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词汇与文化     
本文在分析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 ,从外来词汇与文化、词汇与自然环境、词汇与传统民族观念、词汇与社会阶级、词汇变化与科技进步和词汇与观念变化 6个方面考察词汇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忠实记录英语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用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词汇认知加工,把词汇学习过程作为认知过程来研究。重点分析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提出词汇习得认知机制,即:语义变化、隐喻思维和语境效应。同时,强调认知心理分析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选取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女性称谓词,立足于古代女性称谓的语料,从语言学角度描写该类词汇的特点,通过分析其造词理据,对该类词汇系统进行恰当的分类整理,对构词特点进行说明,探讨其词汇的语义特征,同时阐释其中的文化现象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日起,其著述和研究文章就大量地涌现.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或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近几年来,许多专家或学者分别从社会语言学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但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词汇在社会交际中的正确使用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着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社会交际中正确使用词汇,以期望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赵爱萍 《教学研究》2004,(2):171-174
本文试图用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词汇认知加工,把词汇学习过程作为认知过程来研究.重点分析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提出词汇习得认知机制,即:语义变化、隐喻思维和语境效应.同时,强调认知心理分析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词汇的变化,而词汇的变异常常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流行短语"hold住"与"伤不起"的产生说明了汉语自身内在的变动活跃性,而从其外在的认知理据则可看到当今社会的一些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章试图用基于信息加工观点的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词汇认知加工,把词汇学习过程作为认知过程来研究。重点分析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提出词汇习得认知机制,即语义变化、隐喻思维和语境效应。同时,强调认知心理分析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以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为理论框架,调查了202位职业技术学院女性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量.经过定量分析,发现本次调查的女性学生能够大量运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来提高词汇学习,其中包括一些深度加工的词汇学习策略,也包括一些较机械的学习策略.研究还发现,女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测试成绩之间存在极大关联,并提出一些对女性学生词汇学习帮助较大的词汇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词汇变异是网民在虚拟网络交际环境中刻意使用的偏离常规语言规范并能达到特定交际效果的词汇形式,包括语音、构成形态、语义上的变异。文章从认知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的认知性和社会性着手,通过隐喻/转喻机制、原型范畴化理论、网民群体属性、网络交际的简约性、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来探析网络词汇变异,希望有助于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及信息时代语言交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沈雕 《考试周刊》2009,(11):42-43
词汇作为一个系统。可以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该系统进行观察。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共时角度对单个词语的考释.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词汇语义变化的原因。词汇语义变化和万物变化一样是内外因共通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词汇语义变化的内因是人的认知思维尤其是隐喻思维,外因是社会历史因素、外来词等。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载体,真实地反应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表达方式。亲属称谓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与文化民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息息相关。获嘉县农村子女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叔"或者"伯",反映了长幼有序、大家庭观念强烈、女性地位极其低下以及语言崇拜的民俗与文化。此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特殊称谓逐渐消失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词汇拼写错误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常见的语言错误,而这些错误大多具有共性。我们认为拼写错误产生的共性与认知相关,鉴于此,该文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原型理论以及完形结构认知模式等分析这些词汇拼写错误产生背后的认知理据。最后,作者根据这些认知分析提出了关于词汇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人性和社会对人的影响入手论述了社会主义女性的特征、她们的发展和变化。在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的影响下,社会主义女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治意识浓厚、敏锐、她们把精神荣耀看得高于一切。其发展有纯朴的、鲜红的、发紫的、癌变的、僵化的。各种社会主义女性的发展也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语义并不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但是每一个词汇都有其最原始的核心含义,无论词汇的意义发生何种变化,都不能脱离其本身的固有含义。在日语中,词汇的多义性现象都是围绕着该词汇的原始词根的混沌含义而产生的,以日语动词「かえる」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日语动词的语义多义性,以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Fairclough的话语互动分析和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为视角,基于199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台政策部分的语料,通过共时与历时分析,旨在揭示对台政策词汇变化如何参与构建对台政策。研究发现:对台政策的话语构建可通过对不同词汇的选择和协作使用来完成。对台政策话语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也通过影响人的认知,进而参与建构社会现实。政策实践反过来再次加强或再次生产出新的话语,从而继续改变话语秩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熊艳 《考试周刊》2009,(3):162-163
传统的高中词汇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长时记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必将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认知意识和共性意识。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提出新的词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问卷和词汇测试的方式,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三个维度调查了非学历教育中亚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获得其词汇测试成绩.研究结果显示,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与词汇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社会策略与词汇成绩呈正相关;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上,高分组和低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社会策略的使用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会话分析的角度探讨女性会话策略及其语用意识。女性会话策略具体包括女性在会话中对语调,词汇,话轮,简短反应,模棱语.问句及附加问句。恭维话,指令等的选择使用。这些女性会话策略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女性所属的亚文化群体所构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女性自身的自我认知心理。这两者共同构建了女性的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不仅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在日本社会中还存在着针对女性的大量词汇。从报纸中该类词汇的使用频率,可以体察出当代日本女性的真实社会地位。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词汇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章从复合词——"男性""女性"构成的复合词——在日本报纸上的使用频率,分析当今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隋唐文化特别是宋文化对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