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对直驱型永磁风电机组并网控制系统工作结构与原理进行讨论,并研究变流器电机侧与电网侧的并网控制电路与控制策略。应用并联多变流器的方法,采取电网电压定向的电流、电压双闭环矢量控制模式,设计逆变并网控制。基于对交-直-交背靠背双PWM变流器的控制,运行软件仿真了690V/2.5MW直驱型永磁风电机组的变流器并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控制电路与策略有效正确,并网变流器能进行双向的能量传递,并且具有良好的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直流电压的特性和状态直接反映整个电路的工作性能,制约着输出信号的效果.本文结合电力器件的特点,通过推导建立了单相交-直-交电路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调整直流电压脉动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引用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对6SE70系列交-直-交变频器的预充电、初始化、通道参数设置、启动、停止、制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等效交——直——交变换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出发,分析了矩阵式变换器的变换关系,阐述了交——交直接变换控制规律和双空间矢量PWM调制技术,实现了交——交直接变换控制方式下矩阵式变换器的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鹏程  王威  王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0,(3):169-170,176
本文介绍了交-交变频全数字矢量控制系统在唐钢热轧主传动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构成和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6.
矩阵变换器含有大量的开关,所利用的数学模型应用比较繁琐,控制量大,所以在矩阵变换器的实际应用当中,采用适宜的调制策略进行控制,才可以确保系统可靠的运行。本文在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的基础之上来叙述三相交-交矩阵变换器的三种调制策略:直接传递函数法(DTF)、间接空间矢量法(ISVM)和双电压控制法(TVC),通过对这三种调制算法的学习进行了比较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控制原理、电路拓扑、技术特点、实验分析等方面阐述了直驱式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此变流器网侧功率因数高,电流谐波失真系数(THD)小,动态响应快,呈电流源特性,易于多单元并联.  相似文献   

8.
双PWM变换器由于其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在直驱风力发电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建立了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永磁风力发电机双PWM变流系统的电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宝钢冷轧联合机组用传动电动机的基本规格,结构要点以及试验项目和结果分析,是对交-直-交变频调速异步电机试验的一次小结。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网短时故障,风力发电机组无法向电网输电问题,故运用短时风能存储器,采用交-直-交变流器改善风力发电对电网影响。即利用电 力电子接口消除送电给电网时产生的电力谐波因素,通过对发电机侧整流器的控制,维持恒定直流母线电压和由机械元件强度所限制的转矩,及发电机及逆变 器额定值限制的最大电流和功率。  相似文献   

11.
文锋  赵冉  刘菁 《科技广场》2009,(7):199-201
为解决直接AC/AC交换器的输出纹波计算问题,本文建立了以DC/DC变换器结构为基础的六种AC/AC变换器的理想模型.利用这些理想模型,DC/DC变换器的一般分析方法可方便地引入到AC/AC变换器的分析中,然后,论文以Buck型AC/AC变换器为例,给出其电路输出纹波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了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实验电路,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了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2.
