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8):140-141
<正>本书作者在40年里与数百个家庭保持联系,观察这些家庭的孩子,记录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由此得到了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并在书中用200个鲜活案例和34条育儿新原则与读者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3):32-33
<正>本书作者通过研究故宫和古建筑总结出了“九大特征、七个细节”,简明扼要地将故宫以及中国古建筑有关材料、工艺、结构的技术谜底全盘托出,将技术和实用美学合一,也将故宫的“理性之美”解释得清清楚楚。书中梁思成的简洁和林徽因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带领读者深入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理解故都、故乡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图书缺少的不是读者,而是畅销。如何扩大发行规模,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策划《爱的教育》一书中,作者对实现出版者与读者的双向沟通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施铮 《出版参考》2015,(Z1):49-50
少儿图书市场唱主角的永远是两类书:家长们希望孩子读的书和孩子们自己抢着看的书。前一类趋于理性,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式应试教育体制的产物。后一类偏重自由想象,充分体现少儿读者主体性的阅读兴趣,一定程度上是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者顺应孩子的阅读心理并与之妥协的产物。这两大类读物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形成相互博弈、既争夺地盘又共生共长的依存关系。策划缘起从教育的角度看,在今日中国,针对孩子  相似文献   

5.
“最美的方法应该是最简单的,教育孩子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把握了真正的要诀,每个人都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是上市不到四个月已经连续印刷六次,总数已达11.5万册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第一句话,让众多读者眼前一亮。5月17日,北京图书大厦与作家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讲座,该书作者、教育专家尹建莉女士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6.
李建新的《中国新闻教育史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以来,作者和我都收到一些对该书褒奖有加的信函;出版社也说,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第一次印刷的书基本售完。《中国新闻教育史论》一书之所以受到好评和欢迎,除了它自身确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北京的一些大学生中议论着一本叫《荒原风》的书。有的人认为这本书所宣传的哲学观、价值观十分错误,是作者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自白;也有的人认为作者比尼采、叔本华更伟大,尤其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自由意境的追求更为强烈。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的确,作为一本用散文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论著,《荒原风》以其华丽而富有哲理的言辞所进行的有关理想、现实、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探讨,是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的兴趣的。也正是如此,《荒原风》在其华丽而  相似文献   

8.
编辑与畅销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销书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对畅销书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时期内,在同类书的销量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书,作为表明公众的文学趣味和评价的一种标志。通俗地说,畅销书是由作者写出经编辑加工出版,在市场上有大量读者的书。它读者多,受众面广,销量大,销得特别快,时尚性强。这类书大都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及寻求实用性读物的心理。畅销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爱情类,如《廊桥遗梦》;投资理财类,如《穷爸爸,富爸爸》;教育类,如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健康类,如《登上健康快车》;漫画绘本类,如…  相似文献   

9.
想为孩子准备一切,怕能力不足;什么都不做,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旦孩子跟上步伐,还会希望孩子跑得更快更好。这是很多妈妈的普遍心理。有些妈妈虽然很努力地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可事后才发现遗漏了那个时期某个最需要的部分,等孩子长大后追悔莫及。做好不早不晚的适期教育,怎么找那个基准呢?"为什么家庭教育指导书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呢?"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妈妈们要做很多独立决策,却又时常拿不准于是只好求助于书本,但很多书只是忠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李萍)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成为热门话题。记者在京城商业区发现,不仅商场里生意红火,书店里也是人头攒动,走出书店的人们手中拎着包装精美的“贺岁”礼品书。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大书店发现,最吸引读者眼球的还是那些摆放在醒目位置的礼品书,价格从百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今年的礼品书,尤其是少儿类礼品书、休闲类书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类图书最为畅销。一位正在北京图书大厦购买礼品书的读者对记者说:“孩子特别喜欢《哈利·波特》,春节的礼物点名就要这套书。只要孩子爱看,再贵也得买。”据该大厦的一位营业员介绍,礼品书…  相似文献   

