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红色荒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红色丘陵区因流水作用导致的具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我国江南丘陵局部地区存在着红色荒漠化现象,具体表现在植被退化、土壤退化、地表状况恶化等三个方面,并通过进一步扩大人地矛盾、恶化生态环境、加剧地区贫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影响江南丘陵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有效开展红色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樊国华 《考试周刊》2013,(24):194-195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能源与资源 ,促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中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一、西部土地退化的原因土地退化亦称土地荒漠化 ,是指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直至土地资源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资源衰退演变过程。造成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一 )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指的西部地区 ,泛指西部生态环境恶化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包括国家“七五”计划制定的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分布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  相似文献   

5.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第12章,并将荒漠化定义修改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特征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  相似文献   

6.
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系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7.
边倩 《地理教育》2003,(4):72-72
青海省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由于荒漠化造成可利用草场面积缩小,如共和县,由于荒漠化,从1956年至1982年可利用草场面积缩小了21.270万亩。龙羊峡水库库区西北岸有长达50多千米的流沙进入水库,它不仅填淤库容,埋压地表设施,对电网、机械设备也造成严重损害。而三江源地区荒漠化更甚,这里草地退化严重,鼠虫害猖獗。据统计,退化、沙化面积已达100多万公顷。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50万公顷,而且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速度仍在不断加快,这些沙化的土地现在每年要向长江、黄河输送泥沙1亿多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仅影响源…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地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林省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破坏的 直接表现是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荒漠化,即出现大面积碱斑.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以“三北”防护林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卫星遥感动态分析,土地沙漠化过程已开始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9.
陈开元 《中学文科》2006,(10):77-77
1968~1973年西非特大干旱加剧了撒哈拉沙漠南缘萨赫勒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过程。为此,联合国专门于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了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方案,荒漠化这个名词开始被采用。当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采用的定义是“土地生物潜力退化或破坏,最终导致类似荒漠的状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第12章,并将荒漠化定义修改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特征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使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1)风蚀和水蚀致伊土壤物质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3)长期的自然丧失。这比我国传统的单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内容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荒漠般的土地退化现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以西北地区为例,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布、变化及整治措施。土地荒漠化的发展是我国近年来频发沙尘暴的根源,同时又影响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来看,荒漠化仍在蔓延,每年以3436万千米2的速度扩散。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若尔盖盆地沙化草地分布特征,探讨了草地沙化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长江、黄河上游沙漠化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解译出研究区石漠化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研究安顺市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发现:安顺市石漠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明显,石漠化只发生在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等六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安顺发生石漠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林地、未利用地和草地,其石漠化面积占整个安顺市石漠化面积比例近65.6%,其强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9.9%。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充分考虑石漠化发生的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布设防护林、经济林和草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3.
森林退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森林资源,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必须的资源和原料,能够对空气进行持续净化,并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然而,大面积的采伐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造成了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森林退化问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严峻问题,也使得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成为可靠的参考数据。本文就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展开分析,并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于我国森林退化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结束的“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 ,从我区草原荒漠化日趋加剧的根源、进程、现状、机理等不同角度 ,在较深层次上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探索 ,为荒漠化的治理和草原牧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新颖建议。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我国蒙古学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陇南地区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其生态环境的特点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过度性和敏感性特点.本区域存在多种生态脆弱因子,其成因是在自然脆弱因子的基础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本地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其功能衰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中,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的复杂发展过程。文章分析黄果树景区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得出人文因素占主导地位,并提出了景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区大多依存各种类型的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不同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测,是加入旅游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包括人类及自然的综合性监测。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非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和人文系统三部分。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有地面监测技术和“3S”技术等,二者各有优劣,可以综合利用。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其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对其他生态旅游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利用 ,出现了土地退化、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本文以板床村为例 ,在划分土地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评价 ,分析了板床村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