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伤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离婚形成了一群单亲家庭子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法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有1/4,约380万人生活在单亲家庭;美国的单亲家庭占全美家庭的1/4,今天的美国孩子中有45%的白人孩子和86%的黑人孩子是在由母亲维持的家庭中度过了至少是部分童年。2002年我国的离婚率为1.8‰。2002年生育子女的离婚夫妻是离婚总数的68%,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随着城市离婚率的提高,城市普通小学中离异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一所城市小学中有30%的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甚至曾有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中有27名来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既是父母婚变过程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破裂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孩子该如何应对父母的离异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陈德镖 《考试周刊》2012,(66):183-18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1.家庭环境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及地位本框主要围绕“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在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本框内容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依法赡养父母,扶助老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框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法定义务的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2.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来观察、辨别家…  相似文献   

6.
以452名富裕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网络使用问卷》和《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与以往研究相比,富裕家庭子女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危人群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倾向;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效应的因素是“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性别”、“平均每月上网次数”、“上网的主要目的”。富裕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9.
所谓特殊家庭就是指与一般家庭有别,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夫妻离异、再婚是造成特殊家庭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的离婚案件为27.2万件;1999年为120万件。平均每年增长8.1%。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离婚率更是日益剧增。夫妻的离异再婚又导致出现了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据报载北京的一所中学初三某班有52名学生,其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19人。占36.5%;丰台一所工读学校19名学生中有12人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占63.2%。除此之外,弃婴、不育夫妇的抱养、父母异地工作孩子托人代养也都是造成特殊家庭的原因。由于这种家庭的特殊构成,使孩子生活环境氛围与一般家庭相比有一定差异。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孩子与一般健全家庭孩子在生活、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人格的扭曲。特别是夫妻离异后。放弃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或者反而疼宠有加,导致青少年心理、思想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违法犯罪。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天津教育》2009,(4):19-19
郑州市教育局2009年首次提出要“重点办好十件实事”。具体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免费工作,对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贫困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生活特别困难家庭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和8000元的资助;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入学条件的,将基本满足其入学需求,其中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在85%以上,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市区中小学生学籍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实行“中招”网上报名制度,试行“中招”考试网上评卷,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2.
悠悠继母情     
在湖北省大悟县城关镇有个特殊的家庭:一家三代同堂,五个姓氏共处,两对子女两个性氏。女主人高淑英以自己的爱心和真诚,不仅将这个特殊的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精心培养子女,先后将4个孩子送进名牌大学。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展示了感人用肺腑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子女在家中都是小太阳,大人们都围着孩子转。这就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所要求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导致现在的学生严重缺乏感恩之心。有报道说现在高校发放的助学贷款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收不回来,学校无奈之下,只能扣下学生的毕业证,要求学生还款后再发证。  相似文献   

14.
陈峰 《吉林教育》2007,(7):36-37
柳影小学位于长春市西北部城乡结合处,学生大多来自低保家庭和农民工家庭,贫困子女较多。其中特困家庭子女占29%,农民工子女占40.6%。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如何为学校定位?怎样才能把学校办好?三年来,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单亲子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现象 近年来,在苏南等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初中,奇迹般地冒出了“单亲一族”,不仅数量多,而且呈现继续发展的态势,成了学生中新的“弱势群体”,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某校共有学生1020人,单亲家庭的学生就有37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6%。在37位单亲子女中,表现不好、成绩较差者17人,占总数的46.3%;表现可以、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6人,占16.2%;其余14人,基本属于中等生之列。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据统计,单亲子女中心理不健康人数约占50%,高出正常比例几十倍,单亲子女成了“问题生”的集中区。  相似文献   

16.
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希望都压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当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父母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套不断成长的孩子,可是孩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感情的人。不顾及孩子成长的时间表,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各种方法催促孩子奔向那个目标。现在孩子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一句话:父母不满意。我们的家长非常注重子女取得好成绩和获得良好的学历教育。我们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学习虽好,但没有某家的孩子好;孩子考了90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石嘴山市大武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矿区人口和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企业的改制,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单亲家庭也在增多。他们的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出现很多心理偏差和不良行为,使得解决这些特殊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更为重要。从一次生源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70%是特殊群体家庭子女。研究这一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学校当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决定在我校开展特殊群体家庭子女教育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农民工进城有多方面因素:城市就业收入高的吸引力;城市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的拉力;农村家庭内部及外部社会关系的拉力;农村家庭生产生活的推力;农村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规避的推力。在此基础上。农民工将孩子带入城市的多方面原因是亲情因素的支配;城市教育政策;城市教育质量;城市职业的稳定性:农民工自身的经济状况。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学校里也相应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学生。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的不良。另外。还有一项对210名少年犯的调查表明,家庭关系破裂.向外寻找“友谊”、“温暖”而犯罪的占41%。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深受创伤,自尊心尤为敏感而脆弱,时而自满,时而自卑,心虚而有戒心,敏感而多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行为独来独往,不合群。同学间缺乏交流,有失落感。课堂上,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很被动。作业、练习经常不完成甚至不做。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强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中的人     
朱李平 《家庭教育》2014,(5):M0002-M0002
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他人,就是父亲和母亲。家庭中的人,是影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一个家庭,夫妻是核心。有了孩子后,父母与子女,成为家庭最基本的成员。虽然,家庭中还可能会有其他成员,但是父母的能力、态度、时间、精力,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当然,父母的观念、习惯、兴趣、嗜好等,也会潜移默化地在子女的身上打下家庭和家族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