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作品通过对美国内战前一个白人小孩和一个黑人奴隶的神奇冒险故事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和价值观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刻画以及地方色彩三方面挖掘作品的成功之处,使读者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加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胡玉乾 《现代语文》2010,(1):108-110
在19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同于主流文学的创作特征,其作品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文学观念彰显了他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地位。  相似文献   

3.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美籍俄裔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被视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继福克纳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验小说最有影响的先驱。他的影响,就在于纳博科夫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走向后现代主义文学。他的代表作品《洛丽塔》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对后来的许多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讲述的是一位外表风度翩翩的知识分子亨伯特由于难以忘记儿时的玩伴对十二岁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爱恋。亨伯特为了要接近洛丽塔而娶她的母亲夏洛特.黑兹为妻。夏洛特知道真相后不久便死于车祸,亨伯特就占有了洛丽塔,并带着她在美国各地旅行。后来洛丽塔被奎尔蒂拐走,逃出后与一赤贫青年结婚并死于难产。亨伯特找到奎尔蒂并将其击毙,亨伯特因此而入狱,写下了这“白人鳏夫”的忏悔录。人类应该怎样超越自然,尤其是如何摆脱时间对我们的束缚,一直是我们人类苦苦思索和探求的一个问题。一个成熟的男子爱上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这种搭配是极不合适的。因为日常的生活让我们在无意识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人不能超越时间。超越时间的爱恋常被认为是不伦的,是一种犯罪。伯格森认为我们思维方式中的谬误,就在于人的意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那样井井有条的分界。纳博科夫对时间乃...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总统竞选过程的长篇小说,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图亚特·伍兹2000年推出的又一部政治惊险小说.如果你读过他发表在1994年第4期<译林>上的<宦海情仇>,你会惊讶:美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头等大事,选举国会议员与选举总统,斯图亚特·伍兹先后都写到了,而且写得一如作者亲历般可信.读过<宦海情仇>的读者更会对一位美国国会议员是怎么产生的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德国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一向关注德国二战前后的历史题材.他脍炙人口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与鼠>和<狗年月>以及近年来问世的<说来话长>(一译<辽阔的原野>)和<我的世纪>等无一例外地与历史清算和文化反思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拉斯的最新作品<蟹行>是德国战后文学的继续.惟一不同的是,格拉斯新作的视角有所转换:小说中描写的战争的直接牺牲者正是德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初,传播新思想和新文化对维吾尔人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纳扎尔霍加·阿不都赛买提正是在那个时代从事文学创作的。在那个黑暗笼罩的社会,他以“维吾尔之子”为笔名在中亚地区的报刊上相继发表许多反映维吾尔人民疾苦的作品,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位在维吾尔文学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作家至今未做过介绍。本文主要介绍纳扎尔霍加·阿不都赛买提的文学创作活动和生平。  相似文献   

9.
关欣 《英语广场》2020,(11):19-21
《洛丽塔》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经典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形式上具有极大创新,在当时也颇具争议。《洛丽塔》首次出版就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学者从每一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都会受到不同的启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主观视角来分析《洛丽塔》。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玛格丽特·杜拉斯自身经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以及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对中国这片充满神秘的东方土地的描写,均使其文学中呈现出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同时也表现在作家的生活和回忆之中。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相继被译介到中国,也为她赢得了广大的中国读者。当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从作家的中国情缘为切入点对其进行解读,也是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其作品的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卫华 《文教资料》2005,(34):76-77
阿Q和别里科夫同属世界文学画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阿Q是鲁迅先生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之间写的小说<阿Q正传>里的人物,他的故事发生于辛亥革命前后,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别里科夫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1898年写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形象,他的故事发生在俄国革命前夕,反映了俄国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美国文学始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这似乎有点夸大其词.不过,这倒说明美国传记文学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1791)的确是一部公认的里程碑式的巨著.虽然在它问世以前,美国已经有殖民时期文学,也有过玛丽·罗兰德森的狱中回忆录《玛丽·罗兰德森被俘和获释的真传》(1682)和乔纳森·爱德华兹描述他宗教觉醒的《前牧师乔纳森·爱德华兹先生的生平和人格》(1765).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美国文学中自传的诞生还是以《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问世算起.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描写了自己勤奋好学,勇敢自信,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的艰难历程.这种进取精神恰好符合当时美洲新大陆的需要,促使后来“美国梦“的形成.它驱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凭借个人奋斗的魔力去创建美洲土地上的“天堂“,使自己成为乐园里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揭示了海丝特·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剖析了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王艳文 《教学研究》2009,(4):43-45,56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丈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文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以其才智、幽默与追求真理的敏锐目光探索着美利坚的灵魂,他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而后者尤为其伟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郭华敏 《现代语文》2009,(12):117-118
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拜伦和基督教的关系国内研究者少有人问津,本文选取基督教中的恶魔形象作为切入点,考察拜伦作品中的恶魔形象,寻找拜伦作品与基督教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7.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自然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之父。他的作品风格对美国的作家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诸如后世的文学大家海明威、福克纳等。文章旨在从他的名篇《森林之死》中解析安德森的自然主义死亡观。  相似文献   

18.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国19世纪颇具争议的作家爱伦·坡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恋母情结,并结合他的生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英国作家狄更斯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和中国作家老舍作品《牛天赐传》的剖作背景、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并赏析大卫和牛天赐这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裴岚 《中国研究生》2009,(12):58-60
美国南方文学的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23岁即以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llter,1940)一举成名,这部作品在兰登书屋、美国“现代文库”评选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排名第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