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锋  周玲 《江西教育》2006,(11):46-47
《美丽的教育》是孙蒲远老师集毕生心血之作。在未出版之前,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阅读了全书,深受感动,并欣然挥笔作序。他在序中写道:“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诱惑。”而我,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自从拿到这本书,它就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带给我的是久违的心灵震撼。孙蒲远,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史家胡同小学退休教师。曾被评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和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多次接受中央领导同志的…  相似文献   

2.
周锋  周玲 《江西教育》2006,(6):46-47
《美丽的教育》是孙蒲远老师集毕生心血之作,在未出版之前,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阅读了全书,深受感动,并欣然挥笔作序。他在序中写道:“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诱惑。”而我,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自从拿到这本书,它就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带给我的是久违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3.
刘文泉 《宁夏教育》2014,(10):74-75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读完全书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在书中谆谆告诫天下所有的教育者,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这本书中提出了当代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面临的危机,其中,危害最烈的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对男孩成长的危机。应试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势地位的种种表现是什么呢?学校教育应该如何体现“因性施教”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5.
2010年初,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和两位儿童心理学博士联合推出一部书,名字是《拯救男孩》。他们在书中惊呼中国男孩学业成绩全面败退。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中近  相似文献   

6.
教苑新语     
家庭教育和道德智能教育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异化"倾向,看上去家长特别重视教育,误区在于过于追求知识化、技能化,这是本末倒置。事实上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品质教育,包括情感、道德、习惯等,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调查中发现,83.6%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谁都明白:要读很多书,要旅行很多地方。然而,我在十多年前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别一种感受:读一本书,行万里路。读明白一本书,居然需要行万里路?是的。这是我的一个阅读经历,也是我的做学问的经历。我说的这一本书,就是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杰姆  相似文献   

8.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9.
作家海岩日前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您平时一定需要阅读很多书,您最欣赏的作家是谁?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时,海岩说道:“我整个人生当中最大的缺点就是阅读不够。可能因为我从小就没有怎么上过学,我一读书就头大,这个是我非常大的缺点,总是不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但是我每读一本书都会特别崇拜这本书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王婉莹 《教育》2012,(1):61-61
自2000年6月至今的10年多来,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坚持每月与青少年及其父母和教师网上聊天,破解各种各样的教育难题,促进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孙云晓网站的聊天室被誉为“最有质量的网上探讨家庭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过一下思考的瘾”这句话是香港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的。我第一次读到它 ,是在 2 0 0 2年第 6期的《海上文坛》杂志上。当记者采访张五常 ,向他发问道 :“江湖上有句传播很广的话 ,你说你 30年不读书。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张五常回答记者说 :“我 196 9年以后就没有再看书了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要读书。 2 0世纪 6 0年代我读过很多书 ,一个人有读书的阶段 ,也有思考的阶段。我家里一本经济学的书都没有 ,我曾经非常用心地念过 ,三年就睡在图书馆里 ,读了几千本书 ,我在经济学上的基础是很扎实的 ,我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看几页自己喜爱的书,那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放松。《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它是我置于案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全书共分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四大部分。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全书70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爱”。这本书内容平实,文笔流畅,似与读者娓娓谈心,又似在讲故事,许多鲜活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俊不禁。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沧桑的凝重感。在这70篇文章中,我对《童年,应当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8,(12):12-13
日前,一住家长通过网上交流向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倾诉自己的烦恼: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现在作业很多,好像开始厌学了,非常缺乏主动性。他现在什么事都得靠我监督,除了看电视和玩游戏。孩子的主动性该怎么培养?  相似文献   

14.
【推荐理由】 我在很多场合都向语文教师推荐《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一书,它虽然不是专门写给语文教师的.所谈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但我相信这本书对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指导作用。而对于语文教师更是具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海荣 《江西教育》2005,(10):47-47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看几页自己喜爱的书,那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放松.《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它是我置于案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6.
《四川教育》2009,(11):23-25
曾读过一本名为《十作家批判书》的书,其中有某君对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批判。对于其文的观点,我未必赞同,但我的思想老停留在那句中心论点上——“《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这句话很有意味,小说里没有“小说”,却有其他的东西,那还是“小说”吗?  相似文献   

17.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非哪位教育专家首先提出的,它的“原创权”在于学生,是学生们的内心呼唤和切身感悟。说到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是植根于“适合学生”这一点上的。只有“适合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我校一名酷爱音乐和生物的学生在自己的随笔中这样写道:“我所向往的是音乐和生物两门学科。无论  相似文献   

18.
6月6 日上午9时,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陕西省西工大附小隆重举行。著名少儿教育专家孙云晓专程来陕为基地学校授牌。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妇联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授牌仪式。继去年11月首批17所授牌学校以后,陕西省又有24所学校成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以后,孙云晓亲自主持了陕西基地学校的课题座谈会,并做了数场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少儿教育家长报告会。素质教育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抓起 著名少儿教育专家孙云晓再次来陕为基地学校授牌  相似文献   

19.
我有许多书,其中有一本叫《趣味数学》的精装书。它不但教给我很多数学知识,而且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说说我和这本书之间的故事吧。那是去年暑假,我去正上高二的表哥家玩。也许是出于炫耀的心理,要在表哥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学问”,我带上了这本书。走在路上,我不时地翻看着它——它的书皮是用硬红纸板装订的,正中靠上烫着“趣味数学”四个金色楷体字,里面一律是薄而有韧性的上等白纸——确是一本高级图书。我为拥有此书而得意,然而从买时到那天,我却从没有仔细阅读过。我来到表哥家,他对我十分感情,特意让我看了他的藏书…  相似文献   

20.
李亚妮 《成才之路》2010,(12):I0006-I0007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博客中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强化,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生活,已经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