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10,(18):74-75
整整一百年前,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中描写:主人公做了一个梦,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在上海,会址在浦东陆家嘴一带。筹委会的人为了是在黄浦江上建大桥,还是在江下筑隧道争论不已,最后决定修越江隧道。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1日,上海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上三座大桥、江底两条隧道的过桥费、过路费一律取消。这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就这样放弃了,上海人打的是什么算盘?实际上,交通的便利将浦东的房地产开发、夜间娱乐消费及上海的汽车业都带动了起来,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可谓财源滚滚。但是,交通费降低导致车流最骤然加大怎么办?上海人自有办法,对出租车进行单双号限制,问题就解决了。 上海人精明。这几乎是所有外来人士的第一观感。在这个城市里,电视台制作的那些智  相似文献   

3.
印象复兴岛     
正无论是新上海人还是老上海人,很多都没听说过复兴岛,或即便听说,也并不知地处何方,有很多人甚至把它和长兴岛混在了一起。这个岛的名字显然已深深镌刻上了历史的烙印,一听就是抗战胜利之后改名而成的。最初的岛名叫作周家嘴岛,因黄浦江边有个叫周家嘴的村落而得名。附近的周家嘴路想必也是由此而来。是上世纪初上海浚浦局利用黄浦江淤泥填起来的人工岛,也是黄浦江上唯一的一座岛。岛长3.42公里,平均宽度427米,最宽处在中部约550米,面积1.13平方公里,距吴淞口约16公里。1927年冬,上海浚浦局用40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与吴淞江(今苏州河)是流经上海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宋代以前,吴淞江是上海的主要水上通道,因江水流势减弱,下游不断淤塞,来航的船舶由原来停靠青龙镇港,改走由吴淞江南岸的支流“上海浦”(后并入黄浦江)入口,寄碇下锚于今十六铺附近的江岸,这一带就渐渐形成聚居点。到1405年(明永乐三年),重新治理了上海水系,形成了以黄浦江为主、吴淞江为辅的新上海水系。以后,黄浦江经过多次疏浚,形成了良好的航道及长条形港区,沿江码头林立,装卸繁忙,商市热闹,成为当时除上海县城之外最为繁华的地带。1843年11月(清道光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43年上海对外开埠。1845年英国人在黄浦江边的苏州河南岸建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人则在苏州河北岸开辟了美租界。紧接着,1849年法国人在今延安东路以南,接近旧城区(1555年上海筑城),也建起了租界,现在的中山东二路当时就叫“法兰西外滩”,这是法租界的前沿地带,今金陵东路是法租界的主街。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公园的城市.1868年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之间的外滩建成以后,这里不仅成为观赏黄浦江景色的胜地,也成为外国侨民聚会娱乐的场所.西方人大多喜欢西洋音乐,侨居上海的外国人便自发组织了业余管乐协会.为了有一个演奏与欣赏音乐的场地,公共租界于1870年在公共花园中部的草地上,建造了一座露天音乐台.这是上海最早的近代音乐建筑,不过当时还只是一座木结构的亭子.  相似文献   

7.
十六铺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铺是上海的水上门户。清末,上海城厢以保、图和铺作为行政区划,基本上属于处理刑琐事及征赋税的机构。城厢共分9个图、24个铺。城东一带为十六铺(也即二十五保七、八、十六图),其范围东濒黄浦江,南达董家渡,西至城墙,北临法租界,面积约1.2平方公里。民国初期铺被废除,以坊、闾取代。唯独十六铺因商业上习称已久,故沿用其名称,但范围大大缩小——以东门路为中心,北至龙潭路,南至老太平弄,西至外咸瓜街、阳朔路的沿江狭长地区,面积仅0.25平方公里。南宋时期,吴淞江上游严重淤塞,加之海岸线日益东移,海船无法循江至昔日…  相似文献   

8.
<正>外滩景观的形成由来外滩是上海独特的滨江亲水景观,在这里可以放眼一览涛涛江水和片片帆影,呼吸带有水腥气的新鲜空气,并且能够欣赏黄浦江滨江大道上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外滩所展示的别致的景观风貌,使之充满了魅力,因此有人将外滩称之为"上海的眼睛"。外滩景观的形成,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轮渡和黄浦江,今年已经55岁的上海轮渡公司员工陆庆祝有着一份不同常人的浓浓深情——家中一门四代人都从事与黄浦江有关的行业。上世纪初,他的外婆和祖父在黄浦江上以摇"小舢板"为生,父母分别继承家业后,在江上相识相爱,于上海解放前夕结婚。后父亲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市轮渡公司的第一批渡船驾驶员,于1956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现如今陆庆祝和儿子小陆也都是上海市轮渡公司的员工。  相似文献   

10.
《编辑之友》2012,(1):130
正何澄(1880-1946),是一位从传统文化望族走出来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山西灵石两渡何氏的第15世孙,山西最早留学日本的人,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辛亥年上海起义的指挥者之一,民国年间折冲于各派系之间的"在野要人",张大千、吴湖帆等书画家的密友,民国年间顶级的艺术品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