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体两翼"教研共同体以学科教研共同体为主体,以年级教研共同体和网络教研共同体为"两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塑造品牌教研团队,进而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学科教研共同体本着和谐、研究、创新的宗旨实施前沿引领;年级教研共同体力求在自主、互动、共享中深化课堂研究;网络教研共同体发挥开放、合作、多赢的优势,激活教师"草根"的内驱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共同体框架下教研活动的创新开展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切实提升区域教研活动品质,有效提高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以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为依托,以济源市部分区域试点学校为实验研究基地,开展了"整合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构建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的探索与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内生式发展关系着教研共同体的持久运作,也影响着教研共同体研讨成果的创新、扩展和深化.但是在实践中教研共同体的内生式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引领,成员关系也相对松散,成员参与比较被动,凝聚成员思想的文化建设缺乏.针对以上问题,内生式发展的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需要设定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组织愿景,形成...  相似文献   

4.
"学习共同体"校本教研模式的特点与实践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活动是目前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传统教研组教研活动存在教师主动性不强、团队气氛不浓、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不足."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则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性,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创造了校本教研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作为区域性的教研自组织类型,是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作为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中各项事务的开展以及协调和维护教研各方的利益关系、制定相关的规则、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集合。面对当前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组织的无序化、治理主体的异质化、治理动力的低效化等时代境遇,提出重塑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理念、构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体系、改革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方式方法、加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质量监控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园本教研中倡导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是幼儿园教研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当前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对C市504名幼儿园教师和教研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与实地考察,结果发现我国幼儿园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已形成兼具共性与个性特征的教师共同体文化,且整体表现良好,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教研主体构成多元化,幼儿园教师是第一主体,教研专家介入较少;教师共同体精神文化表现最明显,是影响教师共同体文化形成的必然因素;教研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良性关系,教研争鸣具有积极效应,表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行为文化,是影响教师共同体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已建立多元化教研制度,教研权有所下放,"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共同体制度文化在不同地区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共同体物质文化有差异,但都普遍重视教研空间与时间条件的创设和支持。在园本教研中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既要有正向的教研共同愿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积极的对话协商;又要下放并赋予教师教研权,实现多元化教研评价,吸引教研专家弹性介入。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二者是协同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五个认同"的根系与力量,"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与动力。其中,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基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核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根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关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归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五个认同"为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增强"五个认同"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导向和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8.
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活动是目前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传统教研组教研活动存在教师主动性不强、团队气氛不浓、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不足。“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则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织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创造了校本教研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微格教研是借鉴微格教学的主要理念与技术手段,将用来"学习教学"的微格教学发展为"研究教学"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微格教研视域下,体现和重视的是教师的合作、实践,而这恰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关键不谋而合。藉此,我们思考,在微格教研视域下,应当如何进行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以此展开论述,探讨当此境况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具体策略,期于具体工作有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平等协商是校本教研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基于平等协商的对话是校本教研的活力所在;各群体间的积极合作是校本教研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条件;反思性的教研文化是校本教研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研是一种数字化教研,它改变了传统教研的研修方式,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教研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以"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及"反思性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探究了职业学校如何逐步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及建立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华英 《中国教师》2010,(15):31-32
<正>笔者所在科组一直着力于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探求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教研活动。目前,在看到科组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教师们的不足之处:学习动力不足、研究之风不浓、实际操作力度不强、课堂教学仍不高效。为此,我们更需要一些细化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研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共生理论视阈下,城乡教研共同体运行机制包括共生单元的互动机制、共生模式的建立机制和共生环境的诱导机制。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推进路径是树立共生发展理念,聚集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合力;优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实现成果共享共赢;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助推教研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现教师素养提升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目前教师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以Y校"管理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三方组成"教研共同体"为例,从共同体的整体设计入手,深度分析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网络研讨等各类学习活动对促进教师发展的成效,探索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离不开群体支持,群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支撑力。为改变合作教研中出现的"螃蟹文化"现象,学校要抓住四个"共"要点,搭建"四个平台",完善教师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以任务型为导向的“分工式”传统教研形式过于单一、压抑教师教学积极性与自主性、弱化教师合作的问题,基于教师教研协作区的实践经历,探索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模式及其保障机制。首先,依托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形成集体备课新流程;其次,借助“参与式集体教研”活动,形成区域内集体备课共同体。提供专业支持,培育共同体文化,完善考核制度,设计阶段评价机制,搭建发展平台,构建团队包容机制是完善和强化教师教研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建本科高线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动力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精力投入不足、重科研轻教研,这与学校的政策导向与教师个人的修养密切相关。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动力,一方面需要学校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教学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己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教学自信,提高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教研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组织范式.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出发,考量当前我国教研组发展境况,不难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民主、疏于合作、缺少发展动力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分享领导,赋权增能,冲破行政化藩篱;创新教研模式,凝聚共识,形塑共同体文化;厘定支持体系,累积正能量,维系发展动力.实现教研组向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实行新理念办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发展,其中"改革动力"理念、"课堂革命"理念、"学习共同体"理念和"深度学习"理念成为引领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20.
园本教研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路径。现实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教育的理念与价值观的差异、"合作分享"的教研文化失衡、准备与实践的缺失等问题。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能达成生命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系统。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园本教研应是实现学习者与助学者走向"对话"、幼儿园教研文化走向"共享"、实践活动走向"同构"的一种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