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以传统养生学视角为基点,通过多种维度透析形意拳的健身养生机理,进一步挖掘潜藏于传统拳术中的优秀文化内涵及健身养生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为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尽管形意拳的实战技法已基本失去了意义,但在迎合现代人们对健康人生的强烈的追求方面,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一样体现出简单而实效的健身价值,并在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三个角度,来探讨形意拳锻炼的健身、健心价值,为形意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发展提供健身理论,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形意拳历来以刚猛粗扩、实战性强著称,随着时代发展,形意大师布学宽提出的形意拳柔化教学思想被逐漸认同。本文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结合形意拳自身特点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形意拳柔性思想下的教学理念,为形意拳由竞技拳转变为健身拳、文化拳的柔性思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形意拳发源地之一的晋中市,已经将形意拳列为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形意拳在晋中地区开展现状及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旨在利用该项目在发源地的地域优势和群众基础,把形意拳的健身价值及养生功能融入群众的生活中,达到为群众强身健体、将娱乐与保健相结合的目的,使形意拳更好地在全国各地加以流传,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于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形意拳的技术内容、武练和理论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对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进行探讨。结论认为:形意拳的国际化发展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下的门派流派制,确立正确的形意拳发展价值观;国内发展要解放思想,加强理论研究,走传统形意拳现代化和社会化大众健身模式,并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以形意拳为例,从形意拳对健康的定义,对健康的追求方式以及对健康的展演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武术健康观念,认为形意拳根植于传统文化,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五行拳、十二形拳为健身方法,对健康的定义注重平衡与协调的整体性,通过三节和顺、四梢惊起之能来展演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大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分为军队体育活动项目、休闲娱乐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目、养生体育项目等。通过对大唐陕西体育文化的研究,发掘大唐陕西体育文化的特点,揭开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发展盛况的原因,为当今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壮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光  陈昌雷 《新体育》2022,(2):83-8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人口众多的汉族之外,其余的55个少数民族不仅有现代体育项目,还有一些各民族传承至今的传统体育,这些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也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然而随着新兴体育项目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进入到新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全民健身口号,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投入到全民健康运动当中,如此在此情形下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使其和全民健身实现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进行了研究,对其对全民健身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其在全民健身中推广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分析、专家访谈,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州的红河、元阳、绿春县哈尼族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磨秋”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磨秋”源流,游戏的内涵分析其民族体育文化和价值,提出在新时期学校体育应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达到“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现代健身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形意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研究,旨在将传统形意拳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别开来,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形意拳文化精华融入当代形意拳实践活动当中,使形意拳在新时期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形意拳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生担负着形意拳这一拳种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体委段位制教材的编写,认为将形意拳初段位教学内容设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形意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中学体育武术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习武人口,促进形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并针对学校开设形意拳初段位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只有将中国武术放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去考察才能明白我们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这也是中国武术的出路所在。中国武术文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去考察:其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其二是以现代西方引入的现代体育运动文化思想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对这两大武术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不但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杨明  朱斌 《体育科技》2006,27(4):20-24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形意拳的"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意拳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拳种,也是我国民族遗产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及运动形式,深受广大练拳者的喜爱,文章就形意拳在练习时如何提高劲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Tai Ji Quan is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a martial art) and comprises various styles that have evolved historically from the Chen, Yang, Wǔ, Wú, and Sun families (schools). Recent simpl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classic styles has made Tai Ji Quan easier to adopt in practice. Thus, the traditional legacy of using Tai Ji Quan for self-defense, mindful nurturing of well-being, and fitness enhancement has been expanded to more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that focus on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nhancing general well-being,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being an effective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diverse medical conditions. As the impact of Tai Ji Quan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ealth continues to grow, there i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impact and current statu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ai Ji Quan in China, its functional utility, and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its health benefits, as well as how it has been a vehicle for enhanc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exchanging between East and West.  相似文献   

17.
用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审视,提出祁家通背拳在传统武术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契机下,把祁家通背拳看作一种文化进行推广,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派出优秀传人参加武林大会,提高祁家通背拳的国内知名度。并且效仿八极拳,让祁家通背拳与格斗游戏合作共同开发,为祁家通背拳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9.
精武粤传的成因主要是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北派武术具有的文化势能,广州等岭南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精武体育会中粤人的人力优势。此举成功地将北派武术精华传播到了南粤大地,大规模地促进了中国南北武术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岭南武术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使精武海外传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峨眉武术文化的历代生存形态及现代流变的调查入手,对峨眉武术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满足巴蜀人生存需要,受佛教、道家影响,以及服从战争需要的军事技能等是峨眉武术文化生存形态多样性的基础,其现代流变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类精神的体育竞赛、艺术表现、武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因此,峨眉武术文化具有宗教性、竞技性、地域性、健身娱乐性和丰富的巴蜀文化内涵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