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老师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插同学的嘴。这些现象给我们有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显得活跃与轻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教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会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学生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穿插法。这种方法是在识字教学中 ,根据新教生字的特点 ,插上一段“故事”或“笑话”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我在教生词“山坡”的“坡”时 ,结合平时有的同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出现左右的间距较大不成字或成两个字的现象 ,讲了个故事 :有个同学叫“朱月坡” ,本来是个很好听的名字 ,可是这个同学平时书写不认真 ,开学时 ,来了一新老师 ,当这老师第一次批阅作业本时 ,把这个同学的名字念成“朱肚皮”。讲到这里 ,学生们一阵大笑。我向学生追问。能知道老师这样念是什么原因吗 ?当然他们很快就答对了。以后的书写中 ,同学们改变了以前…  相似文献   

4.
黄曾 《四川教育》2001,(4):19-19
学生可以当同学的“老师”,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当“老师”,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事先给学生指定主讲哪一节课的内容,并给主讲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备课参考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讲到哪些重难点问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思考有准备地上讲台当“老师”。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首先,对于听课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的同学当“老师”给他们讲课,这样相对于教师的权威讲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他们感到较有…  相似文献   

5.
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让学生运用知识计算房间铺地砖需要多少块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热烈地投入讨论,提出了房间面积除以一块地砖面积的解决办法。当发现坐在墙角的小李游离在小组讨论氛围之外时,老师并未批评指责或强迫他参与学习,而是适时地让他聆听同学的见解,然后在平等和谐的合作气氛中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李认为不用算出房间的面积和一块地砖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学会倾听是数学新课标赋予数学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案例一: 上个星期三,笔者在听了一节"三角形的分类"课,要开始操作活动了,老师刚说下面我们准备……,只见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操作了;课堂上学习讨论时,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讨论结束,你的意见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意见不统一;当同学发言时,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不听,或着急地插嘴、抢着答;在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作业也不按老师的要求做.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可仔细"听"却少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8.
姜国平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38-39,42
故障诊断常常是电学实验题中的“压台戏”。不少同学往往束手无策或死搬硬套,不能根据题中所给现象灵活分析、准确诊断,出错率较高。多年来,笔者在每次电学分组实验接近尾声时,总要求同学制造一次“人为故障”,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现象,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由老师描述现象,请学生找出故障所在。  相似文献   

9.
陈勇 《四川教育》2013,(12):33-33
一、引导学生善于倾听,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因此,不少同学回答的是别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一方面老师讲的正是当节课重点,而另一方面学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何谈评价的高效?1.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的教师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表达机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雨,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矗了呵感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2.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学给课文分段,通常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同学回答之后,我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可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本时,我发现同学各有不同的分法,而在课…  相似文献   

11.
黔课堂上很多同 学常不愿意主动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顾虑回答错了,会遭 到老师的批评,同学 们的嘲羌当教师给 予充分鼓励后,学生 就能解除顾虑.大胆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见解。 鬓肇夔7 丫当学生遇到滩 题回答不出问题时 自信心可能会受到 损伤。这时老师给学 生以鼓励,告诉学生 老师充分的相信他 的能力,极易恢复学 生的自信。教师文明用语漫画图解~~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插嘴”,通常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打断老师、同学的讲话,情不自禁地插上一句自己十分想表达的话语。在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课堂“插嘴”多少有些目无师长、扰乱课堂的味道。我对课堂“插嘴”虽谈不上深恶痛绝,但也不喜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思路的完整性,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遇有学生“插嘴”时,  相似文献   

13.
给学生一个创造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后再交流”这一句已是时下公开课中较盛行的课堂用语。当老师遇到一个“绊脚石”时。就用“课后再交流”这句话把“皮球”踢到了课后,究竞有多少问题是放在“课后再交流”的呢?笔者认为这种手段要不得。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由过去的单一材料作文转向话题作文。且由单一话题或概念式话题向组合式话题发展。于是审题时紧扣话题立意选材就成了广大语文老师及中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必备课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同学认为话题作文只要抓住话题、看看要求,就可以写作了。对于所给的材料只是走马观花,甚至有的看都不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和话题若即若离,或貌合神离,或打插边球。  相似文献   

16.
想出这个题目并板书给学生只是最近的事。要说清楚这两句话的来历,还得从往事说起。在语文课上,同学们举手十分积极,但有时当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而有些同学却在说其它的;有时同学答错了,老师还没来得及正而的鼓励和引导,已经进来了其他同学并无嘲讽意味的笑声,弄得发言的同学不好意思。不敢再发言。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次,我抓住一个时机,说:“同学们。在老师的黑板上应该有两个字,你们猜猜是什么?”他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的黑板上什么字也没有;有的同学说是“严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的李强同学来信问,怎样看向老师打“小报告”?答:词典中解释“小报告”是一个贬义词,指私下以不正常的心态,向老师或领导反映别人的缺点。可以说,打“小报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区分反映情况和打“小报告”。当老师为了做好班级工作向同学们了解情况时,学生有责任把班级里存在的现象、问题报告老师。不仅要帮助反映大家的困惑、烦恼,还要反映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的进步。这种反映情况的行为要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工作,并希望看到同学们进步。而打“…  相似文献   

18.
正请看下面两个问题:(1)老师带来4本相同的书要奖励给甲、乙、丙三个同学,每人至少一本.问:老师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办法?(2)老师带来4本不同的书要奖励给甲、乙、丙三个同学,每人至少一本.问:老师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办法?对于(1)许多同学是这样做的.先给每位同学一本(即保底),由于书是相同的,故只有一种给法,再将剩下的一本书给甲、乙、丙三个同学中的任一个,有三种给法.故总数有3种给法.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初中生必读》2023,(12):19-20
<正>乐乐姐姐:我是一位初二的学生,我总是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在生活中不够热情。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完成从普通学生到“学霸”的蜕变。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建议。(蚌埠小宁)小宁同学,你好!见信愉悦,我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如何让自己充满热情和变得积极主动,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学霸”,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与解答     
分析与解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6页20题为:“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多少人领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