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叶诗派“诗是经验的提纯与升华”的理论,和介于现实与心灵的二重空间的歌唱,革新了诗歌的观念和感知方式;以对纯诗、大众诗追求的超越,实现了人与文的双重自觉;通过民族精神与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的融汇、创造,为现代诗的民族化开辟了一条具有启示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的诗,融合了民族和异域诗歌特色,是具有自我独特创造的东方现代诗。其诗歌在意象原型的运用上与中国古代传统诗词有着鲜明的共性,有些诗明显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启发,这就使戴望舒诗歌呈现出互通的特色;由意象的选择所形成的意境与诗情,显示出戴望舒作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3.
很多师范生喜爱诗歌,喜爱现代诗,也喜爱古体诗。他们不仅品诗,还常常作诗,却不甚懂得如何品诗,如何作诗。本文就诗歌的核心要素———意境,与爱好诗歌的师范生们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处于一个如此重视诗歌编选的"诗合集时代"当代诗歌图景,其问题就在于,在"诗合集时代"现代诗歌该如何完成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构型。李润霞在她的潜在诗歌编选以及当代诗歌研究中,就试图建构一个诗歌标准,在喧嚣的时代为中国现代诗歌寻找一个当代路标。她的三卷本《潜在诗选》首先以扎实的史料重构与疏浚地下历史,深入地下诗歌的诗学价值,展示了诗学研究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出独有的编选个性。而且通过该诗选,编选者以"青春文化"与"个人手艺"向度中国现代诗学当代构型的重要路标,并参与了当代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诗现代诗在时间上大体指20世纪的一种诗歌现象,在西方,它的概念基本相当于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则经历了从本世纪初第二个十年后期新诗的诞生与确立,到80年代中期与西方现代诗相对接,约七十年的形成时间.现代诗必须具备“诗性”。这里所指的“诗性”,其一是指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品类的主体化、心灵化特征,即诗必须是主、客体相互交融与渗透,必须是诗  相似文献   

6.
靳沁方 《海外英语》2011,(14):240-241
柯勒律治不朽的梦幻诗《忽必烈汗》以其狂放不羁的想象和浓郁幽婉的异国情调,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英国文学最优秀的诗歌"。该诗也是欧洲人对神秘富饶的东方作出自我设想的典范之作。该文意在从诗歌的文本分析出发,探索诗中体现的东方文化,并试析欧洲文化中心视域下"他者"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平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无论是古典诗还是现代诗,都是最精炼的语言作品,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相比中国古典诗歌及现代诗而言,外国诗歌更难理解,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现代诗如今呈现着被边缘化的趋势,而青少年学生正是需要诗的年龄,诗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诗意。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放飞诗情,让他们的生命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9.
简讯三则     
于1998年刊发在《淮南师专学报》第一期,并获《人民日报》培训中心和北京铸魂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专题研讨会论文一等奖的,由诗评家陶保玺所撰写的《对西方现代诗和东方古典诗的双重逼近——论张默诗歌形式建构的妙谛及其音乐美》一文,为台湾著名诗刊《创世纪》第127期(2001年夏季号),以  相似文献   

10.
里尔克和策兰两位现代诗巨匠在面对各自的语言困境下,都尝试寻求诗歌语言在再现现实上的突破,诗风趋向晦涩玄奥,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在里尔克影响下,策兰的不少诗作与里尔克有互文性关系,玫瑰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者的玫瑰诗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艺术与现实、诗歌与历史之间的张力。里尔克的诗歌组接意象构筑了一个无时间性的、封闭的美学空间;而策兰的诗歌构建的文本现实承载历史记忆,重新激活诗歌再现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刘云集 《阅读与鉴赏》2010,(6):66-66,80
中国是诗的国度.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现代诗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相比古典诗而言.现代诗似乎容易理解,但难讲解,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进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诗歌时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惑,面对一首诗不知该如何下手,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会。因而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确是一种考验.一种挑战。下面结合自己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很好地实践了“诗是经验”说这一反传统的诗歌本质观,在对中外诗歌创作方法借鉴和超越的基础上,构成了对传统诗美有力的抗击与解构;同时诗歌中大量戏剧性因素的渗透与转化,不仅提升了现代诗的思维层次与深度,更为现代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簇新的审美经验与艺术启迪,也使诗人步入了新诗现代化前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诗学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反叛和对西方诗学借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裂”使中国现代诗学失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深厚基础,导致中国现代诗学严重缺血而且直接导致中国现代诗学和当下诗歌创作严重脱节。对中国现代诗学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西方诗歌理论几乎是和诗歌创作同步发展的,而中国现代诗学对当下诗歌创作处于不及物状态,更谈不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了:当下诗坛出现的“下半身”和“口水诗”现象,是对现代诗歌观念较极端的实验,具有一定的观念开拓性,但由于采用了过激的方法而且当下诗歌理论也没有能力对这些现象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4.
文学对抗战的触摸以宏观叙事及乌托邦理想宣扬为主流,但抗战文学中自觉的现代诗却独具特色地表达了个体此在对生命困境的深度思考。冯至的《十四行集》中的二十七首诗创作于抗战期间,以“诗歌经验”为言说方式,深切关注生命和死亡,关心人的寂寞感,通过显性的艺术自觉和隐性的战争表达,显现了个体此在在战争困境中的疼痛感知。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姬振亭 《文教资料》2007,31(1):56-57
美国的意象主义虽然历时很短,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的诞生标志着美国现代诗运动的开端,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最大前景的诗歌运动”,奏响了美国现代诗的新乐章,掀开了美国诗歌崭新的一页。而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美国作家艾兹拉·庞德是意象诗派的领袖,他的代表作《在地铁车站》堪称意象诗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分析此诗入手,探悉中国传统诗学对美国意象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诗也可以被称为"白话诗",不同于古典诗歌,不会受到格式与韵律的限制,形式自由、意涵丰富.现代诗与古代诗不同,其更加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但是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古诗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现代诗教学,单方面认为现代诗浅显易懂,学生读通、会背即可,忽略了这一文学样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现代诗的作用,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提升现代诗教学质量,为学生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也推动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文章将简述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现代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论中存在着许多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反映了现代诗人探索诗歌特性的各个侧面,主要有“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生活着,故我歌唱”,“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诗是经验的传达”和“以哲理做骨子”等五种命题。对这些诗歌本质论的清理与论述,对于现代诗学体系的建立和当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空间诗学是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滑动带来的诗歌意义空间的多层性和多义性的特性。发掘诗歌的空间性和自觉的使用将会为诗带来更立体多层的发展空间。而意象则是构成这种空间的主要因素。从意象的角度来解析诗歌的空间空白,提供了更多的诗歌理解可能。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一词的最初含义是诗与歌的结合,古代的歌词是诗,或者说古代的诗同时也是歌词,这本是歌词创作的一条正确途径。但事实上,现代歌词与诗已经开始分离,人们很容易一眼认出哪是诗,哪是歌词。这到底是歌词独立性的证明呢,还是歌词日渐苍白的—种预兆?自然,歌词要求明朗,易懂,这与诗,尤其是现代诗还有不尽相同的地  相似文献   

20.
谈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便无法回避其西方背景,而强调西方背景往往又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误解成筒单的移植。本文拟通过对“现代诗”和“现代主义诗”两个概念的清理辨析,希望达到对“现代性”较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探索产生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潮和中国特殊现代性双重背景之下的中国现代诗中的现代主义诗歌的诗艺追求-即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