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关于《里瓦几亚条约》的修约谈判,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清政府的外交谈判人员曾纪泽在谈判中能洞察形势,做到知己知彼,并且善于分析矛盾,灵活运用策略,因势利导,纵横捭阖。他通过据理力争、不亢不卑的斗争,为清政府挽回了部分损失。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对曾纪泽的外交才能与智慧应该予以肯定,但是由于曾纪泽所签订的《改订条约》并没有改变其不平等条约的性质,因此对曾纪泽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中法越南问题交涉是清政府维护传统宗藩权,反对法国侵占越南的重大外交行动。但在中法交涉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第三种力量“居间”左右谈判的结果,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英国“中国通”。他们依靠英国政府的支持,大胆地介入中国的各种事务。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千方百计地把谈判导入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致使中国不败而败。纵观中国近代社会诸多对外交涉事件,均与这些客居于清政府中的英国“中国通”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政权洋奴化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表现出一定的存在主义倾向,本文从其存在主义倾向的产生渊源、具体表现以及独特个性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并在对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与西方存在主义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并阐释"《金阁式》存在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被誉为"一个人的成长史"。本文从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入手,通过塑造岛本、泉、泉的表姐、有纪子这四位女性,解读主人公初寻找自己、确立自己、认同自己、并最终完成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颁布了遣使出洋考察政治的谕旨,是举为清政府谋求政体改革的第一个步骤,高度契合了国内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他们积极为清政府加油鼓劲、建言献策,与清政府暂时结成事实上的联盟,这无疑是对革命派的有力挑战。8月20日,革命派统一机关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由于缺乏言论机关,革命派对遣使举措以及由于9月24日吴樾暗杀考政大臣受到国内立宪派的强烈挞伐几无回应,直到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革命派才对出洋考察团乃至清政府能否推行政体改革有较为系统的回应,这些回应言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同盟会成立初期革命派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洪启翔的《日本历史概论》是民国时期在日本文化侵略的压力下,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日本史研究的成果.同时,洪启翔的《日本历史概论》亦包含强烈的"文化反击"思想,具体表现为考辨日本古史,指出其虚伪性;梳理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强调其经济动因;指出历史上促进日本发展的外部因素,特别强调中国的巨大作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这种"文化反击"精神便成了这一时期国人进行日本史研究时的独特景象.洪启翔作《日本历史概论》揭示真实的日本历史,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正是当时中国学者对日本进行文化反击的一个有力实践.  相似文献   

7.
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天国与捻军的平定,清政府开始裁遣湘、楚、淮军,营勇的遣散这一举措导致哥老会从军营向地方上蔓延.面对哥老会的全面蔓延,清政府屡出对策.同治六年清政府颁布对营勇加入哥老会"即行正法"的上谕之后,清政府内部又对"就地正法"权展开了多次讨论.与此同时,曾国藩也在地方上提出了"但问其有罪无罪,不问其是会非会"与"外宽内严,恩威并济"等措施.同治时期,清政府也商讨过如何安置遣散营勇,但没有拿出一个具体政策与措施来贯彻执行.总之,清政府针对哥老会的种种应对之策没有遏制住哥老会全面蔓延的趋势,最终哥老会成为了对抗晚清政府的重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反劫持谈判是一项高压力、高危险性的工作。作为谈判场的核心战斗人员,谈判手的职责在于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减少伤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谈判手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知识和谈判技巧对整个谈判的成功与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与夏目漱石齐名的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64-1868年,森鸥外曾留德四年,学成归国后不久,相继写就了"留德三部曲"——《舞姬》、《泡沫记》和《信使》。以该"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美学的角度对三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欧外早期作品及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 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 2.《型世言》是 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 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 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