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最近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我们特邀《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建中,采写了陈祖芬的近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记者李亚丹报道:今天揭晓的《当代女性》报告文学征文活动,为绚丽多采的当代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组风流倜傥的中固女性形象。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以总参女子军乐团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应当更富有》和张洪水描写军人妻子的作品——《迟写的祭文》获得最佳作品奖。……  相似文献   

3.
我国报告文学创作,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是可喜,又可忧的.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年的报告文学迅速崛起,有了新的发展。广大作者,继承和发扬我国报告文学的优良传统,近距离摄取生活,将焦点视聚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上,推出一篇篇引人注目、引起社会震动的佳作,象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黄宗英的《大雁情》、乔迈的《三门李轶闻》、陈祖芬的《优势》、鲁光的《中国姑娘》等等,都是群众广为传诵的优秀之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强烈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4.
乍看到陈祖芬的《让我糊涂一回》(河北教育版“红罂粟丛书”之一种)的书名,着实令我莫名其糊涂了。这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抑或其他?待读过了一篇又一篇,才明白无误地确认这是一部随笔。心想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女作家陈祖芬,何时舍弃了心中所爱而移情别处?其实怪我孤陋寡闻,这已是她的第二本随笔集了。初识陈祖芬这个名字,是十几年前在报章上看到的一篇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十几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仍记忆犹新。主人公是一个留德的知识分子,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抛弃了在德国的优裕生活,忍痛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带着三个孩子和一吨重的书籍回到了祖国。但在“文革”中,这个内燃  相似文献   

5.
自从徐迟同志发表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以来,报刊上报告文学多起来了,这是一件大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有一种误解,似乎报告文学是一种高级的新闻体裁,或者说,好的通讯便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7年第5期,发表了郑州大学图书馆组织图书馆专家和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图书馆员之歌——《我们是光荣的图书馆员》,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兴趣。最近,浙江大学的叶鹰教授,又惠寄来图书馆界前辈、浙江大学教授、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陆宗城先生于1996年创作的《图书馆员之歌》的扫描版及MP3。此歌曾在中美图书馆员中传唱,影响较大,编辑部认为也很有必要介绍给大家,敬请欣赏!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我们邀请郭梅尼参加“热点引导”研讨会,她说自己长期从事新闻来信写作,可否讲讲这方面的体会?郭梅尼写了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人物通讯。去年本刊曾组织了“典型宣传”理论研讨会。她这次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老总们的极大兴趣,这里我们特摘发,以销读者。大约从六十年代初,我便主攻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采写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物和著名科学家,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和科技日报上,曾经在社会上产生过较大的反响。其中如《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留学生表和的故事》《社会主义的乳汁——刘玲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三期曾转摘《民主与法制》的一篇文章《<美之罪>名誉侵权案实录》,内容为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山西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张顺清、太原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山西大学派出所所长郝运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王颖、湖南《文艺窗》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前前后后。这一案通过新闻传媒,引起人们普遍注视。山东的《青年记者》杂志今年第一期,刊登了《这场文墨官司他怎么打输了》一文,作者兵戈就此案采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王颖同志。他的报告文学到底写了什么? 王颖说:在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第79期《来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青年作家、《金华日报》记者洪加祥撰写的《梦中的橄榄树——洪加祥报告文学集》,最近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较有影响的19篇报告文学。其中歌颂两位善良老人张洪斌、楼秀英拣破烂收养五个弃婴故事的《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  相似文献   

10.
青年楷模张海迪的事迹,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一定记得《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这篇通讯吧。李燕杰被全国各地请去做报告,成为青年爱戴的人物,全国第一个德育副教授。大家一定读过《启迪青年心灵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怎样迈出扎实的步伐?这是广大爱好写作的青年朋友们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就写作而言,可以说,成功之路无定式,但我们却可以从诸多成功者走过的不同的足迹中,找寻到对自己有所裨益、有所启迪的东西——这也正是本刊新辟《成功之路》这个栏目的初衷。著名作家浩然同志应邀写来了首篇。我们诚恳地向广大作家、编辑、记者、通讯员以及所有热爱新闻与写作的各界朋友们征稿,期待您把自己在成功之路(包括各领域、各方面)上跋涉的艰辛、喜悦、经验等整理成篇寄给我们发表,以满足本刊广大读者的渴求。  相似文献   

12.
做记者二十多年,作为重要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虽然写了不少,有的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有的获得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一对亲兄弟两个状元郎》),近8000字篇幅的《益民之歌》发表后,还被江苏省淮剧团改编成六幕大型淮剧上演。但时过境迂之后,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物通讯么,人物通讯就应该这样采写么?  相似文献   

13.
荆成 《传媒》2014,(19)
正"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南振中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记者摇篮,学人园地",这是童兵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资格老,思路新",这是范以锦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立足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立场,并为之大声呐喊",这是尹韵公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春夏之交,我去长江流域作了一次采访,写了《长江,愿你早日恢复青春》和《浩浩长江,何日百舸争航?》两篇通讯,发表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 有位青年记者曾经问我:长江流域那么广阔,记者只身一人,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全局,抓取主要问题,及时写出报道呢?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5.
“有新闻而写出来却平平淡淡”或“总感到没什么新闻可写”,这是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常遇到的问题。本期我们请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王文杰同志回答河南战士黄增瑞提出的有关新闻敏感性的问题。王文杰同志是解放军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当记者18年,发表多篇文学和新闻作品。出版过《军中好男儿》、《蛛网》等五本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子。《飞向南太平洋》、《冰峰哨卡》等10多篇消息通讯获全国、全军多种新闻奖。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者、青年作家王宏波从事新闻工作后的第一本著作《大森林之恋》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的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体裁的作品56篇。书中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眷恋,对大森林的关切和热爱之情,描绘了  相似文献   

17.
艾丰是谁? 前些年,他发表过揭露黑龙江大贪污犯王守信的通讯《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后来又发表介绍我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通讯《已是山花烂漫时》,介绍引滦入津工程的通讯《背水之战》,反映襄樊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性通讯《现代化的觉悟》。他的学术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以及与人合著、合译的《记者的素养和技巧》、《新闻报道与写作》,都在读者中获得较好的评价。今年以来,他又发表系列述评《菜篮子引起的思考》和《葛洲坝的启示》等。读了这些作品,感到它们气宇恢宏,立意高远,耐人咀嚼。他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呢?我早就想能探索其中的奧妙。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与写作》,《辽宁日报通讯》改名为《记者摇篮》,《黑龙江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传播》,《吉林日报通讯》改名为《记者与作家》,《大众日报通讯》改名为《青年记者》,《新华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就大兴安岭火灾连续发表了两篇通讯:《红色的警告》(6月24日)与《黑色的咏叹》(6月27日)。《终于公开的“秘密”》是《黑色的咏叹》一文中的一段,本刊特转载于下: ——“你们到底掌握了什么秘密?”这是某县某部门对本报记者进行两天单独讯问时的问话。 5月30日,在灾区采访回来的记者,在招待所餐  相似文献   

20.
金黎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阳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近几年,他已在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特写、报告文学作品五百余篇上百万字。1987年第四期《新青年》杂志刊发了金黎的照片与简介;同年8月,《人民文学》函授版发表了题为《河南金黎创作丰收》的消息;1993年12月6日,《新书周报》在《作家追踪》专栏刊发了题为《探索·追求·奋进》的文章,介绍了金黎的学习、创作及获奖情况;1996年年初,河南电视台、安阳电视台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传略已于1991年被选人《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1995年被选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