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文学研究会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出现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该会的发起人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后来加入的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分别在小说、诗歌、散文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成为新文学发展中的著名作家.他们在创作方面形成了共同的倾向,即关心社会和人生,描写作者比较熟悉的人和事,体现着"为社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具体创作上,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下面重点介绍叶绍钧、冰心、朱自清三位.叶绍钧最能体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是该会的代表性作家.1894年生于苏州,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为圣陶.中学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高小、中学教师、编辑、大学教授.他的创作情况,可以用一个"早"字来说明.首先是较早创作短篇小说并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的1914、1915年,就有十多篇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痛苦的文言小说问世.写白话小说也早,从1919年开始.二十年代短篇创作最盛.有《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稻草人》等集子出版.他的小说,一部  相似文献   

2.
“问题小说”是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体现,也是对新文学的贡献。由于时代社会的不同、作家思想阅历的差异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问题小说”的作家们在创作中反映出复杂性和过渡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许地山作品的题材、风格和他的“落华生”笔名一样,令人有耳目一新、戛戛独造之感,既没有人去模仿它,也没有人能够重复它。他独树一帜,既不同于鲁迅、叶绍钧力求以片断的生活揭示社会的奥秘,也不同于郁达夫、庐隐随着抒情的伴奏踏进自我心灵的王国。他以浓郁的南国风光、异域色彩和曲折的故事为躯壳,向同仁以及全国人民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对社会人生孜孜以求而又忧虑重重的高洁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第一篇小说发表以后,就有人撰写专文评论,到三十年代,茅盾更撰写过《落华生论》,对他以往至此的创作和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团体,一九二○年十月正式成立于北京,由沈雁冰、郑振锋、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小说月报》为该会的机关刊物。后移至上海。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沈雁冰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许地山第一本小说集《缀网劳蛛》中几个凄婉动人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他对危难的祖国和苦难中的人民的深沉真挚之情,以及他的创作才华和当时复杂矛盾的思想,使我们对这位被茅盾称为"独树一帜"的作家及其作品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宗教型作家,其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主要表现为基督式的博爱和对生命与苦难的宽容.而许地山对于基督教理性的接受和超越,体现出其"实用至上"的宗教观,实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文学的一名代表.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景是异域的,情却是东方的,他一直致力于文学的民族化、民间化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景是异域的,情却是东方的,他一直致力于文学的民族化,民间化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
《解放者》与《东野先生》是许地山后期的小说。它们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性的情节、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物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小说具有神秘的气息。同时,许地山又将关注的视点落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题材、主题之上,关注并观照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地山的小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总括性、充满诗意性的创作。而小说传奇的底色下,是许地山写实的追求,也是他沉静、执著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五四”以来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评论中,不论是作家论、作品论,还是综述、漫评或偶记等,在社会学的美学批评方面,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中关于许地山的一些评论——《落华生论》①,通过小说、散文小品论述作家及其创作特色;《论许地山的小说》②,侧重小说的创作方法论;《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③,在综述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概况与文学的主要倾向的背景上,论及许地山的创作主体意识——独特,深邃,开阔,在现代文学评论史的某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鲁迅、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乡土小说家的小说创作,突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以人为创作主体,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多元化地表现出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7,(6):33-38
问题小说话语的演变是复杂的。胡适把问题作为小说写作材料的来源,但不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影响了《新潮》小说的创作面貌。周作人提出"问题小说"则是要密切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创作自由才是最根本的关切,其本意并非造成一种文学流派或创作风尚,而是要端正创作伦理、严肃创作态度。后来,茅盾在论述五四"为人生"的创作倾向时,把"问题小说"作为该倾向的最初表现而加以定型化,用来概括冰心等人的创作特征。作为现代小说的精神源头,问题小说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其实是严肃的态度与创作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十九、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等12人发起,主要刊物是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新创办的《文学旬刊》、《诗》月刊。重要成员还有冰心、朱自清等,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它虽然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因而被称为“为人生派”。二十、创造社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奉行"文艺为人生"的方针;同时他通过佛、道与基督的比较而终成基督徒.也正由于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他的文学创作既为社会、为人生,却又为弘扬基督博爱精神,从而体现了他那种"落花生"般朴实无华的自我牺牲品格.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一位重要作家,也是该团体作家中创作劳绩最为卓著之一.五四运动前后,他就开始写小说,除长篇《倪焕之》外,还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叶圣陶遵循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其主题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的创作态度是极端严肃的,曾说道:“我似乎没有写过什么自己不怎么清楚的事情”、“中国革命逐渐发展,我粗浅的见到一些,我就写那些.”(《叶圣陶选集·自序》)因此,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描绘平凡的人和事,从而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的朴素精练,感情的淳厚朴实,这就是叶圣陶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21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在建设我国新文学的事业中,他站在最早的开拓者行列里。他的创作,论数量不多,论质量却不乏创新之作。尤其在二十年代前期蜂喧蝶闹、异彩纷呈的文坛上,他的作品每以描写异域风光和善于叙述富有传奇性、哲理性的曲折故事而令读者耳目一新。正如论界所作的定论:许地山是中国早期小说界的一个奇才,是二十年代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作家。他之所以是“不群”的,理由固多,但我认为:他作人生方程所得的“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之解,即他的“蜘蛛补网”人生观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冰心和许地山均为文学研究会会员,同写“问题小说”,但二人风格颇多差异。即以《超人》和《缀网劳蛛》为例,前者注重宣传“爱的哲学”,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慰藉;后者侧重灵魂的升华,注重实现灵魂的救赎。冰心受理学影响,信奉人性善,这是她“爱的哲学”的根基之一;许地山的宗教情怀,使他树立了“生本不乐”的观念,主张乐生、顺生。精神上的差异也导致文体风格上的不同。冰心喜欢说教,许地山却热衷客观呈示。许地山比冰心显得更深刻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