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女排队员主攻、副攻、主二传、接应二传等不同专位及所需要的全面技术快速掌握与运用期限——敏感期的调查,来探讨女排队员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专项技术及全面技术掌握与运用关键期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女排队员主攻、副攻、主二传、接应二传等不同专位及所需要的全面技术快速掌握与运用期限——敏感期的调查 ,来探讨女排队员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 ,专项技术及全面技术掌握与运用关键期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优秀青年女排高大队员和超高大队员的位置特征和其专项身体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青年女排各位置上高大和超高大运动员的选材和人数比例符合现代女排发展的需求,高大和超高大队员各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应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高大队员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参加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全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年女排各位置后备力量的专项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目前青年女排各位置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条件优越,且具有明显的专位特征;接应位置专项身体素质现状优于其他几个位置,但各位置间队员各项身体素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年阶段身体训练的比重,提高专位化的训练程度;借鉴现阶段青年接应位置队员的成功培养经验,重点加强副攻位置队员的灵活移动和弹跳素质,以及二传位置队员的快速、灵活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跳发球技术已在国内外男排比赛中广泛运用,然而,在国内外女排比赛中运用不多。近年来,国外仅有古巴、苏联和美国;国内仅有解放军、广东等队个别队员运用跳发球,人数及效果不如男排显著。目前,有关国内外女排跳发球方面的资料尚不多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女排跳发球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七运会后,我国女排队伍从教练员到运动员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通过1994年全国重点甲级女排冬训的观察,认为当务之急应加强对教练贝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的培训;狠抓年轻队员吃苦、奉献、拼搏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我国女排重振雄风的愿望才可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03年世界杯前8名女排队员与我国12支甲级俱乐部女排队员的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等基本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女排队员的五项指标已经超过或达到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二传队员特征明显。12支甲级女排队员的体重和扣球高度已达到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队员比较年轻,队伍存在断层,拦网高度明显高于世界强队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26届奥运会女排选手身体形态与弹跳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 2 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队员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其身体形态 ,弹跳能力进行数据统计 ,揭示当今世界级优秀女排运动员的基本特征 ,为中国女排训练及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女排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从年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竞技等方面进行专位竞技特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专位特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年龄、身体形态方面处于中等水平,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的进攻能力及对球队的贡献率次于欧美女排优秀接应二传。  相似文献   

10.
为提供我国女排专项身体训练水平鉴定及训练的量化依据,从近两年女排集训中测定的4个专项身体素质数据着手,采用资料查阅法、数理统计法,从综合和均衡两个角度出发,初步制定了我国甲级女排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建议我国甲级女排集训及各省市队女排的日常专项素质训练参考这一个量化的评价方法和标准,避免训练偏态,有利于各队专项身体素质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参加2004年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七支队伍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四项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我国甲A女排运动员四项专项身体素质在运动员全过程多年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使排球运动员对自己在全过程多年训练中专项身体素质变化过程有个整体、清晰的认识;教练员能够有一个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正确思路,使运动员有更好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了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中的归因特点及规律性,并进一步研究排球运动员的成败归因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从而提出提高排球运动员归因技能的训练方法,这对排球运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比赛来说,准备活动是为克服人体各器官生理惰性,调整心理状态,适应比赛环境,缩短进入比赛状态时间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中国女排在重大比赛中进入比赛的状态比较慢,这同中国女排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对10支女排俱乐部队和国家女排的训练活动进行了现场观察和统计,认为:国内高水平女排队伍(包括国家女排)比赛前准备活动只重视身体的准备,而忽视了心理的准备,准备活动内容没有新异性,这是造成进入比赛状态比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每球得分制下排球比赛的时间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三大能量供应系统的供能特点,得出排球比赛是以有氧供能为基础、磷酸源供能为主的竞技过程,根据供能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方法、负荷及训练模式,提出合理的营养补充,旨在为教练员确定新的训练思路和采取合理的营养补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学排球运动受训练条件简陋、训练时间较短以及可长期坚持训练的人数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排球比赛长期处于发球、一传、偶有扣球的低级水平,让排球这一重要的奥运项目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一直处于低潮。笔者在遵循排球运动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发球一传失误、增加扣球网距等特殊规则的制定,设计出一种四人排球赛制。经实验研究表明:该赛制难度不但适合于中学生排球技术基础和身心特点,且利于和现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接轨。比赛呈现出发球一传失误率较低、进入比赛过程后攻防来回争夺数较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针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具有以不同次数和连续动作为一组,多组数、短间歇的时间特征;排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涉及到非乳酸供能系统、乳跋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为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比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需要,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除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外,还应加强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训练,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这对排球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及赛后疲劳的恢复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江苏男排参加全国甲A联赛以来的发展道路,从运动队作风建设、训练方法的改革和比赛技战术创新等方面介绍了江苏男排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排球比赛时间明显缩短,激烈程度明显增加,无疑对运动员的体能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我国不少优秀排球队训练课在对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方面的训练收效不显著。通过对每球得分制下排球比赛的时间特征及运动特点分析,从运动生理生化角度出发,提出了训练课的训练模式应与比赛的实战情形相一致、不脱节的观点,介绍了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为教练员确定新的训练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以我国国家男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不同职能优秀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外部负荷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运动密度、触球总次数、扣球次数、拦网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次数、接发球次数、防守次数、间歇次数等9项外部负荷指标中,除了接发球技术外,其它外部负荷指标,男女排运动员之间在应用上都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20.
沙滩排球训练对提高排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沙滩排球运动员与6人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上的差异,分析沙滩排球训练与6人排球训练的内在规律,研究通过沙滩排球训练提高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的可能性,找出沙滩排球训练与6人排球训练中,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影响,对于明确沙滩排球训练的地位和作用,指导、调控排球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增加新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