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2.
李严 《新闻世界》2009,(11):25-25
我从事新闻工作有十三个年头了,直接从事采访工作也有五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新闻战线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有多么快的发展,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想拿出比较好的新闻作品乃至精品,离不开两点:一是精心策划,二是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3.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4.
金震茅 《视听界》2004,(3):60-60
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价值重大、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是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和可听(看)性完美结合的作品。实施精品战略,是广播电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和基本要求。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闻精品,不仅是受众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为记者采写新闻精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为什么还会出现新闻精品难觅的现象? 首先,市场化经济大潮对新闻单位和记者产生较大影响。现  相似文献   

5.
从离开大学校门,我就走上了新闻记者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来,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新闻采编专业的行家里手,有11篇稿件成为新闻精品,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头脑中有了精品意识,才会以完善的机制去激励,以优化的思维去策划、以精品的标准去要求,这样才能写出数量多、质量优精品稿件。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打造精品"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各行各业追寻的目标。对于报纸而言,什么是新闻精品,目前,虽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大体应具备这样几条:导向正确,主题重大,选材新颖,角度独特,写作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精品就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作品,其外在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开认定度。必须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要打造精品,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一份报纸精品多了,自然赢得读者的信赖,其影响面自然也就更广,身价也就更高。由于许多精品的支持,从而形成众多的品牌,构成了媒体之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日趋激烈的新闻产业竞争,除了数量竞争以外,质量的竞争也愈发凸现。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新闻精品已成为媒体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培养队伍的迫切需要,成为衡量一个编辑、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之一。一、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底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有一句流传的口头禅: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而因为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点,其实更可以说,没有发现便没有新闻,更不会有精品新闻。一、什么是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是建立在新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维活动,是新闻工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发现客观事物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2.
刊登在《新闻研究》2012年第2期上的《关于对新闻精品的一些认识》(以下简称《认识》)一文中说:“打造新闻精品”似乎成了当前新闻界的口头禅.然而,深究下去,什么是新闻精品,有没有新闻精品,如何打造新闻精品,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实践界似乎都还比较模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崔伟 《新闻爱好者》2012,(21):41-42
写精品新闻首先应该有精品意识,那就是在新闻发现上独具慧眼,在新闻表现上别出心裁,在内容上是独家新闻或者有独到视角。尤其是在资讯发达的当下,只有精品新闻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让读者浮想联翩,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所谓独具慧眼,其实就是新闻敏感性,是对新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4.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16.
郑明欣 《青年记者》2007,(3):112-112
新闻精品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融新闻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要打造新闻精品,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搞好新闻策划,扣紧时代脉搏,反映重大主题,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7.
观点一部部相机背后,是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脑和手的较量。一个个瞬间形象的摄取,不仅依赖摄影记者现场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依赖后方的策划与编辑。精品新闻图片的出现与记者、编辑的用心与激情有很大关系。不热爱它,不被它感动,就很难拍摄、编排出精品新闻图片来。  相似文献   

18.
新闻精品漫议董彩兰什么是新闻精品?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新闻产品既不可能像物质产品那样分出明确的一二三等,也不可能像其它文化产品那样用较系统的标准来考核。新闻的特殊性在于新闻来源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一般的标准来新闻作品的精与不精是不...  相似文献   

19.
报刊、电台要多出精品.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好搞。好稿从哪里来?除了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以外.长期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新闻精品呢?我认为,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要有精品意识。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相比,通讯员出精品的难度会大些。但是,通讯员写好稿出精品,也并不是完全办不到。听听广播、翻翻报纸,看看各种好新闻评比.有许多好新闻就出自通讯员之手。实践证明.只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再下上~番苦功夫,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好稿和精品来。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  相似文献   

20.
毕锋  王晓 《新闻三昧》2006,(12):10-13
新闻精品,主要是指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提法准确、编写精细、制作精良、效果突出的新闻作品。多出新闻精品,是时代的需要和广大受众的呼唤。如何成就新闻精品,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吗?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的作者毕锋和他的同事王晓,在对16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源自报纸、通讯社类的所有特等奖、一等奖及部分二等奖获奖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技法和成篇历程,力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相信这篇文章对追求新闻精品的有志记者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