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皇皇20大册的<全敦煌诗>,这是近年来敦煌文学文献整理的又一重大成果.本书的顾问是著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主编是著名敦煌文学研究专家张锡厚先生,而我则忝列副主编.这些署名是书出版后我才知道的,现在周、张两位先生都已作古,我有义务把我知道的这套大书的编辑情况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逝世。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锦阳,1946年到敦煌开始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和研究工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段文杰先生是《敦煌研究》期刊的创办者并长期担任《敦煌研究》主编,为提高期刊水平,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缅怀段文杰先生,本刊开辟专栏,邀请段文杰先生当年的同事、故友及相关学者发表笔谈,以纪念这位敦煌学专家。其中部分学者因年事已高或身体不适,我们采取了谈话记录的方式。孙儒们、李其琼、关友惠、贺世哲、施萍婷先生的谈话,均由赵声良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其中贺世哲先生在与编者谈话后不久,也于3月初不幸逝世,在此,亦谨向贺世哲先生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3.
柴剑虹先生的<敦煌学与敦煌文化>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4月出版.全书除代自序外共收文47篇,约25万字. 本书除收入作者擅长的敦煌文学研究外,我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有关敦煌学术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16,(3):132-140
黄永武先生是敦煌学界较为特殊的一位学者,既在文学创作上,以独树一格的优雅风貌而称著文坛;又在小学、经学、中国诗学等诸多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尤以中国诗学的研究成果最为卓著,学林共称。他在敦煌学方面也是贡献良多,特别是在敦煌文献的编纂与敦煌唐诗的研究上,更是影响深远。文章介绍其学术简历,藉以彰显其学术背景,论述其总体学术成果与特色;说明其对敦煌文献编纂工作的贡献,析论其在敦煌唐诗研究的重要成就,以及其他有关敦煌文献丛考的具体呈现;并附录黄永武先生敦煌学研究论著集目,以供学界完整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敦煌乃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饶宗颐先生实为最早探此宝库的学者兼书家.作为敦煌书法学术研究的开拓者,饶宗颐先生的书法艺术弥漫出浓浓禅意.饶先生曾写过一首<论书诗>,其中最后两句云:"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本文试以饶宗颐先生"以书通禅"之论为发轫点,力图从理趣、奇趣、天趣等新角度勾勒出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中的禅意之美,从而加深对饶公书法艺术与敦煌的血脉渊源关系的理解与参悟.  相似文献   

6.
李正宇老弟是我的老友、畏友. 20世纪70至90年代,我追随先师周绍良先生学习敦煌学中的敦煌俗文学,终以资质驽钝,浅尝辄止.对于敦煌学来说,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英语所谓Amateur者,庶几近之.大约在<敦煌学大辞典>出版后,我就基本上与敦煌学界处于绝缘状态.  相似文献   

7.
段先生是1946年9月到敦煌的,我比他晚一年到敦煌。我来时除了段先生外,还有霍熙亮先生、范文藻先生(后来去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我是学建筑的,但我对敦煌的建筑一窍不通,对石窟艺术也是一点也不懂。我们去后是段先生给我们讲解,才使我们走进了敦煌艺术的殿堂。50年代以后来的同志,差不多也都是段先生引导大家走进敦煌艺术殿堂的。  相似文献   

8.
松本荣一先生(有笔名松本二千里)以《敦煌画的研究》一书而闻名于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有“《敦煌画的研究》”词条,但未有“松本荣一”词条,实际上,松本先生在此书出版后还继续研究敦煌画,故有必要介绍一下松本荣一先生。 松本荣一先生1900年3月10日生于台北,1984年7月2日卒于东京。1920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学科,1923年毕业,1924—1928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从事研究活动,1928年5月—1929年6月在欧洲调查斯坦因、伯希和、勒考克等收集品,…  相似文献   

