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EFL外语学习环境的不足,《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成功地在EFL课堂里创造了语境和互动,即把语言放到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让学生使用掌握,并创造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情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析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下大学英语读写能力在语言、认知、社会、文化层面的定义,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设计三方面分析了多元化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由单纯的外语转变成国际通用语(EFL)。本文介绍了EFL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探讨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的策略,以期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交际可以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课堂交际是外语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交际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及学生语言学习和习得,在交际环境、交际情景、交际准备、交际结构、交际模式和交际主体等方面,都体现了外语课堂交际的实质与特征,它们对外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外语文化学习认知心理本质的认识,结合费厄斯坦中介作用理论,通过测试、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以下两个假设进行了论证:1)在外语教学中,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与教师在外语文化方面的指导有关;2)在EFL环境中,英语教师课堂文化教学与其中介作用水平存在相关关系。鉴于教师中介作用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文章对教师在课堂文化教学中履行中介作用阐述了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的文化功能(即文化镜像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出发,谈论了语言的文化功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EFL教学中文化因素(如思维方式、认知发展等)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尤其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者在EFL学习中带来的干扰所带来的问题,如语用失误等。研究证明,语言的文化功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至关重要。英语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中国的学生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有所欠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将认知语言学运用于翻译教学,对英语教学以及个人英语交际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做简要论述,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8.
开展各项课堂交际活动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氛围的重要前提。据了解,我们国家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明显低于国外的学习者。实际上,实际语言水平对交际意愿的高低影响并不大,交际意愿高低关键在于学生对自己语言能力的自信程度。课堂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动机、文化性格、课堂组织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交际中存在的相关因素,然后提出了有效的教学,从而真正发挥英语的作用,以提高非英语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外语教师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对外语课堂观测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外语教师应从主讲教师、学生、言语交互作用、教师课堂管理、学生认知水平和师生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实施观察,使得课堂观察活动更加全面和有效地开展,从而促进外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外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了互动式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并将二者结合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从而提高了学生在口语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也更有效地完成了口语教学的任务,近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俄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俄语课堂上的应用会帮助学习者建立主动学习的动机 ,在其协助下产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使教师作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从而对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外语听力教学中,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在心理层面上,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认知结构、认知风格、情感因素。本文着重论述影响大学外语听力教学的情感因素。在大学外语听力课堂上,学习者个体差异较大——有人态度积极,轻松快乐,充满自信;有人态度消极,紧张焦虑,压抑烦闷。无疑,对于听力理解,正面的情感因素帮助之,负面的情感因素阻碍之。因此,语言教师必须关注情感因素对大学外语听力课堂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降低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课堂交际是外语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交际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及学生语言学习和习得,在交际环境、交际情景、交际准备、交际结构、交际模式和交往等方面,都体现了外语课堂交际的实质与特征,它们对外于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冯蕾 《英语辅导》2010,(4):26-28,36
本文旨在研究L1(汉语)和L2(英语)心理词汇不同的组织和提取方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EFL写作中产出性词汇量产生影响。受试为大学二年级的一个自然班26名学生。采用的测试工具为词形转换测试和Laufer和Nation对控制性产出词汇量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L1(汉语)心理词汇存储和提取的整体性模式对EFL学习者的英语词汇学习产生了负迁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FL写作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交际法是否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交际法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借助各种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交际机会而非传统的重复训练,从而对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交际法作为一种输出性的、运用交际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手段,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交际法并非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学进行的主要场所,也是素质教育落实的主要阵地。建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证。重视语言知识传授是大学EFL课堂的固有传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亦不容忽视。优良的高校EFL课堂教学环境要兼顾信息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学进行的主要场所,也是素质教育落实的主要阵地。建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证。重视语言知识传授是大学EFL课堂的固有传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亦不容忽视。优良的高校EFL课堂教学环境要兼顾信息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交际化”进入大学外语课堂,其重要地位日益攀升。文章分析了外语课堂交际化的必要性,指出了交际化课堂的主要特点,列举了实现外语课堂交际化的有效途径。并简要介绍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交际法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交际法是否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交际法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借助各种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交际机会而非传统的重复训练,从而对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交际法作为一种输出性的、运用交际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手段,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交际法并非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性别话语"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文章通过对EFL课堂中男女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性别话语对教学风格及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自我修正意识,改进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