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如何进行文学阅读,作为教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心灵更纯洁、感情更丰富更健康、精神境界更高尚呢?  相似文献   

2.
邓忠  邓珂 《学语文》2005,(7):1-3
今朝苗圃花又开,现代诗文“花”正艳。 著名作家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我们这现代诗文的“今朝苗圃”,就是使“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3.
巴金先生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由此可见,欣赏文学作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  相似文献   

4.
世纪老人、文学大师巴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说得多么好啊!我们要说的话——杰作(名著)的意义,读文学名著的目的,以及怎样去读……都在里面了。但要真正懂得它,却要根本改变我们固有的文学观念、读书的目的、阅读方式,以至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5.
我爱读书,常常情不自禁地凝神遐思;我更爱读着书的学生,他们专注的眼神,分明是对真善美的无限渴望。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且歌且行,我珍惜这份师生共读的书香情缘;且歌且行,我理性地带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6.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历代先人留下的一篇篇传世之作.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要我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更善良.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觉得巴金这段话说得非常朴素,也非常深刻,因为他的人格和学养给了渴望的我一种精神上的向往,至今我都非常欣赏巴金先生的这段话.实际上,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甚至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为自己所教科目而自豪。是的,在所有学科中,有哪一科能比得上语文丰富多彩?语文教师,有可能成为这样一种人: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他胸襟开阔,精神强健;他兴趣广泛,热爱生活。作为语文老师,常常困扰不堪,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文学大师巴金的一段话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是的,语文教育的目就是要唤醒我们、引领我们、提升我们,让我们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美好。在每一届高一学生的入学伊始,我都要先讲三篇文章:诗歌《寻隐者不遇》、文言文《桃花源记》、散文《读〈伊索寓言〉》,这些文本,有的来自初中,有的来自课外,学生初则诧异,学后恍然。笔者一直认为,这些文本应该是我们每一个高中生的入门课,事实上,也许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文学大师巴金爷爷,曾给一位叫苗苗的小女孩写过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 教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今天, 让我们随着老师的笔墨,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相似文献   

12.
楚云 《师道》2007,(9):22-23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然而,我在对106名初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时却发现:喜欢并经常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学生仅有12.8%(其中又有近1/3的学生采取的是分散时间、分散章节的阅读法)。  相似文献   

13.
<正>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这说的正是阅读的重要意义。阅读丰富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成长,它对发展中的小学生尤其重要。但是,令我们尴尬的是,很多小学生对阅读并不能保持长久的热情,只把它当作一项沉重的作业,基本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如何进行持之以恒的阅读活动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绘本是促进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语文教育,我们从学生时代接受教师的教,到当教师又教学生的历程中,总是处在这么教还是那么教的教语文的交界处。孔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都是讲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修身,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做人是首要的,有余力才去学文。巴金说:“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让人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们套用的话是语文教育是用语言的体验,语言的情感让人变得更好。人变什么才会变得更好?就是人对社会的理解和生活方式有了变化,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的礼仪方面、情感方面、交际方面等变得符合社会发展,才叫人变好了。  相似文献   

15.
脱口而出     
《中学文科》2009,(4):41-41
儿童不宜——其实就是大人们令人感动地把犯错的危险留给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变得更好或更坏,而是变得更像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讲,一切科学研究的目的都是要获得对研究客体的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是要获知或尽可能地接近事物的真相,也就是要寻求真理。文学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客体除文学的一般原理外,还有文学史实及文学史、作家及其作品、读者及其阅读,当然还有批评理论与实践等等与文学的生发相关的各种因素。就文学批评而言,  相似文献   

17.
巴金先生有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话语虽朴素,却深刻.一个人,静坐小屋中,打开这个宝库,我们就可以冲破时空的界限,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在这里,有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对理想的热情呼唤、对黑暗的勇敢揭露,亦有对不幸的悲悯情怀……于是,就在这同悲同乐同愤同怒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心灵简单纯净了,思想却又复杂深刻了.  相似文献   

18.
麻鲁宁 《物理教师》2010,31(8):24-25
人教社的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实验,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每个演示实验都按照课本中描述的那样做.而演示实验的效果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演示实验变得装置更简单、操作更方便、实验现象更明显、教学效果更好,这就是本文中所要讨论的.  相似文献   

19.
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也明确提出了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根据…  相似文献   

20.
如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无论是引入数学概念,还是在运用、巩固数学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要知其然,更耍知其所以然。这样,既使概念的建构变得轻松、有趣,也让概念的本质在体验中变得更为清晰,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