11.
报纸离不开读者,研究读者心理,有针对性地办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研究读者心理形成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读者自身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对信息接收的要求也就有差异。一般来说,同地域的群众有着相似的生活经验,虽受到年龄、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但群体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仍能体现出许多共性。比如,年轻人与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常常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视上;年纪较大、经济条件较好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多地喜欢阅读报刊。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这一期,我们集中选编了一组读者来信。许多来信中肯地指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有的来信是向我们提建议的,字里行间包含着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当然也有赞扬之声和溢美之词,我们理解为读者的鼓励。我们选编这组读者来信的目的,意在加强我们之间的沟通,使编者、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更贴近些,使这本新闻刊物能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因此,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继续来信来稿,帮助我们把《新闻记者》编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这个题目比较大。它涉及书评与一般社会心理、读者心理以及出版工作者、作者心理诸方面之间的关系。就我国目前的书评来说,尚未造成读者或社会心理难以承受的状况,犹如物价之于消费者那样。读者一般地是对书评不满足,不过瘾。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书评的一般化,缺少锋芒和针砭力。说到此点,当然就使人联想到批评性的书评。而这就涉及到书的作者和出版者的心理承受力的问题。本文所谈的仅仅局限于此。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的文献学家王献唐先生的《藏书十咏》,分咏访书、购书、载书、装书、勘书、曝书、跋书、抄书、借书、读书。由于该诗中运用了诸多典实,给一般读者造成了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故详加笺释,以便使今天的图书管理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献学家“嗜书成癖”、“爱书如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父女两代"斯马特"博士在刚刚出版的《做聪明的父母——培养快乐、积极进取的孩子》一书中,向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育子方法,包括无条件地爱孩子、坚定地支持孩子、对孩子具有强烈的信心和从不抱怨的耐心。通过这些方法,父母最终能培养出快乐、能干、成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办报人常常苦于读者难以驾驭.记者采访可以主动出击,编辑编稿可以主动删改,但一旦报纸到了读者手里,情况立即起了变化.此时不是记者、编辑,而是读者处于主动地位了:他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即使读了,可以"见仁",也可以"见智".你总不能按着读者的头来读你采写、编发的稿子,你也不能来个规定:仁者不可见仁,智者不可见智,总之,你无法剥夺读者选择的权利.选择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注意"和"理解",在心理学上属于人的某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又称这种选择为"心理选择".研究读者的心理选择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深化我们对宣传  相似文献   

17.
祝劲 《湖北档案》2006,(12):20-21
一、档案编研新理解 档案编研的"编",依赖于资料,在档案资料里按需所摘,包括库存资料和数字档案资料.经过剪裁和加工而形成的一系列书.这样的书会给需要的读者带来一定的便利,使读者能通过读它,而去喝它的原汁原味.我认为:这样的书虽然实质性的"研"很少,但是这样‘编',也是寻找读者,扩大档案利用,更好地保存档案原件.  相似文献   

18.
《好大声的书》是一本为孩子也为成人创作的图画书。这本书捕捉、记录下一些声音,一些会在孩子耳边响起、会让他们心里听到的,好大的声音。好大的声音在这本书中,具体而真切,新奇而独特,结合着孩子的生活和趣味,关联着孩子的情感与情绪,流露着孩子的心声。我们打开书,打开感官的同时还要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门,这样我们才能听懂那些特别的声音,并真正俯下身子和他们一同用心倾听。《好大声的书》对儿童读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19.
抄书     
“书苑随笔”栏目开始同读者见面。这块小天地,可供朋友们谈出版人;可侃自己的苦、辣、酸、甜;也可述书人书事书感。欢迎融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随笔小品文。愿这一栏目成为读者、作者、编者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23,(11):108-111
<正>本书作者分享了来自心理学和神经学的前沿研究、真实故事和应对焦虑的实用方法,来破除读者对焦虑的错误认知。书中向读者阐述了焦虑是人类进化出的主要情绪,也是人类成功的核心,从生理机制、历史渊源、心理现象等几个方面,帮助读者学会冷静而客观地面对自己的焦虑,并将焦虑转化为行动力、可能性、创造力,治好读者的精神内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