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审题,就是作文前对文章体裁、表达方式及中心、取材范围的审视、分析和确定,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作文题目往往有两个部分,一是题目,二是要求。我们首先要从题目和题目的要求中明确它对体裁和内容的限制。例如题目《母爱》,根据要求,“可写母亲的爱,也可以写母亲般的爱”,它严格限制了作文内容必须写的是“爱”,且是长辈对小辈的爱,而写成其他感情则都属偏题。再如题目《课后》,一个“后”字,已明确规定写作内容必须发生在课后,如果把重点放在“课上”,  相似文献   

2.
学生:我平时作文都考虑到要明确表达写作意图,但真正写起来却又找不着北。您能具体讲讲吗?老师: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要真正做到明确表达写作意图,就必须做到两点:达意要明,为文要新。首先要做到达意要明,要注意两点:第一,达什么意必须明确。如面对《20年后的我》这个题目,是写自己的样子、职业、家庭,还是写别的方面,这首先必须要明确,否则会给人“思路不清,杂乱无章”之感。第二是达意的侧重点必须明确。如《我有一个心愿》这个题目,已确定了写“还没有实现的心愿”,同样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侧重点:是想告诉人们“心愿未能…  相似文献   

3.
限时作文,指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规定范围的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写作的重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审题。一、要抓题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就是题眼。审题时,抓住了题眼,就掌握了写作的重点。如《妈妈关心我成长》,重点要写怎么样“关心”我;又如《我喜爱的书包》,要突出写为什么“喜爱”它。二、要抓时间题目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便规定了时间范围,写作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暑假生活记事》,要考虑“暑假”,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再如《愉快的…  相似文献   

4.
一、审题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弄清题意和要求。在审题时,一要抓住“题眼”(即重点)。一般来说,用一句话做题目的要抓住它的谓语部分。例如:《改革,势在必行》。用词组做题目的,联合式的要搞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例如《习惯与改革》。偏正式的要抓住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话。例如:《可喜的变化》.以比喻形式出现的题目,要抓其寓意。例如:《路,就在自己脚下》。“路”的寓意是什么?人生之路或改革之路等.以名言作标题的,要搞清它的出处、含义、时代的局限性、现实意义.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正标题外,有副标题的,要抓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审题时,二要分析题目中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题意,确定文体,明确写作范围(时间、人称、内容).以《①我②从实践中③懂得了这个道理》为例,在文体上,是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人称是“我”:在内容上,一要写出我的实践活动,二要写出我从实践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应注意这个道理,不是许多道理,这个道理应有积极意义),我的实践和这个道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在时间上,应有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5.
要写好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必须弄清题目的“宽”与“窄”。“宽题”指题目的灵活性大,写作重点不明显;“窄题”指题目的限制成分较多,写作重点较明显。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作文题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多行标题则指正题)。1.作文题一个词。如《社戏》(名词)...  相似文献   

6.
<正>原题呈现以“我是最好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0字以上。写作导引设计这样一个看起来“不成立”的题目,是希望有助于大家提高写作思维的严谨度—“我是最好的”这个说法如果成立,需要加上一些限定条件,找到这些条件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例如,有位同学这样处理:在本次数学考试中,只有我细心地注意到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细心这一点上我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毕业班的作文复习要抓住五点:审清题意;明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学会修改。一、审清题意命题作文首先要审题。题目审得清,不但可以不走题,还可以打开思路,写出立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怎样训练学生审题呢?可从三方面做。 (一)分析题目,防止走题。 1、辨析写作对象。要辨清题目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2、定写作范围。要审清题目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限制。 3、找文章的题眼。题目中往往有一个重点词,透过这个词就可确定文章的中心及内容,这个词就称为题眼。例如《童年趣事》,它的题眼是“趣”,要求写出童趣来。 (二)比较题目,防止混题。为了不把题目写  相似文献   

8.
所谓审题,就是要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而应该对题目做一番仔细的审定,从而做到:搞清楚题目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在内容上所显示的范围和要点;搞清楚题目提示给我们的体裁,确定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论说文,或是写抒情散文。例如《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审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懂:是写“我”的,不  相似文献   

