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相似文献   

2.
张艳 《快乐阅读》2013,(13):107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无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一、活动——激趣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想站好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教学中努力优化自己的教学结构,开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一、活动激趣。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这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这样着手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  相似文献   

12.
兴趣和爱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去关注它,去思索与之有关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科学研究证明,只有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有热情、迷恋和着魔般的执著,学生才会把语文课堂视为自己的乐园,才会真正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新课改中的经验,谈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而语文又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故学生即使厌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这样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即使语文老师使出一身的劲,最终还是“高耗低效”。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4.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为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各种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地学和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这一课程基础性非常强,而阅读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直接决定着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分析,简述了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目标,解读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重点探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少教多学、合作探究、微课拓展、培养习惯等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更主动地学,与教师积极配合,为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有兴趣地学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觉性。如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效果,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运用多媒体更能展现文本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动人的场面、感人的细节、高大的形象等,更利于展现语文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静止枯燥的文字转换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而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不拘一格地学语文、用语文,使之在课内外语文实践中能“优势互补”.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觉性。如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效果,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于语文学  相似文献   

19.
在长达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语文科.由于讲的是方言.日常生活中很少直接接触到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知识,学生对学习语文根本没有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很不理想。如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去学语文。使他们不怕困难地把语文学好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兼具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既要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又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授课前既要探讨学生的心理状态,又要研究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进行情感教育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把自己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