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景泰蓝的制作》中有一个句子:“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入土的好评。”《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10期上《景泰蓝的制作>中一个句子的语法分析》批驳了对这个句子的几种错误分析后认为:“它是一个承接复句,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动词‘博得’前承前省略的主语,正是前句兼语憬泰蓝器物’。这样分析,既合乎语法,又语意明晰。“我以为这样分析并不十分稳妥。先看下面的句子。①英模们的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使我们端正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英模们的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端正了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2.
这个句子应该这样分析广东曲江县教师进校黄明洪“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的一个句子。对这个句子的语法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在半年的时间,便先后登载了两篇意见不一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尽打尽打」的推敲《景泰蓝的制作》教学片断安徽省巢湖建筑工程学校刘宗祥这是《景泰蓝的制作》教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开始研讲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师:本段是写景泰蓝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做胎。工序过程说得很详尽。同学们在自读中是否发现作者在用词方...  相似文献   

4.
我教《景泰蓝的制作》北京市一○一中学宁云平《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以生产过程为序,使用准确而通俗的语言清楚地说明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特点。在教这篇课文前,我做了个兴趣倾向调查,结果82%的学生认为本文“无趣”,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同学占23%。...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实验课本《语文》第二册的第六单元“说明文”选了六篇例文,其中第一篇是我父亲写的《景泰蓝的制作》。这篇文章写于1955年。我父亲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另一篇是《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景泰蓝的制作》开头说:“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  相似文献   

6.
高中单元课文知识点比较与课外配套阅读训练安徽/莫家泉高一册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一个好树种———泡桐》,《蝉》。(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题型比较。《景》是标志式,交代了本文是“制作...  相似文献   

7.
《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在1955年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以后写的一篇说明文,被收集在1958年出版的《小记十篇》里。景泰蓝,也叫“珐琅”,是从明朝宣德年间开始制作,到景泰年间才广泛制作,故被称为“景泰蓝”。是北京驰名中外的特种工艺珍品,工序复杂细致,技艺精巧繁难,产品既可以观赏又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三年级,去高中实习的时候,讲课《景泰蓝的制作》,一下子就扯到了庄子的《逍遥游》,滔滔不绝,直至下课还觉得不过瘾后来成了一名正式教师,教初一,第一册里有一篇《龙官索宝》,三言两语之后,就联系到了原型理论中“智慧老人”的形象,接着自然就讲起了荣格,开始与弗洛伊德进行比较,又介绍起《金花的秘密》……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殊觉痛快,  相似文献   

9.
一、每篇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特征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景泰蓝的制作》,作者抓住了____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中叶圣陶作品的「异体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史娜新版中学语文课文(初中1994年版、高中1990年版)收入了叶圣陶先生的四篇文章:初中第三册的《苏州园林》、第五册的《文艺作品的鉴赏》(附录)、高中第一册的《景泰蓝的制作》、高中第三册的《夜》...  相似文献   

11.
刘黎 《教师》2008,(12):114-115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内容多且繁杂,知识点零细;加上学生又有些眼高手低,对字、词、标点、文章层次等不屑一顾,致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要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做一个合格的编辑,这些是最基本的功夫。为此,笔者以一篇高中课文《景泰蓝的制作》为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既达到了正字词的目的,又对专业学习起了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景泰蓝的制作》一、给加点的字注意: 尽打尽打掐丝白芨浆禁得起釉料硒椴木蘸水二、景泰蓝的制作共有几道工序?请依次写出各道工序的名称,并说说作者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三、作者为什么着意写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而不着重介绍各种各样的景泰蓝制品?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诚然,文学创作的合作者的劳动,是不  相似文献   

13.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解释高中语文第四册选了当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书中注释[《唐风·蟋蟀》]为:《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其中有"蟋蟀在堂,风聿共薯。今我不乐,日月共除"。这里与原文不符。《诗经·国风》中的句子应为:"蟋蟀在堂,岁章...  相似文献   

14.
《景泰蓝的制作》是篇语言平直、文字晓畅的说明文,但由于农村的学生多没见过景泰蓝,学习它往往少有兴味。究竟从何下手,我再三考虑,终于决定从“明确概念的方法”入手。我便板书了以下几条类似定义,让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括号内是讨论后的结论) (1) 景泰蓝是手工业品。(定义外延过宽) (2) 景泰蓝是手工业品中的奇葩(定义不得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史记》(选修)第5页《廉颇与蔺相如》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课文下方注解(20)对"嘻"的解释是"苦笑"。  相似文献   

16.
在《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两篇讲读说明文之后,编排了《一个好树种——泡桐》这样一篇学生必须自读的说明文,可见编者匠心独具,用意良深。《大纲》对高一学生再次强调:“要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能力。”而本文足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读,达到对比较复杂说明方法的掌握和自我测试,提高这一基本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写于一九五五年,后来收在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出版的《小记十篇》里.这篇约两千五百字的说明文,有事有情,容量很大.它说明了景泰蓝的全部制作过程,揭示了景泰蓝的制作特点,同时对我国手工艺工人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洋溢着热烈赞颂之情.文章笔致细腻,文字朴实,语言通俗,读来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8.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6):17-17
小学语文课文《景阳冈》中有这么一个句子:"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句中描写的是在景阳冈上老虎要抓武松时的情景。这句子有四个地方存在着毛病。  相似文献   

19.
李晓琴 《考试周刊》2010,(32):11-13
"句式仿写"是《考试大纲》中确立的从句子运用角度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考点。本文主要从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入手,帮助考生找到解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三年级,去高中实习的时候,讲课文《景泰蓝的制作》,一下子就扯到了庄子的《逍遥游》,滔滔不绝,直至下课还觉得不过瘾,后来成了一名正式教师,教初一,第一册里有一篇《龙宫索宝》,三言两语之后,就联系到了原型理论中“智慧老人”的形象,接着自然就讲起了荣格,开始与弗洛伊德进行比较,又介绍起《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