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辑收入的考试作文,都是写和“我”有关的一件事。这种类型的作文题,在历次中考和高考中都经常出现。这种类型的作文题都有一些共同点,这就是文章中要有“我”在,要从“我”在眼中看出去,要用“我”的心去感受,要以“我”的口吻作出评价,要写“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忆。  相似文献   

2.
[小引]2004年,在新中国的高考史上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年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考基本上都是全国一张卷,全国一道作文题(除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各省单独命题和近年上海、北京单独命题外)。今年全国卷出了两套,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天津、福建、辽宁、重庆、湖北、广东、湖南11个省市各出一套(据不完全统计)。这样,今年全国就有13套高考试卷,也就有了13道高考作文题。通常情况下,作文题总是人们议论的热点,今年一下子出现了13道作文题,自然更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13道作文题到底出得怎么样?考生应该怎样写?下面,便逐一点评这13道作文题,并点拨写作思路,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今年湖南的作文题是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话题,山东的作文题是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这两道题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命题形式典雅凝练,内涵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考什么?这是每个考生都关注的问题。其实无论何种类型的作文题,都是考察考生对生活的感悟。由于一道作文题要面向一个省市或者几个省市的考生,而人数众多的考生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感受体验的中考作文题,与去年的作文题——“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同属于感悟生活类作文题,由此可见,在中学作文题目命题设置上是有一定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中考河南省卷作文题之一——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爸爸给“我”讲故事;2022年中考北京市卷作文题之一——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给过生日的爸爸煎鸡蛋;2022年中考上海市卷作文题——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直接写“中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开场”……以上作文的选材并无多少新鲜、独特之处,说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似乎也不为过,但这些考生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写进作文,且都得了高分。  相似文献   

7.
笔者分析了2008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发现了今年的作文题有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紧跟社会热点和焦点。如全国卷Ⅰ、北京卷(小作文)、四川卷和江西卷4套试卷的作文直截了当地出了紧跟社会热点、焦点的题目。另外,还有上海卷、天津卷、安徽卷和广东卷这4套试卷的作文题,也暗扣了社会热点、焦点。这样,明、暗就有8个作文题是与社会热点、焦点相关的。这是高考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种全新的命题动向,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只要对中考作文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诗歌写作近年来基本被打“入冷宫”。以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要求来说,大多数中考作文的要求中少不了“不限文体(诗歌除外)”的说法,如南京、北京和武汉等市的作文题就是;也有同时限制戏剧的,如河北和天津的作文题表述为“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当然这也许是受了高考的影响,以今年高考来说,天津、辽宁、浙江、重庆高考作文要求也是“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上海高考的作文题要求为“不要写成诗歌”,江苏高考的作文题则要求为“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其实细细一想,这种限制的说法从…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作文题很有趣,概述如下: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其中一个小姑娘说:“妈妈,这里是一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是刺。”另一个小姑娘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以上所提供的材料,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就作文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来看,全文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但是,只要一联系生活实际,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可以联系思想和政治。可以这么认为:如果在平时教学中不重视思想教育,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那么,要想写好这篇作文,是不可能的。 笔者借用这道作文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0.
测验、考试的试题,都应有一定的难度,否则,难以科学地测试出学生的水平,难以选优。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也正是这样。作文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一篇短文后,写一篇读后感。从试卷中分析,考生遇到的较大的难点,就是这篇短文的内容似乎有些“矛盾”,不好克服。短文《毁树容易种树难》开头讲,杨树随你怎么种,都是容易成活的,杨树是容易种的。可结论却是“种树难”。虽然文中也有十人种树一人毁这一交待,但总归使人有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我国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写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文章;同年,法国"高考"(高中毕业会考)文科类作文题之一是"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经济科作文题之一是"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理科作文题之一是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新世纪伊始,中西方两大文化之邦的高考作文题都关注了"人"这个根本话题,但是其中显而易见的差距无疑说明了我国的教育中还是缺少了点鲜明而强烈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自由”“不自由”两组关系;浙江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门与路”,辽宁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霓虹灯与繁星”,福建卷作文题的关系是“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  相似文献   

13.
【题目类型】命题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二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原题再现】写作指导“难以忘怀”,这是一个具有较强抒情性的作文题。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激动,遭遇失败的警醒;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误会消释后的喜悦……总有一种记忆难以忘怀,无论是那些愉悦的,还是伤感的,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是促人成长、使人成熟的助推器。因为有这些记忆,人生才更美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由浙江省自主命题的高考语文卷上的作文题,是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社会矛盾的高度来拟题的。所拟的试题切合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话题来自生活,因此,考生围绕话题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总之,这是一道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明确的教学导向意义的作文题。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这一作文题具有以下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很多新材料作文都关注社会现实,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接地气”。例如广州2014年“一模”作文题——对涂鸦校服的看法。广州调研考试作文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还有2013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同学关系和江西卷的“中学生有三怕”,都有这种“接地气”的特点。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题目往往被“吐槽”,被认为题目立意于“贴近学生”却“不好写”,难出优秀作文等等。  相似文献   

16.
作文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占整个试卷赋分的40%,作文题完成的好坏往往就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无论是命题者还是应试者(包括中学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特别是命题者——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小组更是煞费苦心,力求每年都能拿出一个好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17.
时事     
《当代学生》2013,(11):3-5
01高中生拿高三作文题现场"考"莫言日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来到北京市101中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文学创作。在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有学生拿出海淀区高三"一模"作文题,现场考文学大师"作文"。这道作文题是: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世界性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  相似文献   

18.
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没有平时的积累和准备是不行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多方学习。比如充分了解今年各地的中考试题,这对明年参加中考可是大有好处的。本期介绍的中考作文题中,重庆市2004年的中考作文题出得比较有特色,有必要了解。先不要看提示和满分作文示例,考虑一下,这道作文题你会怎样写呢?然后再读一读老师的指导和满分作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正高考作文考什么?这是每个考生都关注的问题。其实无论何种类型的作文题,都是考察考生对生活的感悟。由于一道作文题要面向一个省市或者几个省市的考生,而人数众多的考生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考生发挥,每道作文题都会规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任意驰骋。找到这个范围的步骤就是审题,它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根据2004~2013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材料作文独占半壁江山,所以笔者就材料作文的文字类型,探究一下它的审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半命题作文指作文已给出题目,但所给题目并不完整,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因此,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主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这一优势,使它在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占相当比例。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深深受到了”,江苏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发现”,广东省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让我最的一件事”,福建省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想对你说”。2002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关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