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本文基于专利检索数据,从技术主题分布、演化路径及合作创新网络三个维度出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Gephi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对2000—2019年中国、美国、韩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专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各国人工智能技术主题布局主要集中在计算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布局的关键力量,且技术集群之间关联较强,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础技术层竞争力较弱,积极构建"核心技术为主,多元技术为辅"的人工智能技术主题格局成为当务之急;(2)各国均致力于新兴产业的智能化建设,但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要继续加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建设以新兴产业为技术引领、传统制造业为经济支撑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3)中韩两国人工智能专利呈现出规模社团,联合创新模式初显成效,但各国整体合作创新网络还不成熟,加强跨领域、跨区域联合创新,构建人工智能多元化网络体系,是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专利信息检索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创新活动和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支持。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对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利用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存活期、被引次数、专利强度、综合竞争力等专利质量指标对中美两国的技术创新及其专利保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优势,但在专利质量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直接反映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专利文件撰写质量还有待加强,专利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中国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41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有效测算。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政府补贴、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而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信息化水平则制约了企业创新效率的改进;清除环境影响和统计噪声后,多数企业的创新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类型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应用层企业最高,基础层企业次之,技术层企业最低。为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效率,政府应实施差异化战略,加大补贴力度,落实配套政策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应扩大研发规模,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股权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4.
分析全球人工智能PCT专利申请情况,重点研究走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前端的美中日三国PCT专利的差异,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根据PCT专利数据,从PCT专利申请的整体情况、IPC重点技术领域以及创新主体等方面来比较分析美中日三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的来说,美中日三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都处于发展阶段。从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美国、日本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比中国早,但中国发展快、潜力大、空间足。从技术发展过程来看,三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对一致,美国、日本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领先中国。从创新主体来看,美国、日本更注重以企业为主,在中国,高校占有一定分量。最后,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的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对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地理分布、主要国家PCT布局、技术热点、未来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人工智能专利主要分布在北美、东亚和西欧地区;中国专利数量已赶超美国,但大部分集中于技术应用层面,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国巨头均重视专利全球化布局,国外机构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已近中国专利总数的50%;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等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安防、智能教育、智能驾驶6个方面的新兴技术主题,与人工智能热点技术存在较强的交叉关联,创新机构需对上述热点与新兴技术加以重点关注。本研究可为中国相关企业与政府机构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前瞻性布局与创新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谭思明  赵霞  何欢  张卓群 《情报探索》2013,(7):51-56,59
利用七国两组织专利数据库,检索了4743件甲壳素相关国际专利,从专利数量、国别分布、专利申请人、技术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论:甲壳素技术正处于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为世界甲壳素技术的研发大国,未来甲壳素技术密集研发的领域为生物农药及生长促进剂、医用材料、纤维制品。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学知识与技术创新间关系愈发的多层面化和高复杂化。从引用科学知识的专利入手,利用表示学习从语义层面上分析专利科学关联关系,特别是高价值专利引用何种特征的科学知识,并比较中美两国专利科学引文主题的异同,从中美两国产学研合作网络中关键创新主体的演化情况来探索引发该现象的原因。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研究表明,高价值专利的科学关联度更高,生物医学领域对高价值专利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中国在高价值专利数量上处于劣势,且在智能医学领域及基础硬件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但近年来在电力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离不开国家电网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在地震监测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专利创造反映了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通过专利创造数量、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和创新资源综合分析,可以获得专利数量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关系,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对县域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县域产业结构和创新资源分布,形成了基于专利创造的县域创新能力指数和产业竞争力指数,从中可以发现县域经济发展中专利创造和运用对于产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集还是分散:中美创新活动区域分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凤朝  杨玲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7):1086-1092
 在中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和美国进行创新活动区域分布的比较,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活动区域分布提供建议。以发明专利为创新活动指标,基于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数据,本文运用排序—频度、集中度和排序分类等方法对中美创新的区域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发明专利增长率较快,变化幅度较大,美国相对平稳;中国发明专利地区分布差异大于美国,中美两国创新活动分布均呈现区域集聚的态势,并且具有从中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专利权人在美国授权专利的数据,利用Innography等分析工具,通过专利数量、专利引文、H指数、专利强度、技术主题分布、专利权人等方面对金砖五国专利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专利涉及的国际专利分类号数量、专利权人数量、专利总量三项指标综合评估五国专利技术的创新规模。从而揭示金砖五国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挖掘金砖五国专利情报,为科技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中、美微流控专利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思明 《情报杂志》2005,24(5):33-35
