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构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体系,提高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平台对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分析国内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状,提出平台-产业链-终端三层应用服务体系架构方案,探讨该体系架构的主要功能,以及基于该体系架构为企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模式,以支撑平台开放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求,加快推进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向应用转化落地。  相似文献   

2.
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构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体系,提高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平台对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分析了国内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状,提出了平台—产业链—终端三层应用服务体系架构方案,探讨了该体系架构的主要功能,以及基于该体系架构为企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以本文提出的体系架构方案能够支撑平台开放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求,加快推进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向应用转化落地。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对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科技创新活动中组织网络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多主体参与、协作完成的科技创新活动成为研究热点,如何保证各个主体间创新活动的有序高效运行成为研究趋势。本文从有序度的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组织网络指标体系,同时确立有序度识别的方法及标准,并阐述科技创新活动中有序因素与组织网络运行的作用关系,从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动态调整机制、资源投入机制、组织协同机制及动态监测机制4个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是因冬奥会这一特定事件而形成的创新组织机制,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组织模式、科研攻关方式、应用创新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对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与奥运互动关系,从多系统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组织嵌套、多机制联动四个维度探讨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及运行机理;基于系统视角构建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框架,并从纵横向政府互动关系和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两个层面明晰网络结构;从理念引领、制度优势、组织模式创新、科研攻关范式创新、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总结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经验和成效,为健全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6.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经济属性及收费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功能及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国家作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主体的合理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使用收费问题,讨论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及建立相应的资助补贴制度等问题,并就如何构建内生的平台建设及运行的激励机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系统构建和若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层设计+骨干节点+区域集成"的信息化网络组织作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系统构架和管理模式,研究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分析其理论与实践可行性,诊断平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强化平台建设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原则以及基于服务和应用的若干对策和建议,对建好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模式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组织模式即网络组织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构建出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设计框架,通过网络目标确定、共享伙伴选择、组织结构与共享平台设计、网络组织运行反馈四个子活动,并对其中的核心环节共享伙伴选择、组织结构与共享平台设计以及协调机制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阶段关键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我国特有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措施,属于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的一部分。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平台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转入运行服务阶段,这意味着其运行模式出现了转变,一些新的问题在新的阶段显现,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本文基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最近几年的主要进展,对平台投入、运行服务模式和运行保障等几个影响平台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措施,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运行服务阶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结构洞理论的视角来看,科技中介机构在创新网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填补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克服创新网络的结构性缺陷;搭建创新主体之间的桥梁,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信息与控制优势,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规范和引导创新行为,推动创新发展。同时,科技中介机构也存在可能导致信息壁垒、不公平竞争,进而给创新带来消极影响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科研和制度三个方面,分析军民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研究军民科技资源共享过程存在的现实困境。采用博弈理论方法,构建军民科技资源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博弈模型,结果表明某一科技资源主体的预期共享收益(效用)不仅要高于其不共享科技资源时的收益,还与另一科技资源主体共享资源量、共享概率有关,并受到该主体对共享资源的吸收、利用能力影响。基于博弈分析结果和共享困境,从共享观念、法律制度、平台、标准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有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学术质量控制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基于Web2.0环境构建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平台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术质量不高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理论,对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平台的质量控制主体、过程、原则进行系统构建与分析,为平台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丰富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支撑,科技平台开放共享在政策驱动模式下,包括四层次,科研设施对外开放,自由使用;设立公共网络,其他研究人员可通过网络使用科技资源;对外合作,联合申请科研项目;提升科技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后认为,科技平台开放共享是建立在一定规模平台的基础之上,而科技平台建设容量需要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实施科技平台开放共享,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保护和开放的关系,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研究——基于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开际  叶东海  吴敏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56-1364
 以组织中同时作为社会活动和知识活动载体的“人”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一个客观高效的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为研究目的,提出基于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的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及构建方法,并探讨该网络模型如何影响组织中主体间知识共享的过程和方式。从应用实例来看,该方法具有客观、可视化、定量等特点,因而可以较好地应用到组织知识的分布、查找、推送等知识共享实际应用中去,为组织知识共享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技术和合约两个视角出发,识别并刻画了这两种网络零售组织的本质差异。研究表明:中美网络零售组织模式的本质差异从组织形态(技术视角)来看是外部化与内部化职能配置方式的差异,从治理结构(合约视角)来看则是市场型与一体化治理机制的差异。综合来看,它可以用组织理论中经典的分散化与一体化组织结构的区分来概括。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美网络零售组织演进规律奠定了基础,也为网络零售企业组织战略的制定提供了辅助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是新形势下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方向,在创新主体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研究缺乏对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内在机理的探索与验证。因此,研究从创新主体网络视角,以2010—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采用负二项回归法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中的组织体系化能力与技术体系化能力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体系化能力中的局部协同能力和全部协同能力均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体系化能力中的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组合能力均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知识共享能力与知识组合能力在组织体系化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的影响机理,对我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如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管理面临的挑战:科技创新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规避风险、综合利用科技资源,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需要,科学自身的发展趋势,网络和虚拟组织的产生四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集成的成因、问题和现状;论述了科技创新集成引发的系列科技管理新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集成是开放的基于多规则的高智力多主体行为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在相对较低物质水平条件下,高智力群体需求跨度大的特点;概括了集成技术之间的四种逻辑关系和现代科技管理需要借助的系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2004~2008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总结我国科技创新主体特征,分析比较投入产出状况。从整体来看,创新主体中作为关键要素的科技人才在质和量上均有提升。科技创新主体中的R&D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并未显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0.
田雯 《现代情报》2007,27(10):58-60
本文从国家对地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基本要求、国家和外省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新疆文献资源现状及实际出发,提出新疆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建设思路及发展对策。并从国家和地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科技文献资源服务平台的内容和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