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 《江苏教育》2009,(3):41-42
打造学校文化力.提升学校竞争力已成为学校管理先行者致力探索的方向。“文化”成了一个时尚的话题。但学校文化究竟是一种具有怎样特性的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经历着一个怎样的过程?随着管理者对文化的认识从盲从到觉醒.从觉醒到自觉的提升过程。学校文化建设的形态也随之呈现相应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曲孝玲 《辽宁教育》2014,(12):37-38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最近,我阅读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一书,参加了几次校际交流,从而使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审视着"学校文化",从而使我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回想起来,我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大约经历了几个阶段。认识的肤浅阶段——盲从在各级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各校的文化建设犹如一条缤纷之路。但对于我来说,我更为熟悉、谈论更多的是"校园文化"。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我一直都很盲从。我印象中的学校文化(原有意识中的校园文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兼具科学性、艺术性。中职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将会根据不同的角色变化,经历从制度管理到民主管理最后到文化管理的不同境界。这三种境界是班主任管理理念逐步科学的过程,管理艺术逐步成熟的过程,管理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从文化探索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最终达到文化自强的最高境界。我校提出了把学校文化建设转向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追求上,真正让学校从文化求索走向文化自觉。一、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必须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提炼,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以文化立校、以文化兴校。  相似文献   

5.
无数事实证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能够以达成精神、坚定信念、塑造个性、提升境界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到极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我们该教育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学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该怎样来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这些都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即思想的引领、价值的导向和最优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从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出现,到被广泛认同,乃至成为燕赵地域的文化符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在这个积淀过程中,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内涵不断丰富、清晰、明确,集中体现在“义、气、勇、刚、直、信、廉、耻”等范畴中,形成以“义”为核心,统领“气、勇、刚、直、信、廉、耻”等德目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慷慨悲歌”的文化精神也经历了一个生命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由低到高依次为:草莽境界(自然境界)、侠客境界(功利境界)、义士境界(道德境界)、圣贤境界(天地境界)。这是一个由混沌的本能状态,到为己利,再到为义,最后由侠义入圣贤的过程,经过极具燕赵文化特色的四个阶段的提升,实现了“慷慨悲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无数事实证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能够以达成精神、坚定信念、塑造个性、提升境界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到极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我们该教育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学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该怎样来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这些都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即思想的引领、价值的导向和最优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各学校纷纷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心,学校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进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在何方?怎样建设学校文化?仍然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无法绕开的新课题。文章尝试从以上方面解读学校文化建设,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一种思路和启示,期望学校在文化大发展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生命视角下的课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一个生命不断实现整体性超越的过程,它将生命从自己原有的,狭隘个人的,较我生物学意义的生命境界中提升到类生命的境界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高于原有文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期终考查的意义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学校整个行政管理的核心。而期终考查,则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实践说明,搞好期终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校管理的目标来说,办学校,归根到底是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一个学期下来了,教学质量如何?学生发展如何?通过全面的考查是作出正确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来说,他们的工作态度怎样?文化业务水平怎样?工作成绩怎样?通过对教学工作的考核,为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组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正如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其含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那么,具体到学校,文化自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或者说,学校怎样做到文化自觉呢?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教育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应有怎样的追求?又应怎样去实施?这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与梦想。而民族复兴,必须教育先行;教育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正如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要用美的形象和愉悦的机制来克服道德"说教"的枯燥与抽象的弊病,变"说教"为情感渗透,让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提升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4.
当下,学校文化建设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理念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确实,学校教育最为有力、持久、生动的是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足见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由师生积极参与的一个成长性的过程,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教师是主体,只有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学校文化才能根植于校园,并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怎样来激发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职学生中国红色文化缺失的原因,认为在高职学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结合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中国红色文化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境界的升华,从而达到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大省。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肩负起建设文化大省的重任,正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将这一决策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怎样与时俱进,体现一种精神文化?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大省。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肩负起建设文化大省的重任,正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将这一决策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怎样与时俱进,体现一种精神文化?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大省。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肩负起建设文化大省的重任,正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将这一决策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怎样与时俱进,体现一种精神文化?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学校文化应具有草根性。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本土化的色彩"、"本色化的个性"和"本真化的内容"。目前,我校初步构建的校本文化的大致框架包括学校办学的理念文化、德育的"孝道文化"、课堂教学的"让学文化"、保障服务的"精细文化"等方面。校本文化是学校精神和学校意志的集中体现,建设学校校本文化是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力的路径之一。农村学校校本文化的建设必将有助于其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校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学校文化应具有草根性。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本土化的色彩”、“本色化的个性”和“本真化的内容”。目前,我校初步构建的校本文化的大致框架包括学校办学的理念文化、德育的“孝道文化”、课堂教学的“让学文化”、保障服务的“精细文化”等方面。校本文化是学校精神和学校意志的集中体现,建设学校校本文化是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力的路径之一。农村学校校本文化的建设必将有助于其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校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