张朝阳 《科技广场》2007,(11):228-229
针对现有灯箱组合使用一般的日光灯镇流器的弊端,本文开发研制出一种高频AC/DC变换器,其具有EMI干扰小、功率因数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从定义、元素、应用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一种新的元数据格式AC。指出定义专门的“元数据的元数据”格式而不再将元数据管理信息混杂在内容元数据信息中是资源描述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姜世公  王云飞  吴志力  崔凯  陈庆 《科技通报》2021,37(7):68-73,79
交直流(AC/DC)配电系统中的负荷类型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负荷变化规律也更加难以掌握,精确的负荷预测对AC/DC配电系统的调度非常重要.针对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等传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存在的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采用改进集成学习算法对传统的预测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浅层神经网络的梯度提升算法(GBSNN)以及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极度梯度提升(XGBLSTM)算法.同时,本文采用Huber函数作为预测模型的损失函数,该函数对异常的负荷数据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有效减小模型的泛化误差.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GBSNN和XGBLSTM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在AC/DC配电系统负荷预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交直流(AC/DC)配电系统具有交直流负荷高效供电、互动支撑、供电灵活等特点,使其成为未来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AC/DC配电系统在电网紧急情况下可脱网自治运行,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自治运行能力进行评估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 relation analysis,GRA)的评估方法,用来评估AC/DC配电系统的自治运行能力.首先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AC/DC配电系统自治运行能力的关键因素;接着,从发电侧、网架侧、负荷侧和储能侧4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AC/DC配电系统自治运行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基于熵值法的改进GRA方法对电网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AC和FITAP构建的无线局域网,是目前大型机构普遍采用的网络结构,主要网络厂商竞相推出自己的WiFi网络产品,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该结构产品具有管理统一、无缝漫游、可靠稳定等优势,在大规模部署WiFi条件下使用,成为今后WiFi发展的主流。在建设初期和验收阶段,常常使用网络优化工具进行路测检验,用以验证实际网络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供了一种空调选型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在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AC/DC变流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级变流器,变流器中AC/DC及DC/DC变换共用一个功率开关,因此,只需要一个控制回路.此类变流器通常工作在电流不连续模式下,其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另一类则是级联结构的双级型变流器,它由前端AC/DC变换器(包括PFC电路)和后端DC/DC变换器级联而成,它适合于大功率负载的使用.此类变流器的一个突出的优点体现在前端和后端变换器可以独立地进行优化设计以取得各自优良的工作特性.本论文系统及深入地分析了单级型与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流器的性能特征,并指出各自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软开关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化设计的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开关变流器电路,它通过使变流器中被两次处理的功率比例最小化,以及通过重新构建现有单/双级电路拓扑与优化利用单/双级型电路两者之间固有关系等措施,来获得变流器的高功率因数及高工作效率;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的功率系统结构,功率主电路拓扑,控制技术等,文中最后给出了电路的实验参数及关键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19.
The power sharing of AC/DC micro-grids i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strategy mainly include two parts: the primary power event triggering control with secondary control and an adaptive quasi sliding mode voltage control in inner-loop. Firstly, a event triggering power sharing control (ETPSC) based on P?F droop curve is developed to regulate the voltage and frequency of AC and voltage of DC with the aim of the proportional power sharing between AC and DC micro-grids. The triggered threshold of ETPSC can be chosen to decide the transmitted power between AC and DC micro-grids. When the difference power between AC and DC micro-grids is less than the triggered threshold of power flow, there is no power sharing between AC and DC micro-grids, which can less the number of switching the power flow direction and the transmitted line power loss. The ETPSC has a great robust for the disturbances of load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 adaptive quasi-sliding-mode control,which is implemented easily and flexibly with small computational burden and only based on input/output (I/O) measurement data but not the model any more, is used to control voltage in inner-loop.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is demonstrated by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高潮 《深圳特区科技》2005,(11):375-386
目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AC/DC变流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级变流器,变流器中AC/DC及DC/DC变换共用一个功率开关,因此,只需要一个控制回路。此类变流器通常工作在电流不连续模式下,其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另一类则是级联结构的双级型变流器,它由前端AC/DC变换器(包括PFC电路)和后端DC/DC变换器级联而成,它适合于大功率负载的使用。此类变流器的一个突出的优点体现在前端和后端变换器可以独立地进行优化设计以取得各自优良的工作特性。本论文系统及深入地分析了单级型与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流器的’性能特征,并指出各自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软开关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化设计的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开关变流器电路,它通过使变流器中被两次处理的功率比例最小化,以及通过重新构建现有单/双级电路拓扑与优化利用单/双级型电路两者之间固有关系等措施,来获得变流器的高功率因数及高工作效率;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的功率系统结构,功率主电路拓扑,控制技术等,文中最后给出了电路的实验参数及关键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