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扶持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强,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到资助。但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校园出现了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现象。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是在错误的思想影响下的错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审制度,完善审查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等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已得到解决,学校对社会的"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已完全实现.因此,系统化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教育援助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心理特点,结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及引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订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效能感量表》,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根据这些群体差异提出了辅导策略,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2007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困难。有自主创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较少,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希望离开贫困地区,艺术类院校无就业意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较多。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随机抽取威海市两所高校581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39.9%,其中30.6%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3%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学生干部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分别在人际关系的不同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53):161-162
随着高校招生、缴费制度改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自然而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世界教育信息》2013,(3):74-74
175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获得总额525万人民币的资助,曾宪梓先生又向内地部分学校捐赠8500万港币、1000万人民币善款。2012年12月20日,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成立20周年暨2012年度优秀大学生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内地35所高校的175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获得总额为525万人民币的资助。颁奖大会上,曾宪梓先生以亲身经历深情勉励大学生艰苦奋斗、诚信做人、终身报效国家。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代表"师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进一步剖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社会资本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力图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知程度高,心态积极,学习工作目标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存在性别差异,但差异并不是都显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学习工作态度和学习工作绩效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学校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都应该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过程,家庭经济困难给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查后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学习效果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