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及各民族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包括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赛龙舟、舞狮子、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掷沙包、荡秋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大众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少年儿童和民间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广泛而又深厚的民间基础。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民俗体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然而给民俗体育注入现代性、创新f生内容,则是使民俗体育走向繁荣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及各民族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包括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赛龙舟、舞狮子、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掷沙包、荡秋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由多民族以及多民族文化组成的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1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拥有其特殊的当地文化和风俗。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庆祝方式,民俗体育文化在这些节庆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传播价值,本文就这些体育文化的几个特点,展开来述说少数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文化领域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4.
严雪 《兰台世界》2012,(27):48-49
两宋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其时代魅力和号召力逊色于之前的盛唐风景,但是历史的进步发展使得宋朝依然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本文对北宋时期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介绍,并探讨这一时期的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吴文峰  李鹏 《东南传播》2012,(10):129-130
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提高民俗体育的文化吸引力是改变其日渐式微的生存状况的重要前提。运用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对民俗体育吸引力进行研究发现,要实现民俗体育对受众的吸引,需要提高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对民族受众预期的价值报偿程度以及减少受众接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的代价程度。目前,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制造"拟态环境"以及培养受众等方面影响民俗体育吸引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振宇 《大观周刊》2012,(50):326-327
江西省境内宗教盛行,风俗繁多,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宗族因素铸就了特有的社会文化,并形成了丰富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资源。近年来,受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西省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出现参与人员身份变异、宗族崇拜功能弱化、活动指向功利化等问题。使其维持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民俗体育亟需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冲破这些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促进催生我省民俗体育发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谭东辉  金慧惠 《东南传播》2011,(10):116-118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我国古老体育文化活化石,也是我国古老的农耕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体育的进步,主要靠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在多元文化(包括多元体育文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失却了生存的土壤。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促进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播与发展,将是一种对地方性文化进...  相似文献   

8.
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目前进入各级各类名录的共计46项,可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六大类;其分布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和以特色文化为主、其他为辅两大特色;其产生有历史、自然和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温州龙舟竞渡的民俗起源和历史演进两方面的研究来阐述它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挖掘其作为具有吴越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弘扬我国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之根,历史文化资源悠久而丰富,具有古文化、都文化、山文化、拳文化、根文化、花文化等鲜明的特色。充分挖掘中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得以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出版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指可用于出版的历史、民俗、知识、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它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存在于社会文化状态里,贯穿在整个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创造过程之中,是出版的基础、选题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全面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实现河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拥有厚重文化资源的河南应充分发掘档案文化资源,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现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传统木版年画与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河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它们鲜明地记载着中原文明的发展进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原大地民俗、民风、民情,是中原人民勤劳智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出版广角》2021,(14):66-68
作为中原文化核心区,河南地区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文章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地区文学著述、旅游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出版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为中原文化产品对外译介出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又称“区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了民俗、宗教、传统、文学、艺术、经济和社会组织等。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氛围,如岭南文化、齐鲁文化、楚汉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文化可以成为大学生阅读推广的一个新的突破口。近几年,南阳师院图书馆在基于中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推广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民俗中,男女性关系远不如内地严谨,其后受中原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盛行,但在这一点上还没有大的改变。考其原因,虽有人类社会进化次序的因素,但有一点,史家也不宜忽略:即高句丽的风俗,受到燕地影响很大。中原文化之人东北,也以燕地为主要渠道,而燕地风俗一直是比较淫荡的,高句丽民俗与燕地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楚明钦 《青年记者》2016,(17):84-85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原文化的历史积淀,塑造了河南的厚重文化底蕴,进而造就了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其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开放性以及兼容并包等特征.但是,中原地区开放程度低,传统媒体发展滞后,导致信息闭塞和经济水平落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致使中原文化的品牌效应以及经济与社会价值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文化只有通过其载体“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才能实现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学研究在经历了近几年来的复苏与重建之后,已转而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学家正逐渐把眼光转注于地域性文化现象以及分门别类的专题文化研究领域;一些分支领域例如宗教信仰习俗、服饰民俗学、节日习俗研究、仪式与庆典、巫术学、中原神话、古代仙话、神秘文化以及诸如吴越民俗、楚蜀文化、敦煌民俗学一类的研究领域已经或正在形成一个个文化热点,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视线。如今在学术界引起普遍关注的鬼文  相似文献   

19.
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各区域差异鲜明、人的性格特点千差百异、方言复杂、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民俗民风不同、各种艺术难以交融。造成多元性原因有地理环境复杂、闽文化构成成份复杂、中原文化延伸到福建后无法形成坚强内核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系列作为《中华冰雪文化》丛书的精编版,共包括4卷:历史卷、生态卷、民俗卷、体育卷。书中以“冰雪文化”为核心概念,展现中国优秀传统冰雪文化的魅力,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各国来宾文化交流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