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禄应 《档案与建设》2017,(11):40-43,61
为了探索汉语现代化,瞿秋白对二三十年代的汉语现状进行过专业考察,提出了各形态共同发展的现代中国语文体系建设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倡导过“文腔革命”“文艺大众化”等群众运动 瞿秋白语言规划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改造性质,其思想成就主要包括口语本位观、方言基础观、阶段推进观等七大方面 对瞿秋白汉语规划建设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强化“口语本位”的各种形态全面发展的汉语规划战略,丰富中国汉语规划建设发展为重要内容的汉语学科知识,认识瞿秋白作为中国汉语现代化首倡者的汉语规划建设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国民政府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孙中山及其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其生前,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提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规划《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其身后,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政权则充分利用了孙中山的历史影响,对其纪念和崇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山陵建成后,将病逝于北京、灵柩暂厝于西山碧云寺的孙中山安葬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整合社会、巩固其统治的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种植、长势、收成情况,常常牵动着广大城乡读者的心.因此,如何及时而准确地报道好农业生产的态势,是农业记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11月13日,在宁参加“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孙中山先生的孙女、美籍华人孙穗芳女士应邀到南京大学,介绍撰写《孙中山评传》的情况。《孙中山评传》系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对于孙中山从个人自由观转向国家自由观,有人认为是极权主义的倒退,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通过对历史境况和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传统视角的分析,以正确理解孙中山国家自由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皖、奉三系。他们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互相争权夺利,连年内战。直系军阀在1920年和1922年战败皖系和奉系军阀之后,把势力从北方扩张到长江流域以南,妄图颠覆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革命政权,进而实现“武力统一”的美梦。这时,皖、奉军阀为了与直系军阀争夺权利,都主动向孙中山寻求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采取了“临机变计”与之“周旋”的相应策略。于是“孙段张三角反直同盟”就这样形成了。 这里重点选录了孙中山从1921年底到1924年底给皖、奉两系一些重要人物的函电,它对了解孙中山为反对曹锟、吴佩孚,与段祺瑞、张作霖搞“三角同盟”的策略目的、进行情况、破裂原因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选函电,凡未注明出处者,均选自 1973年台北出版的《国父全集》第三册。  相似文献   

7.
金石 《青年记者》2016,(30):46-47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热点,重新塑造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话题.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确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观,并以此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类应对自然心存敬畏之情”决不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而是经过缜密的哲学反思且可受到科学支持的合理信念.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不仅需要一场伦理学革命,而且需要一场世界观革命.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共同富裕是“国之大政”,协同推进粮食安全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政府的使命任务。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粮食生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种植结构趋粮化及扩大粮食生产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粮食生产通过增强产业结构偏离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于粮食主产区,扩大粮食生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以及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和推广应用有助于缩小粮食生产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建立粮食生产区域间横向补偿机制、发展粮食产业新业态、持续加大财政以及新型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是协同推进粮食生产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期站在中国革命时代前列的伟大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中,非常注重档案的搜集、整理、保护、考证、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档案思想。孙中山十分清楚档案对于革命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它来进行革命宣传,以便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他领导的革命事业。孙中山一生注重档案工作,为后人留下了真实丰富的档案资料,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研究孙中山的档案思想,对于我们当今重视、开发和利用档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仍具有资鉴作用。一、只有“品学兼优,才能通达者”才能…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业是时空条件下的产物,新闻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与地域相关,但“地方性”却较少被新闻政策研究关注。作为一种与城市相对的生产生活空间和综合性文化范式,乡村及其新闻政策的制定和传播有着独特的语境。新闻政策是党和政府实现乡村振兴、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新闻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新审视乡村新闻政策、乡村传播的重要地位,对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实现中国乡村的现代化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日报》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组织兴中会的“唯一之喉舌”,所以又称为我国“革命机关报之元祖”,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日报》是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由他的亲密战友陈少白于1900年在香港创办的。1894年兴中会创办以后,孙中山还未曾认识到利用报纸进行宣传的重要性.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大使馆诱捕拘禁,险些被钉在一只大木箱中运送回国处死,多亏了伦敦报界大造舆论,才迫使公使馆释放了孙中山而幸免于难.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孙中山,使他真正认识了报纸宣传的强大威力。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失败以后,逐渐沦为保皇派,他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不  相似文献   

12.
《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是孙科先生之女、孙中山先生之孙女孙穗芳女士撰著的孙中山传记,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孙中山传记,是“敬献给我敬爱的祖父孙中山先生、我的父亲孙科博士以及我的大哥大嫂孙治平先生夫人”的孙中山传记。台湾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凡30万字,有许多照片和孙中山墨迹,分上、下两集。这是一部浅显通俗、亲切而有吸引力的、有特色、较好的人物传记。它对广大读者认识、学习孙中山,对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孙中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等都很有益,现据笔者的阅读和粗浅理解,将该书的特色略作评述。一、家世源远,…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孙中山对社会主义思想多个流派作了介绍,他将单税社会主义作为“平均地权”主张的重要理论支撑,把国家社会主义视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优先选项,他还对马克思主义做了选择性介绍。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是多样的,《民报》等报刊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演讲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常用方式,孙中山还善于利用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媒体声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河,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舒 《编辑之友》2023,(7):5-10+28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出版业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的涵盖出版人、出版机构与出版产业等多维度的整体性深刻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出版实践中的新发展。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内涵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以内容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以技术现代化实现文化普惠、以出版共同体推进文化强国、以出版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未来使命。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在出版领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以文化自信自立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出版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机械化,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离不开机械化,做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想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致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世界各国都是先解决了农业机械化问题,农业现代化才得到了实现。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09,(1):F0003-F0003
该文献形成于1922年,共1件。保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该“博爱”题词是孙中山先生为表彰爱国华侨邓荫南先生资助革命、勋及国家而题写的横匾。是目前档案界发现的孙中山先生有关“博爱”耀词的最早原件。孙中山先生一生为谋求强国富民,用“博爱”精神激励革命志士.  相似文献   

17.
《档案》2003,(2)
(本刊讯)据2003年3月10日《兰州晨报》报道,兰州医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收藏着一份1924年的“中国铁路全图”。这份珍贵的地图表明: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曾计划修建4条进藏铁路。然而,孙中山先生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3月7日上午,《兰州晨报》记者见到了兰州医学院学生陶照林收藏的“中国铁路全图”,装地图的袋子正面印有“中国铁路全图”、“孙中山实业计划”、“上海民智书局印”等字样,还档有一枚“甘肃学院”的印章(甘肃学院是兰州大学的前身)。背面是上海民智书局的广告,从一则广告上判断出地图的出版日期在1924年。“中国铁…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同路人”卢信 在我家的长辈中有“三杰”:孙中山的“同路人”卢信、“乱世报人”邵飘萍、“驼峰”航线飞行员卢伟,他们分别是我的爷爷、外公和父亲。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家“三杰”的故事也颇有些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驻马店"国际农都"建设,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驻马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全境属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国家、省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驻马店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历史赋予的如山责任与使命,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万物之灵”、“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问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来说,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图书馆现代化,首先就必须实现“图书馆人”的现代化。为此,我们不仅要探索图书馆人才的成才之道,而且还要研究并掌握如何造就、开发、管理和使用图书馆人才。本着这个愿望,笔者试图就下列几个问题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祈望能够以引起同仁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