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校校报在其百年发展史中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印迹,在实现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新闻传播等功能的同时也塑造着师生们对大学整体价值的认同。校报的文化属性丰富而深刻。在新的历史时期,校报要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时刻保持文化自觉,承担起传承创新、以文化人、激励引导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校"中国梦"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青年大学生在"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青年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群体,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挑战。高校"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认同意蕴,旨在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道路认同、责任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中国梦"教育认同意蕴的实现途径如下:举行"中国梦与中国发展"专题宣讲活动,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青春梦,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由此不难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深刻感受到人文关怀和语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多次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国少工委就如何开展少先队员实现"中国梦"活动作出具体部署,要求把"中国梦"教育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中小学少先队组织重点开展好"讲述中国故事""体验中国发展""讨论中国现象""漫游中国未来"和"中国梦好少年"争章活动,增进少年儿童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情感,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为进一步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助力队员树立远大理想,理解"中国梦",践行"中国梦",作为一名基层少先队组织工作者,笔者积极组织开展少先队员"中国梦"主题教育读书活动。通过这一载体让学生理解"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正>在不断解构与重塑过程中"建国始祖""民族始祖"和"人文初祖"成为近百年中小学教科书中最为经典的黄帝面孔。这几张面孔分别从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角度告诉了学生"黄帝是谁",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我们是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祖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青年学生是祖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应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探寻中国梦,通过传递正能量助力实现"中国梦",并激励引导大学生把实现"中国梦"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和提升思辨能力和品质的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路"作用更在于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化底蕴的积累、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并理解文本、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部分,诵读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一种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中学生确定人生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人生理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以价值观引领为导向,向学生渗透"与你同学真好""好集体,每名同学都受益""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在团队里,我们一起努力"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得到学生认同后,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班级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班级的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埋头做笔记的的现象。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常态,必须让"探索性思维"进入语文课堂。笔者以《早》一课的教学为例,从"高质量预习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高价值的问题""运用高效率的方法解决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将探索性思维引入语文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多年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为所有老师和学生认同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学校文化,以文化引领课堂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学校认同和归属感,提升学生文化内涵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对于学校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印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表现着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象征之一。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视域对印学进行阐释、研究,深入挖掘印学思想的学理内涵、文化背景,解读印学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审美思想为生命意蕴,以"含蓄表意""情景交融"的尚意精神为艺术灵魂,彰显出印学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论述了印学兼具金石文化与意蕴深邃的人文内涵。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发掘印学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思想根源、文化本源,同时,结合印学艺术的现代语境,探究印学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如何实现印学艺术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再思考是一种时代精神,积淀在各时期各民族文化中.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学尤其要为每一个学生构筑一个精神家园,让他们从中学会对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对真善美的认同,引导他们用爱来塑造生命、奉献他人,同时促进人的个性的张扬、心灵的自由,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扩大,带动了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中时期,作为艺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学科凭借感染性强、文化气息浓厚以及适用性广泛等优势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一致认同。相关研究表明,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与弘扬人文精神应以教学内容为源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发挥教师人文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和谐的人文学习情境,同时辅之以有效的人文评价模式,激励教师关注并弘扬课堂教学当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潜意识里认同一个观点,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把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现在语文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大削弱了语文的功利色彩,从而还语文以“人文”的本来面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那么,在实际语文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是如何体现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  相似文献   

19.
语文好玩,并非只是因为有趣,更缘于学有所得的价值认同。语文课堂提升教学价值,必须有思维的真实参与,思维训练要指向语言的审美鉴赏、指向表达的形式秘密、指向能力的实践形成,从而使思维从"浅戏"走向"深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满满的获得感,真正觉得语文好玩。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防疫时期乃至今后大学生思想指导、价值引导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课程。基于伯克认同理论视角,本文试从"抓住情感认同的共鸣点""找到达成共识的对立面""打通共享交流的传播链"三个层面探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