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凌叔华与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初期的沈从文、苏雪林、徐志摩到当代文学史家杨义,都曾明确肯定两人的创作存在相似性。以两位女作家都擅长的儿童题材作品为切入点,分析了她们或温馨可人或孤独幻灭的童年书写,在共性中凸显差异,显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人称”闺秀派”作家的苏雪林 ,其实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婉约的细腻也有阳刚的恢弘 ,即使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已初见端倪。《栈桥灯影》是苏雪林的一篇散文 ,这两种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作品中 ,取得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20,(5):85-91
苏雪林的书信散见于《苏雪林作品集》《苏雪林年谱长编》等资料中,坊间尚无专集出版。她的一些书简长期湮没,既未收入已出的作品集中,亦为《苏雪林年谱长编》所遗漏。从现代书刊上觅得苏雪林致《时报》编辑、段公爽、王平陵等人的集外书简八封,并就其文献价值与相关问题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4.
苏雪林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集《绿天》是其早期代表作之一。在这本小集中,苏雪林别具一格,以一个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语言,描述了一位青年女子婚后的点点滴滴和心理变换过程。通过对苏雪林散文集《绿天》的分析与说理,探讨了她早期散文创作中的色彩美.领略其散文绘画美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化洗礼中成长起来的苏雪林,思想和行为却奉行儒家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从苏雪林的家庭入手,结合其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研究苏雪林对传统文化的汲取过程,探析其持守的原因,探寻儒家传统文化信仰对现代社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雪林作为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对母亲形象的书写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吃苦耐劳、隐忍坚韧的母亲形象。"五四"女作家们在书写母亲时,尽力挖掘被文化遮蔽的真实性,展示母亲在生活中真实的生存状态,这些多元的母亲群落的存在,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典型的"五四"女儿,苏雪林必然带着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本文以《棘心》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苏雪林眼中的母亲形象,解析其母对其一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雪林众多散文作品中,真正能够代表其散文水平,能与现代散文名篇比肩并立的是《绿天》和《屠龙集》中的"人生三部曲"。从中,可以基本把握苏雪林散文趣味、知识的"双重统治",以字作画、长于描写,文字典雅、善于修辞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众多散文作品中,真正能够代表其散文水平,能与现代散文名篇比肩并立的是《绿天》和《屠龙集》中的“人生三部曲”.从中,可以基本把握苏雪林散文趣味、知识的“双重统治”,以字作画、长于描写,文字典雅、善于修辞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被文学史回避的作家的研究——苏雪林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文学作家和批评家,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潮的影响,建国以后30多年,对苏雪林的研究基本是一个空白。这里主要评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苏雪林的研究,认为对其散文集《绿天》、长篇小说《棘心》以及文学批评的研究,已有了相当的成绩,但仍有许多薄弱环节甚至空白,苏雪林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于苏雪林的小说《棘心》中所涉及有关母爱、女性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宗教等各个方面主题的探究层出不穷。本文将对《棘心》中所蕴含的另一主题———寻夫,进行挖掘和阐释,并深入分析其存在于母爱这一显性主题下的根源,以期为苏雪林及其作品《棘心》的研究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12.
苏雪林女士的创作谈、读书札记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鲜明地表现了好的文艺思想:强调文学要有促进社会进步、激励人向上的宣传鼓动作用;重视作品的艺术性;要求文贵独创;关注文学的民族性。苏雪林文学批评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宽容精神、公正态度和耐读受看的美学品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记录痛苦的自我超越和求真悟道的全过程.她们的代表作品具有内倾性、直觉性和穿透性的特征,是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苏雪林是一位"以一颗单纯而真挚的‘童心’""编造美丽谎言"的儿童文学家.她以自然母题、母爱情愫、童年题材、儿童视角、童心状态、女性温婉书写的散文,讴歌母爱、礼赞自然、亲近动物、崇拜儿童.苏雪林的散文创作,不仅对于台湾地区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开拓意义,而且对成长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明忠烈传》是苏雪林在民族危亡之际写就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是其爱国情感与"为人生"文艺思想的体现和产物。作品记述了明末清初几百个仁人志士捍卫宗邦、抵御外侮的忠烈故事,旨在以古励今,振作国民精神,为抗战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6.
许钦文作为20世纪20年代乡土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疾病书写,包括由暴力引起的身体疾病和疯癫形式的精神疾病。这些对疾病的书写背后承载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的沉思和批判。同时许钦文对疾病的书写来自于其深刻的疾病体验和以文救人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7.
苏雪林与李曼瑰皆为独立、自强女性典范。苏雪林婚姻不幸,李曼瑰终生未婚。她们将注意力更多转入创作、学术,而追求艺术的永恒。然而,杰出女性在平凡事中更见证真挚友谊,她们情系危难,倾心以交,感念至深,惺惺相惜,互相理解。苏雪林赞赏李曼瑰性格,将其引为知己。又因着李曼瑰展示的通透世态,简洁宏伟,唯美体裁的笔风符合苏雪林的审美尺牍,两人关系日渐笃厚,终成良友。  相似文献   

18.
《秃的梧桐》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研究家苏雪林的一篇佳作,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多次被选人当时中学国文课本。苏雪林,笔名绿漪,曾任教于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成功大学等。退休后潜心研究屈原、李商隐等,散文集有《绿天》《青鸟集》《屠龙集》等。她  相似文献   

19.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是无可争议的美文,其审美内涵包括诗画之美、灵动之美、真挚之美等层次,与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美文运动中的名家相比较,苏雪林早期散文对美文运动的风格及走向有特殊的丰富与纠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苏雪林除了通过《棘心》等作品展开对内的自我追问,还把批判的视角指向外部世界。她一方面在《语丝》上发表《在海船上》、《归途》等辛辣的杂文,对国人由内而外的种种劣根性进行了独到的刻画和尖锐的批判,另一方面则通过《生活周刊》上大量的时评写作来针砭社会时弊,呼吁社会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