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年"。全年外交活动高潮迭起,成绩斐然。为了让我们感知中国外交,特在本期推出2006年中国外交的两个小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我们广西南宁的外交故事……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年"。全年外交活动高潮迭起,成绩斐然。为了让我们感知中国外交,特在本期推出2006年中国外交的两个小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我们广西南宁的外交故事……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并在这一重要舞台上不断取得成果,尤其是已过去的2006年,更被誉之为中国的“多边外交年“。本文重点论述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中国多边外交的成功模式,并认为随之成功发展,中国会越来越积极地发展多边外交,为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核心提示:在建立“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在2006年取得了很大成功,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中国在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这四大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  相似文献   

5.
核心提示:在建立“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在2006年取得了很大成功,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中国在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这四大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是国家外交工作所要服务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安全外交”这一概念直到2009年才浓墨重彩地出现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当代中国外交在理论化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安全利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国际体系的范式、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及中国的国际身份等三个角度分析这种新认知,因为这些新的认知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安全外交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外交将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就是现实主义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抗美援朝等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战略选择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质上也维护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崛起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腾飞阶段,外交也随之经历了三次转型。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是和平与发展的契合点和中国外交的本质内容;以经济外交为核心的全方位外交是和平崛起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国际关系中不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2006年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美国依然深陷伊拉克战争,这直接导致了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控制国会,美国外交政策因此有可能进行调整;大国关系以合作为主,但斗争依然存在;朝鲜进行核试验,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外交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说是全面开花?这是因为2006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先后访问了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参加了亚太经合组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突出“巧实力”外交理念,以“倾听”和“接触”为基调,突出务实和灵活.并以打击恐怖势力为名,实施“阿富巴”新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正是美国在“巧实力”战略之下为完善对南亚地区的钳制性控制,推动对该地区的主流性控制的新战略谋划,将对中亚、中南亚地缘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我西部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政府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合作。中国政府以此为指导开展安全外交活动,构筑我国新世纪的安全环境,从而为我国外交注入了新内容、开拓了新视角,实现了我国内政与外交的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东突"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东突”分裂活动对中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外交安全领域影响与危害的略论,旨在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论证中国应对“东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变化了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世界政治、经济、明、安全等诸多领域提出了新的国际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发展和丰富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安全关联理论要求-国要实现发展必须要有安全的环境,包括国内安全及周边地区安全乃至国际局势的安全;另一方面安全也需要发展来保证。冷战结束后发展的安全化与安全的发展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美国在这一点上侧重于发展政策服从于安全政策。这一政策在中东陷入困境,非洲地区的实践是美国这-政策目标下的石油多元化的又一尝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认为,周边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核心,中美、中俄、中印关系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支点,亚太地区是中国地缘外交的基点,欧洲大陆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板块。中国地缘外交的目标是发挥全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困境与政府责任缺失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扩面受到现有体制和管理机制的约束;统筹层次偏低,提升统筹层次受到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地方既得利益的阻碍;几种主要社会保险制度均面临财务上不可持续问题,尤其是养老保险潜在的资金缺口巨大。突破我国社会保障困境的关键是强化政府责任。强化政府资金投入职责,承担起对"隐性社会保障债务"的清偿责任;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立法职责和管理职责,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采取中央政府集中管理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统一立法、统一政策和统一制度的社会保障治理结构;合理划分中央政府责任和地方政府责任,并在人大立法中对此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国新石油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占第一位的石油消费大国,所需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石油安全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2001年5月美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能源安全战略。“9.11”后美国采取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手段,使美国的战略意图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它促使我们开始重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积极采取对策,以应付越来越严峻的石油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9.
伊朗和埃及都是中东乃至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古国、大国强国,研究两国关系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学术意义。依据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方法,从国家利益、地缘政治战略和意识形态角度梳理两国的关系史,认为1979年前两国关系先是友好,再是冷淡,再变为友好。1979年后双方在对待超级大国、哈马斯、法塔赫、真主党、巴以和平、波斯湾事务和地区安全上分歧很多,因此两国关系日渐疏远敌对。2009年以来伊朗有意与埃及缓和关系,随着穆巴拉克下台,埃及对外政策调整,两国有可能关系缓和,并对中东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非传统安全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构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构建对于维护各个国家、地区乃至全人类利益都至关重要。随着核扩散问题、国际金融秩序变革、自然灾害与疾病防控合作机制、区域运输安全保障等问题的显现,国际安全新秩序构建的新视野逐步展现出来。这些因素既是国际安全新秩序构建的原因,又是其构建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