9.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贺世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3月19日凌晨1点20分在兰州逝世,享年81岁。贺世哲先生于1930年农历10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延川县。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任机要员;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冬赴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任参谋;1951年11月回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三部任机要员。1954年12月转业到北京建筑工程局干部学校从事人事管理工作。1956年,贺世哲先生响应党和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60年8月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到兰州艺术学院任教。1961年12月,贺世哲先生调入地处大漠戈壁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敦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1980年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1985年起贺世哲先生任院党委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贺世哲先生1982年评为副研究馆员,1987年评为研究馆员。1993年离休。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先生1941年至1943年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和研究时,对敦煌莫高窟西夏文献所题写的跋语,是识别判断文献史实及价值的重要参考.通过补充和解释张大千先生针对莫高窟西夏文献所作的7个题跋涉及的相关问题,可以了解张大千对西夏文献研究的贡献,同时也对这些西夏文献的相关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兰山范氏藏敦煌写经目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籍兰州人范耕球先生收藏有敦煌写本23件,其中藏文20件、汉文3件,系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兰州收购所得,汉文写本据收藏印鉴可知为1902-1906年任敦煌知县的汪宗瀚氏旧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敦煌文学目录的整理研究,在敦煌文学文献目录和敦煌文学研究论著目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二)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从《敦煌零拾》收录的“佛曲”三种,到《敦煌变文集校注》的出版,已取得惊人的进展,但对“变文”的释义、定性还存在分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廓清。(三)敦煌诗歌、文赋、词曲的整理研究,已分别出版各种辑录丰富、勘校精良的录校本、校注本,而欲祛彼臆说,全其原书之旨,还有待进行全方法的、系统的研究。(四)敦煌文学的理论研究,从最初的“俗文学”、“民间文学”的窄狭范围,逐步扩大到敦煌遗书内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雅和俗两个方面)均归属敦煌文学的研究内容,已为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敦煌插图专指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书中之图,凡是文献中有图有文、图文互相补充说明的图画,均为敦煌插图.它包括敦煌写本手绘插图和敦煌印本木版插图两大类.敦煌手绘插图是我国唐代插图艺术的宝贵遗存,而敦煌木版插图是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术广泛发展和传播的产物.敦煌插图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行研究,而以往关于敦煌插图的研究往往被敦煌白画研究和敦煌版画研究所替代.本文从插图与白画、版画之间的作为艺术画种的特质入手,理清敦煌插图与敦煌白画及敦煌版画之间的关系,以提出应当开创对敦煌插图艺术进行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饶宗颐先生的《敦煌曲》和《敦煌曲续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饶宗颐的敦煌曲研究及其相关成果的考察,探讨饶先生在敦煌学研究及其他领域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原因,为进行敦煌学或其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思考。正因为饶先生在文、史、哲、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而成为跻身于世纪前列的中外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5.
史敦宇自幼跟随父亲史苇湘、母亲欧阳琳先生出入洞窟和学习临摹敦煌壁画,并得到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先辈大师的直接指点。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研究和临摹敦煌壁画三十余年。作为在敦煌莫高窟生活、学习、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年艺术家,由于史敦宇常年生活在敦煌学专家和临摹大师的文化圈里,汲取了先辈各专家、大师们的艺术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冯国瑞敦煌莫高窟杂诗五十首>系冯国瑞先生于1955年参观敦煌莫高窟时所作,它们反映出50年代莫高窟人对敦煌艺术的基本理解,且未收入<绛华楼诗集>当中,故将此加以校注刊布,以慰先生后裔宏愿.笔者校录时保持原稿全貌,诗句中夹有原注者照录不变,文中出现有题记年代误识、文字疏漏、窟号错乱、句义有疑及引用典故者,在注释中一一注出.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数量大、种类多,从先秦到唐代的都有。研究敦煌文学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文学之原貌,还可为俗赋、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生2004年出版的《敦煌文学文献丛稿》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之上补充修订而成,删除了3篇,增加了7篇,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俗赋校补,还涉及到变文起源、体裁和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主要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藏的关山月先生敦煌临摹的82件作品及其相关背景作为一个重点研究和叙述,以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作品为依据,立足新的视觉来研究和探讨关山月敦煌临画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敦煌艺术对于关山月先生的中国画创作的价值及其意义,力求揭示20世纪中国美术承传与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段文杰先生有关佛教石窟壁画研究,结合传世典籍图文互证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我在敦煌文献的研究多所启发。敦煌文献与文物的发现,开阔了研究视野,而出土文献、文物与图像,结合传世文献典籍的综合考察,开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局面。敦煌研究中图文互证研究法的开展便是重要的例子,也显示了敦煌佛教叙事图文整合研究的意义。段文杰先生可说是结合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艺术力图反映文物、文献、图像等多重证据研究风潮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段文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大家,对敦煌艺术发展的各重要时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现仅就他在艺术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敬佩之心,做挂一漏万的回顾,以表达后学对先生深深的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