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西路军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由红四方面军第五军、第九军、笫三十军及总部直属部队2万余人组成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2.
正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驻扎在松江、青浦、嘉定等地水域进行泅渡训练时,近3万名战士受到了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这一大规模血吸虫病感染事件,成为新中国面临的第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也成为了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事业的契机和开端。被解放大军忽视的"怪病"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解放上海的诸多部队中,有一支是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上海全境解放后该军在市区担任警卫任务两个月后,部队集结移驻,在松江专  相似文献   

3.
<正>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八一"起义,为什么发生在江西省南昌市,而不是发生在别的省市呢?这大概是因为云南和江西有缘。在护国战争中,原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云南护国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就是江西人,并担任过江西省省长。作为李烈钧在讲武堂的学生和护国第二军老部下的朱培德,在北伐中率领由驻粤滇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军,成了江西战场的主力。攻克南昌后,朱培德升任  相似文献   

4.
程坦,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7年4月出生于现在的河南新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第十五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部长。  相似文献   

5.
管飞 《湖南档案》2013,(9):14-18
第18军、第5军、整编第74师、新1军、新6军在国民党军中可谓赫赫有名,一度被蒋介石自诩为“五大主力”。在反对外敌人侵的抗日战争中,这5支军队屡创强敌,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他们却连遭败绩,无一能逃脱覆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云南仅用28天就征调滇军老兵组建第六十军,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三个师,每师下辖两旅,每旅下辖两团,共约4万人,由卢汉统率,于10月5日在昆明巫家坝誓师出省抗战。随后云南又组成第58军、新3军出省抗战,8年间先后派出至少42万人,转战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参加徐州会战(时称鲁南会战)、武汉会战及中国第九战区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8年间,出省抗战滇军屡创歼敌夺城功勋,也常陷苦战血战,数次悲壮重生,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壮怀激烈,共赴国难,伤亡官兵至今无法得出具体数字。徐州会战是出省抗战滇军参加的第一个战役,第六十军官兵勇往直前,浴血奋战,坚忍不拔,予敌重创,首战即打出滇军气概,但全军近一半将士埋骨鲁南。此战后,十二个团兵力仅剩五团,三个师被迫整编为一个师。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陆军六十军一八二师鲁南会战战斗详报》,真实再现滇军浴血杀敌、守土卫国、不畏牺牲的爱国史事,整理编录此战报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云南仅用28天就征调滇军老兵组建第六十军,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三个师,每师下辖两旅,每旅下辖两团,共约4万人,由卢汉统率,于10月5日在昆明巫家坝誓师出省抗战。随后云南又组成第58军、新3军出省抗战,8年间先后派出至少42万人,转战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参加徐州会战(时称鲁南会战)、武汉会战及中国第九战区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8年间,出省抗战滇军屡创歼敌夺城功勋,也常陷苦战血战,数次悲壮重生,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壮怀激烈,共赴国难,伤亡官兵至今无法得出具体数字。徐州会战是出省抗战滇军参加的第一个战役,第六十军官兵勇往直前,浴血奋战,坚忍不拔,予敌重创,首战即打出滇军气概,但全军近一半将士埋骨鲁南。此战后,十二个团兵力仅剩五团,三个师被迫整编为一个师。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陆军六十军一八二师鲁南会战战斗详报》,真实再现滇军浴血杀敌、守土卫国、不畏牺牲的爱国史事,整理编录此战报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8.
正开国上将贺炳炎(1913-1960)和开国中将廖汉生(1911-2006),1929年相识于贺龙领导的革命队伍中,他们数次搭档,并肩作战,尤其在解放战争中在同一纵队任军、政一把手,率部驰骋西北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带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参加延安保卫战1946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晋绥军区统一编成野战军,下辖第1、2、3纵队。1纵司令员张宗逊,政治委员廖汉生。1纵下辖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  相似文献   

9.
张谞 《湖北档案》2006,(3):37-37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是继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一次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投入了包括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的三十多万精锐部队,日本投入了侵华日军的主力第十一军的十余万部队,在荆楚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反复拉锯血战,来回厮杀.虽然日军最后攻陷了宜昌,但是中国军队也给予了日本侵略军沉重的打击.就在这次战役中,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职位最高的中国军人,也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疆场的最高军队将领.  相似文献   