9.
作文试题请以“告别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开放”的命题作文,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告别”这个动词,去展开联想与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连带成分,组合成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做题目。例如,以具体事物命题的《告别“初三”》、《告别家乡》、《告别英雄》等;以抽象事物命题的《告别悲观》、《告别自卑》、《告别狭隘之心》等。下面,重点来谈谈写作“要求③”中关于如何体现出“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作文题目提示:可以用“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二、作文题解析2000年教育部制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01年河北省作文题为“发现”,并允许考生在题目的前边或后边任意加词语,形成新的题目。该作文题目落实了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并确实达到了“写作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  相似文献   

12.
一、理解题目,确定重点理解题目是学生写作文时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其实理解题目最能考量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因为一个小小的短语常常含有许多信息,它往往对写作起着提示、限制作用。正确理解它,就会为写好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可能下笔之始就定错了位。作文题目中常常暗含着一些要求。例如:(1)“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这个题目,“路上”要求写出过程,这个要写两三件事才能体现出来;而“他(她)”则要求几件事都只能由这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题意,作起文章来能围绕中心,选材恰当。第一篇作文命题是《大雨中》。这个题目的是根据暑假期间本地区连降大雨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出题后,我就问:“对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哪个字?”开始有个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大’字。”我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第二个学生回答:“我以为要抓紧‘中’字。”“为什么要抓紧‘中’字呢?”我立刻追问。“这个题目指明要我们写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发生的事。不写大雨以前,也不写大雨之后,才符合‘中’字的意思。”学生回答得很好,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我又问:“大雨中的事很多,写哪一些才有意义呢?”学生稍加思索后,相继发言了。有的说:“要着重写大雨中干部帮助社员克服困难。”有的说:“要写社员和大雨作斗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一到作课,学生常常觉得没话可写,没有表达的欲望,更谈不上创新。因此,我们应该多维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习作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写《我听到的一个故事》的过程中是否要对讲述者进行交待或描写?我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老师:根据文题,所写故事是一个我“听”来的故事,那么,自然会有讲故事的人。因此,对讲故事的人应该作必要的交待或描写。但写作的重点绝不是这个人,而是听来的故事本身。至于“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这个“情况”包含哪些内容,它可以是作者的插话、表情及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其中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最好不写,因为你能把故事记住并写出来,至少说明故事对你的影响是大的,…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训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天津/李振耀一、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基础训练》的每个题目来讲,审题都是十分必要的。有的题目要求只有一个,例如:“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相似文献   

18.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一见如故”之感。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上课看小说、下棋等现象,我布置了《正确对待课余爱好》的作文题;针对学生喜欢议论任课教师的现象,我布置了《我的××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 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有话可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的主要方法是,师生一起谈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学习了《琐忆》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琐忆》,记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开始,学生感觉题目太…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命题作文,许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一个字———“怕”。究其原因:一方面题目过于死板、陈旧,脱离学生实际;另一方面,就是写作指导方法教师“统得过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自由空间,增加灵活性,让他们能自由发挥,多样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一、化大为小,多侧面表现学生往往对大范围的命题作文感到束手无策。对这类题目,我引导学生“化大为小”,在大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另定小题目,有助于学生多侧面表达,把文章写“活”。如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指导时我启发学生多方面选材…  相似文献   

20.
要写好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好题目。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离题”或“偏题”。怎样才能审好题呢?下述几点值得参考: 第一,要明确题目中的中心词,看它是记人、记事,还是状物的。《一件小事》、《—件有意义的事》等应以记事为主;《新来的老师》、《我最好的朋友》等则应以记人为主。当然,人和事是紧密联系着不可能绝对地分割开来的。事情必须由人来做;人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写事情来表现。应该强调的是明确以什么(指写人,还是记事)“为主”。 第二,要分析题目中对中心词有些什么限制。如《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事”,对“事”加了“一件”并且“有意义”,的限制,在下笔之前就应该十分明确:凡是“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写;没有意义的事就不能写。不要多写,只能写“一件”。《新来的老师》在“老师”的前面加上了“新来的”限制,要求所写的老师只能是“新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