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广播法制节目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如何在专业频率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满足所在频率的需求并得到听众认可,是当前广播法制节目编创人员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大家说法》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节目形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法制节目如何在专业频率中兼顾频率共性和法制节目个性的创作经验,力求为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广播法制节目遵循自己的报道理念,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凸现出个性特征,成为普法宣传的排头兵。在广播法制节目中,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是节目独特形象的塑造,是节目重要的传播中介,主持人的表现直接关系着节目收听率的高低,影响节目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广播法制节目是大众喜爱的一类节目,成为人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进一步为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根据形势的要求,熟知群众维权、弱势群体、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在播音主持各环节,结合节目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法制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发挥广播法制节目在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服务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制类节目的宗旨是普法,这一特殊的属性,要求广播法制节目从内容到语言,音乐每个细节必须准确,如出现半点偏差,就可能招惹新闻官司。那么,广播法制类节目如何才能远离新闻官司呢?  相似文献   

5.
地方广播法制节目如何实现自我突破,适应国家发展新形势,在推动依法治国战略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地方广播法制节目应当在理念上更加注重法治意识,节目组织上更加严谨的专业精神,节目内容上更加突出本地特色,节目形式上体现更高的互动水平,这些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凌  黄芳 《视听界》2012,(6):115-116
广播法制节目在普及法律知识、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制节目的成败与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一、熟知节目内涵的能力主持人要对广播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有明确认识,以免出现节目定位模糊、社会效应一般、观众反应平淡等问题。一是上情下达。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法制节目也不例外;二是下情上达。为地方政府制定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帮助;三是普法宣传。广播法制节目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7.
刘芙蓉 《新闻爱好者》2010,(10):113-1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广播法制节目的整体水平已大有提高。然而,与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的态势和要求相比,当前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播法制类节目主持人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亟待充实提高。笔者以为,广播法制节目政治性强、专业性显著、服务性要求高.主持人应当从实际出发.在政治意识、业务能力、知识结构、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综合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法理。广播法制节目以它传播的快捷和观照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引起了听众的普遍关注。如何办好广播法制节目?笔者认为,可用四句话概括:重在普、淡于奇,根在法、贵于引。  相似文献   

9.
黄进  陈昕 《新闻前哨》2005,(12):63-64
一直以来,广播法制节目在题材的选择和深加工方面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导致节目内容空洞贫乏,形式呆板生硬,可听性差。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同质节目层出不穷,广播法制节目制作必须树立高屋建瓴的创新意识,在选题上做严密的推敲和充分的把握,通过展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旧体制矛盾、人治与法治的冲突、司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失衡等问题,为转型社会树立正义与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执法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这样广播法制节目才能以崭新而强有力的姿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寻求到自身的“生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广大群众迫切需要了解法律内容,新闻媒体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责无旁贷。但是,法律内容是枯燥的,如何把法制节目做得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是所有法制节目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央电台华夏之声《创赢人生》为例,阐述如何办好广播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1.
广播法制节目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一批风格各异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活跃在听众面前,但同时存在播音主持同质化、播音员素养不高和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为此,必须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培养着手,不断提升广播法制节目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高爽 《声屏世界》2013,(5):24-25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但是,现在的法制节目不外乎以案说法、庭审纪实、法律帮助等。这些样态固然主题鲜明、经久不衰,但同时也存在着题材受限、后知后觉的弊端,而且生硬模式化,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跳出这种模式,让广播法制节目更具可听性、服务性、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广播法制节目在热闹、红火之后,也有一些节目不知不觉地陷进了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冷静地认识和对待。误区一:人文关怀意识在追逐收听率中沉沦长期以来,“广播法制节目=案例 主持人 法律专家”已经是一个既定的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为广大听众所习惯和熟悉,能形成稳定的收听群体和收听率。举珠江经济电台的《以案说法》为例,在15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它以栩栩如生的形式“重组案情”,作为串连角色的主持人和作为评述角色的法律专家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就案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一问一答,确实演了一把生动的“…  相似文献   

14.
黄英 《新闻采编》2005,(4):27-28
眼下无论你身在何处,什么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都不难听到一些被听众称之为“卖药”的节目。我们广播人通常美其名曰“医药健康咨询讲座”。“医药健康”节目诞生于90年代中期,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一直风头不减,为广播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些“卖药”节目往往是一些医生甚至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在那里自拉自唱推销药品,很少顾及听众的感受,听众很有意见,严重影响了广播的收听率,使广播人弃之心疼,食之又骨鲠在喉。那么,“医药健康”节目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它对广播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多于利呢?这成为许多广播业内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新闻由单一的大新闻细化了,包括: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法制新闻乃至是民生新闻等等。河北电台经济频道今年开播的《百姓30分》,从广播的内容到形式变化上又开了好头,可喜可贺。作为广播人,只有求新求变,转变以往办节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在不断修正法律法规的新形势下,地方广播法制节目应当明确节目宗旨,加强法治理念,结合地方特色,传播法律法规,挖掘传播亮点,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一经推出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全国数百家电台的多档节目都采用了直播这种形式,“火爆”的局面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广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李菲 《中国广播》2014,(6):74-76
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也日益提升。如何打造一档适合农民听众的法制节目,塑造一位农民喜爱的主持人成为媒体人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受众定位、主持人的塑造等分析农村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如何为农民做好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通过声音来表现自我的传媒,用好、用巧、用活声音是挖掘广播潜能,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大课题。 音响是体现广播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创立有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的广播风格的重要标志。在采编节目时,最大限度地使用音响,既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形象感,又使广播的个性鲜明,是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目前已遍布全国各地,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准确、及时、详尽地预告下周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引导读者听好广播看好电视。从中央到地市所有广播电视报,都把这一预告功能将广播电视报与其它报纸区别开来。 广播电视报的预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第一,提供一张尽可能详细而且便于查找的节目表,这张节目表所预告的电台电视台已经多达几十家;第二,这些电台电视台尤其是其主要节目的内容介绍,其中读者最受欢迎的影视剧剧情介绍占了多数,另外便是即将播出的专题社教类、服务类节目的介绍;第三,关于各电台电视台以及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