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职审美课的教学目标入手,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现状,通过分析高职学生之所以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灵疏导的原因,介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审美课的学习中自觉追求心灵美和崇高感,从而使学生的心灵达到成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文添 《学周刊C版》2019,(8):136-13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平台。教师要基于儿童心灵成长下实施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在创设教学情景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在语言和思想统一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灵的成长与成熟,关系到学生的素养,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内外兼修,从自身的情绪上,与学生的沟通上,以及在自身形象的提高上,彰显出内在而成熟的心理素养,体现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境界,展示教师心灵修养的一个美丽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教师成长为“心灵导师”的神圣使命。指出只有心灵导师才能够以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身独特优势的发挥满足学生的成长新需求,使得唤醒学生生命真谛获得心灵引导的真正教育过程得以产生。教师扎根心灵引出优秀教学资源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形成激励教师成长为“心灵导师”的制度是任何教育或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班级管理的目的不仅是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心灵成长。心灵教育积极关注学生丰富人格的培养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充实了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助于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方面目标的实现。"独处"是现在美国一些学校常常采用的一种心灵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独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内心世界,发现人生的真谛。本文通过借鉴美国班级管理中"独处"的心灵教育模式,为我国班级管理和心灵教育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成长,关系一生的幸福。”让学生幸福地成长,并且幸福一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心灵工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灵成长方面倾注心血。而心血的核心就是爱心;教师的心灵应当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心灵。最美丽的心灵。那么一名教师应当怎样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呢?  相似文献   

7.
心灵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心灵教育可以通过体育和音乐等方式,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心灵都得到成长,真正实现双方心灵的对话、精神的沟通.同时,心灵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灵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思政观念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触动学生的灵魂,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出发,阐述了做学生心灵深处的耕耘的园丁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更需要注重细节,充分的尊重孩子的,用心灵赢得心灵,从而照亮孩子们的自信之门,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无限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让学生多读书,启迪学生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我愿意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书香世界,一次次生命的感悟,一次次心灵的成长,一次次人格的提升,让孩子的心灵在书香世界里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有效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就应该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精心地培育,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有效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就应该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精心地培育,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结合高职院校师生心灵交融的现状,从获取第一手资料,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道德叙事,人格的体现等方面探讨了师生心灵交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神的成长,它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下的心灵世界。其次,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自由的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追求学生思想的解放、精神的独立以及理性的批判。再次,关乎心灵的教育营造闲暇的时空。拥有"闲暇"精神的心灵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灵,为学生指引美好的人生,帮助学生形塑高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林华 《学周刊C版》2020,(10):161-162
教育就是一项"爱"的职业,特别是中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因为其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个体的差异性很大,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需要智慧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需要教师用爱去引导学生心灵,从常规入手,关注细节。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抓班级文化建设,凝聚集体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发展,构建自主快乐的课堂。打造张扬个性的舞台.舒展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潜能.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快乐殿堂.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仅仅停留在简单说教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上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应该回归到心灵对心灵的呼唤,回归到对彼此心灵深处的碰撞和感动,在感动中寻找和发现属于学生自身的心灵地图。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在心理、生理上会发生剧烈地变化,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第二个成长叛逆期,其身心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也是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对他今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道德素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洗涤学生心灵、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帮助学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从思想政治课相关含义解析入手,深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心灵成长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策略,必可更好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每天遇到的事情纷繁复杂、平凡细微,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问题,处理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果,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更应该把工作做得精细,把关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使学生讨厌的批评教育彰显出教育的智慧光辉,实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悟,含蓄地唤醒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心灵教育起着净化心灵的作用。心灵教育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之美、歌词的语言之美,从而学习到课程中的音乐知识。本文阐述了心灵教育的作用,通过引导树立正确的心灵观念、融合歌词语言之美、创设音乐情境之美、激发想象创造精神四个方面,分析高中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途径,以期实现对学生的心灵净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为学生今天的成长护航,也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基。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为学生发展奠定精神底色,让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