10.
环球在线     
A 阳春三月的北京,格外一番喜庆气氛。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在首都隆重举行。今年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年既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又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还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年。在这开局之年,俊彦荟萃,群贤毕集,代表民意科学决策,参政议政献计献策,这对于实现"十五"计划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曾对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的事迹先后写过三次报道。我从报道中受到了深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也体会到报道先进人物要抓住时机、力未深入。一写邱少云1952年,我在志愿军第十五军《战场报》社任编辑。当年10月,为了粉碎美国侵略军头子范佛里特的秋季攻势,十五军在秦基伟军长的指挥下,在金化、平康一带发动了反  相似文献   

12.
<正>八年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坚忍不拔、共赴国难,用血肉换取的伟大胜利。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云南立即主动请缨,先后组建第60、58军和新3军等3个军,总计40余万人出省抗战,转战华东、华中地区,参与徐州、武汉、南昌、长沙、常德、长衡会战等二十余次大战役和难以计数的师团级战役及守备战斗,在屡建功勋的同时,付出牺牲一、二十万人的代价,部队数次伤  相似文献   

13.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是当年为抗日青年军而作的著名诗句.作为青年军的后继者邹鹏奇,原本是一位声震寰宇的抗日虎将.从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他身经二百余战,是有名的常胜将军.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他担任275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全歼日军第13骑兵联队,而被誉为九战区"老虎"团长.此后升任92师副师长,99师师长,99军军长、陆军训练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要职.他一生坚决抗日,多次率军杀日寇于全胜.现在庐山仍立有国民党99军抗日牺牲战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14.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是当年为抗日青年军而作的著名诗句。作为青年军的后继者邹鹏奇,原本是一位声震寰宇的抗日虎将。从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他身经二百余战,是有名的常胜将军。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他担任275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全歼日军第13骑兵联队,而被誉为九战区“老虎”团长。此后升任92师副师长,99师师长,99军军长、陆军训练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要职。  相似文献   

15.
第18军、第5军、整编第74师、新1军、新6军在国民党军中可谓赫赫有名,一度被蒋介石自诩为“五大主力”。在反对外敌入侵的抗日战争中,这5支军队屡创强敌,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他们却连遭败绩,无一能逃脱覆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我省五届九次会议胜利召开之后,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前夕,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热烈庆祝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这是我省乃至全国新闻界的一大喜事、盛事。  相似文献   

17.
李奇中是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人.1924年春,他由林祖涵、邹永成保荐,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初,李奇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五连党代表,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随后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三师少校营副.  相似文献   

18.
据史载,参加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海南籍高级将领共有七人。他们分别是开国大将张云逸、上将周士第、中将庄田以及谢飞、云广英、符确坚和林青等同志。其实,这段史载让先人和后人都为之扼腕叹息的遗憾:因为它疏漏甚至忘却了当时地位与影响仅次于张云逸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何畏。  相似文献   

19.
《航空档案》2009,(3):26-27
一、航空工业档案第九协作组基本情况 按照航空工业档案馆的划分,贵航集团被编为第九协作组,集团公司总部为组长单位。组内基本情况:所属企事业单位48家,职工人数5万人,专职档案人员163人,兼职档案人员47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69人。  相似文献   

20.
王时春 《军事记者》2002,(10):48-49
《战友报》诞生于抗日战争初期。它是1937年八路军115师344旅在平型关战役后于晋察冀地区平山县郭苏镇创办的,后来随着344旅的转移和发展,又在晋东南、冀鲁豫出版过,1941年停刊。1943年3月20日,《战友报》作为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的机关报再次创办,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共编发了104期。解放战争开始后,从1946年8月11日(第236期)起,到1947年4月底(第307期)止,它受大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之命,为在冀鲁豫战场作战的刘邓野战军(含二纵、三纵、六纵、七纵及后来由冀察热辽归建的一纵)和所有部队服务,成为这张报纸的一段光荣历史。回顾这前后九个月的工作,也是我在战争时期六年报纸工作过程中,最令人难忘,最令人神往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