运动环节用力的共济性和系统性,缺乏对跑动中摆动腿摆动动作主导作用的深刻认识。有人把现代短跑摆动式着地技术看成是“屈蹬式”蹬伸技术,这种观点忽视了跑动动作协调配合的整体效益。我国学者王保成(1995年)提出,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这种观点与国外大量有关研究资料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助跑:肩上持枪,沿直线助跑逐渐加速,速度的快慢要与投掷技术的熟练程度相适应。投掷步:上体右转侧后倒,持枪臂后引,降低重心两腿向前赶的更紧。交叉步:右腿积极前摆要靠左腿屈着地快蹬。右腿的前摆要腿带髋、髋推腿。腾空动作中左腿要迅速向前赶超右腿。最后用力:在交叉步完成后,右脚落地髋推膝向前缓冲支撑,当身体重心超过右脚支撑点的垂直面后,立即里扣(膝部朝左腿方向“跪蹬“、脚跟外转)猛蹬,左腿“钢条”似的支撑(不大的弯曲弹性伸直),左侧制动,右腋窝向前急挺猛的转超左胸、腋窝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塑胶跑道的使用,器材设备的更换,短跑技术的改进(加快蹬摆速度,缩短支撑时间,加快步频),传统的后蹬型技术已不能适应短跑技术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屈蹬式技术,即短跑后蹬阶段支撑下肢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不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该技术已被世界大多数优秀运动员所采用。本文根据屈蹬式短跑技术的特点,对跑的专门性练习进行分析,探求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跑的专门性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作技术 1.在摆过垂直部位后,髋关节就应适当的弯屈,这样在两腿上摆后以增加向前上方摆起的力量和速度。另一方面缩短半径,减少前摆时的离心力,也能使其重心靠近垂直面; 2.前摆举腿时,两手用力拉环,使身体向上引升起,使重心靠近握点,并用力伸直髋关节。同时,把两腿向上方蹬出; 3.在两腿往上蹬出的同时,就应把胸部向上急振,头部后引,在身体转到支撑部位  相似文献   

18.
李文 《中华武术》2006,(12):48-48
跑的技术。国内学者王保成指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一平动技术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特点是以髋为轴快速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动作幅度大,充分向前摆动,增加了腿的前摆幅度,加大了步长,以髋为轴的两腿交替蹬摆结合,加快了频率,使运动员的加速关键环节——髋关节运动转化速度技术更科学,动作更连贯协调,从而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短跑后蹬技术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对短跑后蹬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支撑腿蹬仲太直、前摆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小腿折叠的时机过晚所致;大小腿折叠不紧,与平时的专门练习不正确有关。并对由“后蹬型”转变成“快速前摆型”的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0.
一、技术分析 随着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点也由原来的“摆动式”发展到当今的“屈蹬式”,在技术上更加强调高抬大腿、积极送髋、快蹬快摆、积极扒地,后蹬瞬间支撑腿膝关节不完全伸直的屈蹬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广泛应用,在跑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高重心、高摆大腿和短促的后蹬动作的跑法,形成更加适合快速跑的技术。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通过大重量、大强度的深蹲练习来增加腿部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固然可以增加腿部力量,但是这种训练侧重于发展股四头肌和髋屈肌群的力量,会造成肌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