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交互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现有交互水平评估主要依靠人工编码实现,存在时间滞后性和耗时耗力等局限,难以实时反映交互水平状况。因此,本研究以国内首门联通型慕课“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为案例,运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模型构建、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三个阶段实现了对联通慕课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研究发现,在联通主义学习中:1)学习者成为交互主体,多元主体驱动课程交互;2)寻径和意会是决定联通主义学习成效的关键。本研究一方面检验和发展了原有联通主义交互规律研究,另一方面实现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为联通主义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撑,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改进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价值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联通主义理论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规律,学习者社会网络的形成是联通主义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深刻认识联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网络规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内第一门cMOOC微信群中的交互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探究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整个课程微信群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多中心的复杂网络;在中观层面,内部子结构形成了8个凝聚子群;在微观层面,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参与者)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最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符合联通主义课程的教师观;自组织是联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联通主义学习者的网络地位可以反映其联通主义学习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在课程讨论区学习者进行课程内容交流讨论,共享资源。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规模庞大,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比较复杂。对MOOCs讨论区中学习者交互频度和交互结构进行分析,能够探究学习者在MOOCs平台上学习时是否引发大规模交互、是否提高交互效果的情况。本文选取Coursera平台上某门课程的学习者交互活动为案例,使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发现,从参与人数和发言看,MOOCs学习交互属于大规模交互;学习者在交互中更注重交互内容的共享和分析;部分学习者在交互中能够达到深度交互,而大部分学习者的交互程度属于浅层交互;在学习交互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于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边缘位置的学习者参与交互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中,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都需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相关工作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研究以“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这门cMOOC课程的主题一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社会交互和话题交互的网络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课程促进者的参与推动了交互网络中连接关系的建立,使得网络的初始值能对整个学习交互网络塑造产生非线性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与交互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关系,而是网络交互结构越紧密(密度越大)就越会在之后带动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讨论学习。这说明,联通主义指导下的学习,需要我们从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的交互与联通是在变化中展开的。在社会网络的连接中,草根学习者贡献的话题也通过连接形成了类似知识概念图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表征由下而上的群体智慧(知识的草根性)。很多相似的概念在动态性生成过程中会慢慢地聚合,而非依据专家的经验来划分知识的体系。对cMOOC课程更长时间地观察与调研,可以更真实地发现知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远程学习者的交互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是一种广泛而重要的学习方式,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学习交互只是远程学习者交互学习的一种特例。远程学习者的交互学习不仅发生在有教师、有课程的教学交互之中,也发生在无教师、有课程的自主学习之中,还发生在无教师、无课程的泛学习情境之中。本文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对远程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心理意义的远程学习交互层次塔",提出并探讨了适应性交互、理解性交互、操作性交互和反思性交互,从交互的深度、宽度、对象、方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交互学习效果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CSCL中学习者交互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SCL研究中,交互研究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提出CSCL学习者的交互模式图,并详细阐述促进学习者交互的2种策略方法:网络教育游戏和头脑风暴法。以此不断丰富和完善CSCL学习者交互研究,使CSCL实施起来有法可循,促进学习者协作学习,利于CSCL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应该是“有意义的交互”,意义交互的设计需要以教学交往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相关教育软件开发理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类,并确立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机制,以确保交互的设计能够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与学习者非智力因素之间起到有机的联系作用,从而使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具有科学的教学性,使网络课程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编程课程的深度学习具有一定的领域特殊性,体现为学习者深度应用编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序设计策略构建与编程自我效能感培养。项目式编程学习不应局限于学习者对于领域知识的理解与配对应用,更需要关注学习者在项目驱动的编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程序设计策略的构建与迁移。本研究以优化设计项目式编程学习为核心目标,融合编程领域深度学习的特殊性,构建项目式编程学习“四层”过程模型;基于编程方案生成与评估以及程序设计策略构建等过程,梳理编程项目设计原则;结合程序设计支持技术、阶段性结果及启发性问题,结构化地设计促进学习者有效完成程序设计的项目支架。学习者自我感知的程序设计策略水平和编程自我效能感在前测与后测中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验证了编程项目设计原则与项目支架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7,(9):26-32
文章基于教学行为序列,通过对行为序列所反映出的行为交互频度、行为交互持续时间等因素的统计与分析,间接考察了交互主题(学习内容)的内容复杂性。通过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交互深度,文章提出了课堂教学行为交互深度量化分析的基本过程模型,给出了同一问题、同一主题和整节课堂教学三个层次的交互深度量化分析方法,为课堂教学行为交互深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进一步丰富、完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远程教育的质量,而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是教学交互质量的高低。本文从探讨教学交互的定义出发,提出构成教学交互的四个要素,即:交互主体、交互媒体、交互对象、交互策略,这些要素成为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网络教育中的知情关系进行分析,探索知情矛盾的成因,提出网络教育不仅要加强认知的培养,同时也要对情感给予较多的关怀,并就如何在网络教育中实现知情统一、和谐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一对矛盾,这在远程教育领域更加明显.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远程教育实践都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因此更有必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去发现和理解开放与远程教育成功实践背后的理论原理,从而推动和促进相应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也需要更多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架起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粱.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课程的日趋完善,网络教学中的远距离导致的交互障碍,成为影响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学交互,在总结与网络课程相关的交互理论,从人机和人际关系的角度建立起网络课程交互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该标准,通过对现有三门网络课程的分析,发现规律性的内容,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探索进一步提高网络课程质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Student interaction in school contexts is a topic that has been researched from many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owever,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utors scaffolding other peers is not normally addressed, since studies are usually focused on the teacher. Moreover, considering the many technologies that can support students’ work nowadays, studies describing specific practices are still need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ny possibilities and constraints that can emerge from the use of these tool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is exploratory case study aims to extend research on scaffolding between students, presenting data from an ethnographic study where a commercial video game was introduced as part of the curricular activities. Analytically, the scaffolding metaphor is the departing point to describe in detail how the scaffolding process took place, focusing on its purposes and on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utors. Our findings reveal how students offered mostly procedural scaffoldings, performing tutor functions such as highlighting relevant features, reducing levels of freedom or controlling the frustration. Results highlight that students can perform scaffolds, and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classroom design, making this process visible. Moreover,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video game enhanced these interactions, which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gam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影响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习中的各种有效交互。在分析百度知道交互机制基础上,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和现状,具体从引入积分机制、学级修炼机制,建立任务引导式机制、"学习之星"考核机制、"协作+自主"交互机制等方面设置学习平台的交互机制,并对机制嵌入平台做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以表演活动带动大学英语教学的互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课堂戏剧表演的形式,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自然地习得英语。文章介绍了在《新编大学英语》主题式的教学模式下,运用已有教学素材,在学生经过阅读、听、说训练并获得一定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角色扮演(mleplay),在表演中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带动了互动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课程教学交互水平的质量决定了网络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网络教学交互理论,构建基于项目引导的"主导—主体"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交互模式。在分析学生特点、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媒介从教学内容、教学支持两方面开展教学交互设计,以期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用于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学交互的角度对异步交互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交互群体的交互模型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异步交互促进在线学习,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进行设计和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交互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此外,结合使用多种交互工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线学习中教学交互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阐述了在邓小平理论教学中,通过建立教学方法系统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互动体系,使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