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政治常识与历史知识的结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是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综合分层设疑,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要求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哲学常识与地理知识的结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崔维忠 《中学教育》2006,(10):51-51
跨学科综合教学是以某科知识为主,综合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地理科综合语、历史、理化等学科知识,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选择、调控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学,适应了科学发展综合化的需要,消除了传统课程中忽视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现象,使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时代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以及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查力度的不断深入和加强。挖掘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使用某一概念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和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分析、比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仅就“矛盾”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考试》2004,(3):0-14
一、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能力要求的解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教育部试行了“3 综合”的高考模式.强调有机结合中学各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必将对推行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物理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以创造为主要特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武当文化特色课程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各学科知识的联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融合知识,开阔眼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从武当山建筑探索古建筑美学”活动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个孩子提了五桶水就已经精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可以提二十桶水。”学生体力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而脑力方面的差异更大:“对一个孩子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对另一个孩子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脑力是指人的知识学习能力、知识实践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包含着观察、记忆、理解、想象等能力因素。学生脑力的差别,体现在学习上则是对各学科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各学科的考评成绩中就有了优劣、高低的差别。确确实实,一班之内,有的学生长于逻辑思辩,而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数理化各…  相似文献   

9.
杨忠生 《考试周刊》2012,(64):147-148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加强生物与自然学科的联系,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考文科综合强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1.以历史现象为载体,从历史现象中解析出哲学的结论哲学是以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情景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然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下面将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在情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能力要求的解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刘福林 《时代教育》2007,(8Z):83-83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人才的评估建立相对独立的目标体系。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评估人综合能力的测试也日臻成熟。就高考而言。现在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就强调了对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靠教师整体教学的合力来完成。难度相对较大。以下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综合能力考试课题组编写的2003年考试说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设计》一书,于2002年12月份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仔细阅读这本书,领会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人员高考命题意图,探索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设计思路,有以下特点:一、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删除各学科“繁、难、偏、旧”的内容,突出考查各学科主干的核心知识二、突出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三、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基础知识有机结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追求平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风格,引导…  相似文献   

15.
“3 x”高考中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本就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的“十项地理能力”中的几项比较突出的地理能力的培养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作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3+x(综合)”高考改革的出台,在综合考试中,一改以往各科单独学习、单独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师生不仅要学好各科的知识。还要十分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的一门边缘学科,对学科教学的渗透有其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综合课程的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上的,各学科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依托学科知识做依据。那么,如何实现各学科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呢?下面我们就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相关的建议。新课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文化知识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梁旭 《教学月刊》2005,(9):27-31
一、试卷分析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能力,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处理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的关系。试卷就热、光、原、振动与波等内容各设置一道选择题的策略,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倡导在中学教学中重视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新题型是指涉及综合相关学科知识,为数学问或以其他学科的问题为载体提出数学问题的—类题目。由于这类试题不仅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且设计优美、格调清新,因而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适应新问题、接受新知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倍受师生青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综合趋势的加强,对人才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创新思维,已是每一位中学教师的重要职责。现在在中学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历史课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中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