利用专利地图技术,对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公告的微流控专利进行专利数量、国家分布、机构分布、机构研发团队投入/产出、IPC分类等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就微流控专利的生命周期进行预测分析。研究显示:美国微流控专利总数是中国的近7倍;美国微流控专利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与美国有4~5年的差距;中国参与微流控专利技术研发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远少于美国;美国的商业企业已经成为微流控专利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中国仍以大学和研究所为主,企业参与程度很低,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计量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分类体系,确定专利信息检索策略,对德温特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信息下载、清理,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分析了1974—2013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各技术领域专利的时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各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通过“专利地位—专利质量”二维分析矩阵比较分析了集成电路制造各技术领域美国、日本、中国所处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在集成电路各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美、日等领先国家均有较大差距,未来在重点推动封装技术、退火技术、平坦化工艺3个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后,提出了今后中国集成电路制造重点技术发展方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为助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构建识别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的方法并分析其现状。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2000—2020年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为数据源,从地域、申请人和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层面分析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分布和发展情况;构建涵盖技术、法律和经济三维度的核心专利识别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AHP)-熵权法的核心识别模型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识别。结果发现:世界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逐渐形成以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模式;中国在体量和应用多元化上有所突破,但发展不均衡,核心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短板;识别得到的14项核心技术均为美国持有,集中在语音识别、通信传输、电数据处理、图像分析技术领域,美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技术研发重心逐渐扩散,已经涉及医疗、交通、物流以及金融、工业等各个产业领域。所筛选出的核心专利符合世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展现状,证明基于专利属性特征构建的三维核心技术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和研发方向等方面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主要国家专利机构的专利数据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跨国专利(transnational patents)概念,以避免在利用专利数据进行国际技术比较中"本土优势"的影响,客观评价主要国家电动汽车相对技术水平。构建跨国专利比例指标,对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入专利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比较优势。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少、专利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中国在电池及电池控制技术领域存在比较优势,而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存在明显的比较劣势,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电机技术的研发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首先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家生产总值(GDP),并预测中国未来的GDP。之后,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丹麦等创新强国在科技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产出)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中国与这些科技创新强国的差异,在综合比较中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位。最后,就中国如何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顺利实现创新强国建设目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专利资源的拥有量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据,对G20国(除欧盟外,为G19国)的美国授权专利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对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布局和科技创新力做出分析与比较,据此从科技创新力国际地位的角度总结其特征,并针对后进国家提出技术跨越发展的追赶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美纳米传感器技术专利申请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收录的1962 -2009年间在中国和美国申请的纳米传感器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利在年度分布、公司分布、应用领域分布等方面的计量分析,对中美两国纳米传感器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从而为我国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制定纳米传感器技术科技发展计划、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等提供决策支持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校创新群体技术多样性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小君  张誉宁 《科研管理》2017,38(11):75-81
中国高校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美国居第二位。为观察两者在专利技术多样性方面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以近十年德温特数据库收录的中美高校授权专利为大数据分析样本,通过深层分析,揭示了两国高校在八个行业中的专利分布及其多样性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医学和卫生学领域是两国高校最活跃的技术门类,且专利数相近;除机械工程行业外,中国高校在其他七个行业中的技术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美国,而美国高校在人类必需品行业的专利相对占比高,并表现出一定的技术集中度。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示,我国高校整体的专利数多及其多样性指数高,并不能代表在单个专利水平上的"创新度"和"技术复杂性"。此外,文章指出了多样性指数在专利计量应用中的局限性,在理解技术多样性指数的涵义时,要结合其他相关指征。  相似文献   

19.
徐欣  夏芸 《科研管理》2017,38(10):85-93
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殊的制度环境,从专利产出效率和数量两个维度,研究了我国创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对于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和国际化正成为创业板公司重要的战略举措,虽然我国创业板企业比较年轻,但已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国际化战略对于专利产出具有效率提升效应,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则专利产出的效率越高;实施了国际化的企业会有更多的专利产出数量。本文结论为我们认识中国创业企业国际化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并为国家深化企业自主创新、完善国际化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和勇  古龙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202-210
本文以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为数据源,运用专利计量法对专利数据从时间、地域分布、技术分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人工智能主要发展国家或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状态、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并对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成果较多的中美日三国,对不同专利类型利用Ucinet软件进行关键技术分析,比较三个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和产业应用情况,分析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再通过对我国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人技术分布、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