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海报利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模态来构建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尝试从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禁闭岛》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三者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电影海报具有多模态性,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实现意义的表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文字、字体、图像和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个模态共同作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揭示语篇中文字资源、图像资源以及图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来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模态为一体的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以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为例对海报的文字与图像是如何相互作用构建完整的语篇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观看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性可以利用图像、文字等进行表达。基于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从文字、图象、色彩、字体等方面对《归来》电影海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影海报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意义构建,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电影宣传海报主要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特点。本文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对去年近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失恋33天》的宣传海报进行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能表达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它们相互作用生成意义,进而达到海报的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昕 《海外英语》2012,(13):256-257,260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了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的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体现着电影的精神和内涵。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为奴十二年》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电影海报是一种重要的多模态语篇形式,也是研究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建图像意义最鲜活的语料。它不仅传递着电影的主题和内涵,也承担着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视觉语法视角下对《横冲直撞好莱坞》电影海报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方面进行多模态意义解读,从而探索各种符号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构建多模态意义,揭示海报隐藏的主旨及意义,帮助人们提高多模态话语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电影海报通过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模态来表达,具有多模态性。本文运用 Kress & Van Leeuwen 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解读《你好,李焕英》珍藏版海报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海报是如何实现意义共建,从而达到其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基础,以2010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模态分解、单模态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的尝试研究,探讨多模态会徽语篇中图像、颜色、印刷体式、文字等各种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构成人际意义,以期提高读者对于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解读语篇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影海报主要整合文字、图像和色彩符号等多种模态表达意义,是一个具有多模态性的完整语篇,对影片讨电影海报的表达意义,以及海报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观众阅读电影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图像、文字、色彩等符号要素的多模态话语的过程。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提出为更好地理解、阐释电影海报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框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依托,电影《飘》的海报为研究对象,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成意义三个方面探讨电影海报中图像、色彩、语言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作用,传递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标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它是由文字、图案、意象、颜色等社会符号构成的。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对麻省理工学院的校标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发现在大学校标这类多模态语篇中,图案、文字、意象、颜色等多种模态可以共同构建并传达大学文化内涵,帮助校标设计者科学地选择和协调各种模态,达到最佳设计效果,同时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促进大众对校标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也是一种公众艺术。它通过对平面视觉元素的艺术加工,来实现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目的。以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来探讨电影《致命ID》海报,在揭示其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与效果的同时,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以及观众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并为心理悬疑类影片海报的赏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模态语篇是指结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模态,如文字、图片、色彩、声音、动作等所生成的各类语篇,影视剧海报配有语言文字、图片、色彩,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范畴。本文以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运用Kress and van Leeuwen(2006)提出的视觉语法,对时下热播剧《武媚娘传奇》的宣传海报进行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解读,进而揭示影视剧海报是如何运用文字、图片符号来生成意义,以及海报和读者观众之间是如何实现意义互动,引起观众共鸣,达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视觉语法这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北京之旅"旅游海报为例,分析了海报语篇文字与图像两种模态间的互动与协作的工作机制,探究了旅游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过程,从而证明了多模态理论在旅游语篇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该研究对旅游宣传海报的制作和设计、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视作品是一种典型的由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传递信息的多模态语篇。图像是构成电影语篇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对于整个各个符号资源,构建意义,更好的传递给观众影片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应用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电影中的图像进行多模态分析,看图像如何同语言一样体现其元功能,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