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由于《清德宗实录》编纂者的笔误以及所依据的部分档案自身的不准确,该《实录》关于蒙古问题的五则记载有误,根据清代原始档案予以订正,以免传讹。  相似文献   

2.
由于成书仓促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对青海蒙古札萨克世系的记载多有错讹之处 ,佟佳江先生所著《清史稿订误》一书业已作了部分订误。本文在此基础上 ,主要根据 1996年 12月影印出版的《光绪朝朱批奏折》、北洋时期《政府公报》第2 0 2号、《清实录》、《清代蒙古官吏传》和《蒙古世系》等史料相互印证 ,对该表予以再订误 ,旨在使之益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康熙本《三朝实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清朝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从初纂几经修订,直到定本的过程中形成两个以上的本字。其中康熙《三朝实录》国内已不存,日本则有其抄本流传。同乾隆定本《三朝实录》及蒙古原始档案的相比,康熙本较乾隆本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安徽通志》职官志清代按察使表有关姓名、籍贯或旗籍、科第出身和任、署年份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5.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历史文献丛编之一种,为清代台湾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者提供了文献检索之便,功莫大焉。但其中还存在较多文字讹、脱、衍、倒及标点不当、易识字而以□代之等错误。以该书收录的部分奏折为例,参照《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等相关影印文献,对其中的部分字词讹误做辨正,可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山西通志》职官志清代按察使表有关姓名、籍贯或旗籍、科第出身和任、署年份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奏折档案文献的互读,依据《清实录》等史籍的相关记载,对《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所载录的部分西疆(新疆、青海、西藏)事务奏折的系年系月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考辨.  相似文献   

8.
关于万历阁臣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的记载,《万历起居注》、《明神宗实录》和万历阁臣集或奏疏集虽然有优劣之分,但可以互为补充参校的作用极为明显。研究万历朝朝政时,万历阁臣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不可不读,而阅读这些奏疏时,将以上三书互相参照来读实不可忽视。近日笔以《万历起居注》为主,参照阅读了李廷机的《李节集》及《明神宗实录》的有关部分,将三书所记李廷机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作了对比,对比的结果充分证明了以上所提出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清史稿》中的《藩部世表》,胪列了清代外藩蒙古、回部世袭扎萨克、王公的名字、世系等。其资料来源主要是清朝敕(官)修的《钦定(续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和历朝《实录》,而且其格式、体例也本自《王公表传》中的《表》。所以,它不仅读来清晰、了然,也应该是相当翔实可靠的。但是,《王公表传》只续修到咸丰朝(纪事止于咸丰五年),最系统、齐备的材料一阙,《实录》又卷帙宏巨,加上《清史稿》编纂者的草率、疏忽,其《藩部世表》中咸丰五年以后的内容也就不时出现缺漏、舛误之处。其较为明显的一例,就是有关科尔沁部僧格林沁家族,即内扎萨克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几支世袭王公的世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清德宗实录>编纂者的笔误以及所依据的部分档案自身的不准确,该<实录>关于蒙古问题的五则记载有误,根据清代原始档案予以订正,以免传讹.  相似文献   

11.
此项研究是利用涉及盟旗制度的当时有关档案史料,重新审视过去对清代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清朝统治在内蒙古地区长达300年,而在喀尔喀地区近200年。过去对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清代的法律史料,如《大清会典》、  相似文献   

12.
《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真实地反映了有关清代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情况,对清代农业史研究价值重大。但其中存有不少字词、标点错误,影响到该书价值的充分发挥,应该再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清代内扎萨克郭尔罗斯等13旗首封扎萨克,在清代比较权威的文献《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大清一统志》、《理藩院则例》和《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外港务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蒙古游牧记》等中的记载互有歧异,并且进一步依据有关材料,确定了13旗的首封扎萨克,对清初蒙古史的这桩史实做了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14.
满文蒙古文和汉文《清太祖实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本《太祖实录》的满、蒙,汉三种字的本齐全,对其进行 条件已经具备。采用本对照加注释讨论的方法观察《旧满洲档》记载与乾隆本《太祖实录》满,蒙,汉字本记录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清朝乾隆本《太祖实录》的编纂过程是先将满蒙原件根据实录编写的需要撰写为满实录体字,在此基础上译成汉,最后从汉译成蒙古。  相似文献   

15.
清朝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绘制出多幅各级行政建置的地图。清代盟旗游牧地图,乃其中之一。在清代盟旗游牧地图的基础上清朝会典馆组织人员编写《大清会典》,其《疆理卷》载有较为详细的蒙古各盟旗游牧地。张穆《蒙古游牧记》吸收其成果,第一次尝试以内地郡县为例,撰写外藩蒙古行政建置——盟旗的历史地理。该著作为蒙古历史地理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边疆史地研究留下了光辉篇章。但由于《会典》的作者群和《蒙古游牧记》作者生活年代、历史背景、语言功底等诸因素所限,该两部文献所记载的地名解读、游牧地方位界定、方向辨认以及历史考证方面犯有不少讹误。本文试图以《蒙古游牧图》(以下简称为《图》)等各种古地图、历史地图、现代地图为据,对喀尔喀4盟86旗的数千条地名进行研究考察,对其讹误地名进行归类和纠正。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官方修纂实录,最早的就是《清太祖实录》,有关《清太祖实录》的文章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其它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对《清太祖实录》的编纂版本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要论述,以便我们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17.
197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了《年羹尧奏折》一书,分上、中、下三卷,上中两卷主要刊载台北“故宫博物院”从大陆运到台湾的有关年羹尧的满、汉文奏折和雍正帝(胤祯)在这些奏折上的朱、墨批示,按原档形式影印。这两卷收录的汉文奏折包括从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七日起至雍正三年  相似文献   

18.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木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历来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纲领和主张的基本依据.1973年,台湾学者黄彰健著《康有为戊戌真奏议》,于附录中对《戊戌奏稿》的“真伪”进行鉴定,认为除两篇外,书中奏折、序文皆系戊戌政变后重撰之作.黄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由于当财史料的缺乏和仅限于附带考订,黄著对该书的说明过于粗疏.除此之外,我国大陆史学界对《戊戌奏稿》“真伪”问题的提出则较晚.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将《戊戌奏稿》全部作为真件收入.同年,陈凤鸣发表《康有为戊戌条陈汇录》一文,根据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土上书汇录》(简称《汇录》),指出《戊戌奏稿》与康有为戊戌年进呈原稿有不同;次年孔祥吉著文,主要据《汇录》,结合其他清代文书档案,进一步分析“《戊戌奏稿》的改墓及其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出现的六个俗字进行考释,主要查找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敦煌俗字典》和《宋元以来俗字谱》,进行了一定对比和推理。通过对俗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展现档案的全貌,从而有助于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有关蒙古的官私著作很多。在私人著述中,涉足蒙古地区的旅行家所留下的行纪,占有相当比例。这类著作都是据作者亲历所著,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笔者试选取清与准噶尔战争期间一些文臣武将在蒙古地区活动时留下的行纪即马思哈《塞北纪程》、宋大业《北征日记》、殷化行《西征纪略》、范昭逵《从西纪略》等四篇,并结合官方文献,对清准战争中双方备战情形、战役经过及蒙古地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