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理论上弄清肌肉活动时的能量代谢问题,对科学地进行速滑长距离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人体内贮存的能源物质来看,一般可分为非磷酸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和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等)两类。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400米跑的能量系统主要来源于无氧供能系统。因此,最佳运动能力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氧能量系统的发展,而该系统包括两个亚系统。在无氧非乳酸系统中,一种称之为磷酸肌酸(CP)的高能化合物及时地提供了一种能源,用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合成。在训练中,这个过程是指在持续7秒的时间里快速地重复跑。  相似文献   

3.
最大摄氧量(VO2max)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工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有氧能力对于冲刺快跑过程中增加有氧代谢的能量释放,迅速使高能磷酸化合物实现有氧再合成,以及迅速消除非乳酸性氧债,延缓疲劳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短跑不同训练手段对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酐(CP 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 PH 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特曼、美国福克斯和我国冯炜权等均认为血乳酸是这些指标中比较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5.
前言: 糖元作为运动时的重要能源物质已发现多年,糖元的分解过程也是颇为清楚的,糖元在磷酸化酶的催化下造成1—磷酸葡萄糖,继而生成6—磷酸葡萄糖,进一步参与酵介、有氧氯化、及维持血糖(肝)等过程,但糖元分解的调节机制,尤其是运动时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运动时肌血糖元分解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刺激因素:(一)、肌肉收缩、肌浆网释放出Ca~(++),使肌细胞内游离Ca~(++),浓度增加,Ca~(++)可激活磷酸化酶b激酶而提  相似文献   

6.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酑(CP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PH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  相似文献   

7.
(一) 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的时候,能量耗尽就会出现疲劳。这时肌肉不能再继续工作了。测试证实,高能磷酸化合物和糖元无氧酵解释放出的能量,只能供肌肉进行30秒左右的强度工作,以后就得进行有氧氧化供能。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有氧供能率可达到80%,贝格斯特洛姆(Bergstrom)通过赛前、半场以及比赛结束时对运动员所作的肌肉活体组织检查表明,一切要取决于肌肉中糖元的最初储备情况。  相似文献   

8.
1.肌酸的作用肌酸本身并非足一种稀有的化合物。在人体中,肌酸通常是在肝脏和肾脏中合成,它大量存在于肌肉、神经和精细胞内。在肌肉中,肌酸被用来合成磷酸肌酸(一种高能辛烷化学物),为肌肉收缩提供所需要的能量。磷酸肌酸并不直接参与提供能量,人体内细胞包括肌细胞收缩所做的功,实际上是因为三磷酸腺苷(ATP)分解释放能量完成的。ATP分解释放能量后形成ADP。  相似文献   

9.
短跑是一种极限强度运动。从短跑的生物化学过程来看,决定能量供应的是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和脂肪等物质的含量。因此,努力发展机体在无氧状态下的协调工作能力,是促进短跑速度和速度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1对运动训练科学发展观的理解(1)要"以人为本"。这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训练要重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突出个人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2)全面的发展观。是指整个训练理论的协调发展。在建设运动员训练理论体系过程中,各部分要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为保证、相辅相成,统一于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3)协调的发展观。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与智能、心理、训练与比赛等方面应协调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使运动员在"良  相似文献   

11.
机体各组织中之环核苷酸能对细胞中很多代谢过程发生影响,可向细胞传递信息,产生激素效应,为了探索少年运动员血浆环核苷酸调节水平,我们于83年9月检测了97名少年田径和兰球运动员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乌苷(CGMP)的含量及其比值(CAMP/CGM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00m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速度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速度耐力。从400m跑的能量来源和供能过程看,它的能量供应是由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的含量决定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400m跑肌肉的工作时间一般为50s以内,在开始的8s左右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供能,在代谢产物中不产生乳酸物质。  相似文献   

13.
缺氧诱导因子-1对糖酵解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一个基本的循环转录因子,当哺乳动物细胞在缺氧、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一些蛋白基因转录激活时被表达.它在维持氧稳态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研究也为HIF-1在调节一些糖酵解酶的基因编码方面提供了证据,另外还有证据表明HIF-1可以通过抑制糖异生的过程促进糖酵解的进行.通过描述葡萄糖糖载体蛋白-1(GLUF-1)、磷酸果糖激酶(PFKL)、醛缩酶(ALDA)、磷酸甘油酸酶(PGK1)、烯醇酶(ENO1)、丙酮酸激酶(PKM)、乳酸脱氢酶(LDHA)的基因启动子作为低氧反应元件和HIF-1结合并受HIF-1激活,HIF-1在诱导糖酵解酶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了HIF-1在激活这些元件和促进糖酵解过程中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现在已经知道从原生质流动及阿未巴运动到人的肌肉活动的基本过程都是依赖于肌动旦白和肌球旦白这两种收缩性的旦白质。肌肉收缩的直接的能源主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即ATP。不需要气体的微生物是依赖糖酵解,而有呼吸机能的人类及动物,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除糖酵解外还依靠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进行ATP的再合成。在这些事实被认识以前,认为在无氧条件下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从糖元酵介出来的乳酸盐,但是,1930年E,Lundsgaard,在用碘醋酸阻止乳酸的生成的情况刺激蛙肌,肌肉仍收缩,这时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生命过程都要依靠以某种能量方式不停地供应能量,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生命有机体在能量利用上已经进化到了这样一种方式,即用不断地进行磷酸化反应来维持其能量需要。要进行磷酸化反应必须有一种磷酸化试剂,这就是ATP—三磷酸腺苷。这一物质对于细胞内进行磷酸化反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从葡萄糖分解的第一步反应变为6—磷酸葡萄糖来看。完成这一反应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 ①葡萄糖+磷酸→6—磷酸葡萄糖+水;②葡萄糖+ATP→6—磷酸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引言肌肉运用能量的唯一形式是三磷酸腺苷分子合成的化学能。在人体所有的活动中,其能量的来源是通过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二个不同性质的过程中获得的。本文主要是叙述无氧能量产生的过程,并检验它在不同情况下对完成工作所起的作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在不同项目中对总能量的影响见(表一)。  相似文献   

17.
体育美学     
G802 20030546体育教育的审美化体现[刊,中,I]/张宇欣//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4).-91-93(XH)体育教育//审美//体现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教育的范畴内,是互为渗透、互为交融、互为手段、密切联系的。在体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进行美育教育,通过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来达到培养完美的人体和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中长跑属于功能性项目,主要发展耐久力,肌肉保持长时间连续工作是这一项目的特点。从中长跑的生物化学过程看,决定人体能量供应的是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因此,努力发展肌肉在有氧状态下的持续收缩能力,提高整个机体在长时间最大运动时的供氧水平,改善神经—神经体液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体育社会学     
在体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存在着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反映体育本质的人体运动的自然属性和反映体育的社会性质与作用的社会属性。研究体育的社会属性的科学,就是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社会学的一般原理为依据,研究人体运动诸形态(锻炼、教学、训练)与体育之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体育各组成部分之间诸社会因素的关  相似文献   

20.
曹晓培 《健与美》2024,(1):29-31
<正>有氧运动对于提高整体健康和体适能水平的显著锻炼效果而受到广泛重视。成年人每周都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锻炼。然而无氧运动也提供了独特的健康益处,使其成为全面的健身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任何不使用氧气来制造三磷酸腺苷(ATP)的剧烈体力活动。身体通过两个供能系统在无氧条件下制造三磷酸腺苷:磷酸原系统使用一种名为磷酸肌酸的化合物来快速生成ATP。然而,可用的磷酸肌酸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磷酸原系统只能为持续1~30秒的活动提供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