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舞叶话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中原官话,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助词"哩"[·li],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文章以舞叶话为例,说明中原官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方言中有一个分布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用法比较复杂,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中的"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3.
郑绮 《现代语文》2009,(11):101-103
衢州地处浙江西南部,衢州方言属于吴方言处衢片区。在衢州方言中,“葛”可作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和连词。本丈重点描述了“葛”的定冠、指别、助词、量词四个用法间的相通之处和历史发展,以及其在作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和连词时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是”既可作判断动词,也可作表语气或表范围的副词,这可作语气助词;“是……的”结构中是“是”也可有不同的词性。文中有的论断虽已见于前人论著,这里却作了前所未有的细致的阐述,使研究深入了一步;有的论断则完全是作者初次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阳谷方言中有一个分布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揭示了怂"哩"作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固定格式的功能,以此说明它和普通话中的语法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唐山话中的"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话中的“着”字有与普通话不同的特殊用法:一是作为语气助词,表示“叮嘱,命令”等语气;二是作为时态助词,表示发生在近时过去的行为、动作。  相似文献   

7.
秦安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频度极高的助词"哩",作为语气助词,可放在句中也可放在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表达不同的语义范畴;作为动态助词,常"的哩"连用,并和"正""将"等搭配,表明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方言中"哩"与"那"并存,"哩"和"呢"应该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了(le)”可作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现行的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在有关语法知识短文的助词部分里,对此作了阐述;与该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为前书有关练习题提供了答案。但笔者对以上两书所述有关内容有异议之处,特提出与各位同仁商榷。动态助词“了”与语气助词  相似文献   

9.
"哩"作为语气助词,口语中早已有之,形诸文字,有"理"、"俚"、"裏"、"裡"、"哩"之别。元明以降,字形固定为"哩",在一些方言中沿用至今。明清以后,语气助词"呢"兴起并逐渐取代"哩"。"哩"在近代汉语中可以用作结构助词,主要是由于"里"与"底"在方位词上相通,"里"受"底"结构助词用法的影响所致,"哩"又顺承了"里"的这一用法。到了现代,"哩"的这一功能又被结构助词"的"取代。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中.“之”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代词和助词.仔细辨析作为助词的“之”.可将其归入以下六种用法。  相似文献   

11.
《老乞大》中的助词"来"用法归纳为三大类:概数助词、语气助词、事态助词。概数助词"来"既可表示大概数目又可表示大概时间;语气助词"来"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中,表达多种语气;事态助词"来"可表达过去事态,也可单纯地表示事态变化,有时兼表动作完成。  相似文献   

12.
宿松方言有一种由形容词后缀“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A(B着”,这种状态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状态补语,带结构助词“里”后可作定语。这种状态形容词后缀来源于表实现的动态助词“着”。  相似文献   

13.
论今文《尚书》的语法特点及语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今文《尚书》有若干重要语法特点:用不同形态的同义词表示自称代词的单复数;“厥”“其”同用,功能分工;没有结构助词“者”和句末语气助词“也”;叹词丰富,句末疑问语气词却极贫乏;有四种特殊的宾语前置句式;省略方式特殊,省略成分复杂。这些语法特点主要是与后代文献历时比较的结果,不是个别的孤立的语言现象,而是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也好”是近代汉语中新形成的一个语气助词。本文描写了现代汉语中三种形式的“也好”功能,总结了其句法意义,并从历时角度把语气助词“也好”的虚化分析为:由跨层结构到一个双音节词,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意义融合后重新分析为一个句末助词;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对语境义的吸收促成了“也好”的功能扩展。“也好”语法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主观化。  相似文献   

15.
河南平顶山方言中的"哩"和"那"都有做结构助词的功能。其中"哩"做结构助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而"那"做结构助词时与"的"用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笔者通过对"哩"和"那"做结构助词时的用法对比,总结出二者异同点,虽然未能对二者可替换情况的原因做出系统的解释,但可以从中发现"那"做结构助词这一用法可能与其指示功能的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助词“の”在句中可以充当格助词、语气助词、形式名词。作为形式名词,它的作用是将各种表达形式体言化。  相似文献   

17.
“是……的”格式的句子,是判断句还是动作(行为)句、形容句,这是需要认真辨析的。要弄清“是……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未尾那个“的”在什么情况下是结构助词,什么情况下是语气助词(也叫“语气词”)。如果是结构助词,则属于判断句;如果是语气助词,则是动作(行为)句或形容句。  相似文献   

18.
助词意义最虚,它只能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起到调整结构,表示语气,构成音节等作用。文言文的助词,可分为三类,即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和音节助词。一、结构助词结构助词即附在词或词组上起结构作用的助词,文盲文的结构助问,按其与白话文的对当关系,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今天沿用的结构助词,以“者”,“所”为代表。结构助词“者”的基本作用是组成名词性的结构。如:①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②子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③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为开其资源之道也例①是“者”和…  相似文献   

19.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基本句型之一。“是……的”是“是”字句谓语部分的常见格式。当“的”位于句末时,或作结构助词,或作语气助词。在语法学习中,有不少学习者因为未能把握“是”字句句末“的”的不同词性,而不能正确分析“是”字句结构成分。文章分析归纳了“是”字句句末“的”的词性,并总结了一些分析方法,供语法学习者析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构助词“哩”在平鲁区方言中分布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是平鲁区方言中有特点的一个词.平鲁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哩”同普通话中“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分布与语法意义以及功能对应得非常紧密,而且某些语法功能比普通话结构助词更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