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放学的时间到了,可今天我把小赵留了下来。小赵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上课不捣乱,也不太举手发言,只是默默地听课,可几堂课上下来,我发现她对上课所学的知识并没有掌握多少,有许多单词都不会读,那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找来了小赵的家长,与之交谈后,我知道了看似乖巧的她,其实上课不爱动脑筋,上课时读单词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回到家中,家长让她读书本上的单词,也只是跟着录音  相似文献   

2.
自我读书起 ,就认识了不少的老师和同学 ,回忆起来 ,中学的老师和同学更让我想念。上中学的第一天 ,班主任吴老师是第一个站在我面前的老师。由于吴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话特别多 ,因此同学们便给她取了一个不太雅观的绰号———“小麻雀”。这个绰号很快就在全校流传开来 ,常常使她陷入尴尬的境地。吴老师一直很信任我 ,常常找我谈话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可是由于当时我太贪玩 ,一直没有去理会她说的话。初二下学期她让我当语文科代表 ,使我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渐渐地我开始认真学习 ,篮球也很少去打了 ,我的学习因此进步很大…  相似文献   

3.
求职案例小李和小赵是研究生同班同学,在2004年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两人报考了某部委的同一个招聘职位。考试结果两人虽然都合格,但经过面试、体检等环节过后,小李最终被通知可以签约,小赵却落选了。小赵是个女孩,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很想进部委机关工作,而她也知道小李正在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从准备的情况来看,考上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一旦成绩合格,小李肯定选择与这家部委单位毁约而去读书。小赵非常为难,一方面她很想进部委机关工怍,另一方面她又不想向用人单位拆穿小李脚踩两边的计划。小赵托熟人打听得知,之所以没有录用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她是个女孩,而这家机关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在职女同志偏多,人事部门倾向于选留男同志,但碍于舆论影响,整个选录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意向。  相似文献   

4.
处分之后     
学生小赵因辱骂老师,受到警告处分。决定公布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惊奇、嘲笑、愤怒、指责,压得小赵抬不起头。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 学校的处分,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多的工作还是对学生受处分后的教育。沉思良久,我感到处于这种情况下,小赵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温暖,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于是,我找他进行了认真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14,(11):26-28
正基于学生的原生态给予个性化的激励浙江温州建设小学美术教师吴乐乐四年级小赵是班级中的捣蛋大王。每堂课,他总是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满教室乱跑,一副捣蛋的样子。对于他的这种不良行为,提醒督促总是没多大成效。我也向班主任了解情况,这孩子在家特别受宠,以至于行为习惯比较难自律。在开学初《奖杯设计》绘画课中,我注意到小赵能耐住性子画他特感兴趣的枪形射击奖杯。我先是对他作画的积极性进行表扬:"小赵同学今天  相似文献   

6.
季桂梅 《生活教育》2011,(21):62-63
我的前任吴老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班主任,她把这个班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八年级,学生和她感情很深。今年暑假,她到另一所学校去了,由我来接替她的工作。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没有吴老师的日子,尽快地了解我、接纳我,上好开学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季桂梅 《生活教育》2011,(11):62-63
我的前任吴老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班主任,她把这个班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八年级,学生和她感情很深。今年暑假,她到另一所学校去了,由我来接替她的工作。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没有吴老师的日子,尽快地了解我、接纳我,上好开学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杨凯 《教育文汇》2014,(2):14-14
近日,邻居小赵的女儿在幼儿园过生日。小赵去蛋糕店订了一个大蛋糕,还去超市买了很多小零食和巧克力准备送去。她说:“不买不行,现在孩子都流行在幼儿园里过生日,买蛋糕和吃的也攀比。”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午,我想随堂听小吴老师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时,我打电话到三年级语文组,经询问得知小吴老师当天上午第二节课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这是一篇新课文,我并不熟悉。在处理好事务后,我于第一节下课前十分钟赶到三年级办公室.借小吴老师的语文书把课文看了两遍。三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听说我要听小吴老师的课,也随同我一起前往听课。小吴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我始终觉得学生学习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似乎教师牵引得太多,并没有真正地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假如这篇文章让我来上,我该怎么上呢?下课后,老师们纷纷回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10.
生活的味道     
正2013年9月3日晴生活,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没有任何渲染,也不需要任何说明,但却有一种特别地味道。姐姐不算是好学生,也不算是个乖孩子。或许在大人们眼中,她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混混。但我却觉得她就像是一个天使。她很会照顾人,那段时间她说她家一个人都没有,让我去陪她,我便去了。但到了那的第二天,我就中暑  相似文献   

11.
小赵是我的学生,虽然性子比较急,但这并不妨碍她三年前成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赔了多少钱     
李立锋 《高中生》2012,(11):41-41
首先,顾客给了小赵50元假钱,小赵没有零钱,于是换了50元的零钱,此时小赵并没有赔。顾客买了20元的货,由于50元是假钱.此时小赵赔了20元。换回零钱后,小赵又找给顾客30元,此时小赵赔了“20+30=50元”。当小韩告诉小赵那50元是假钱时,小赵手里还有换来的20元零钱,他再从自己的钱里拿出30元即可,此时小赵赔的钱就是“50+30=80元”。所以,小赵一共赔了80元。  相似文献   

13.
教师节那天,课间10分钟,科代表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贺卡.她小声地在我耳边说:"老师,这是吴×送给您的.她不敢进来,让我帮她把贺卡给您,并祝您节日快乐."这时,我往门口看去,只见一个小脑袋正偷偷地向里面张望着.虽然这是新接的一个班集体,我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还不十分了解,但我敢肯定这个学生一定被伤害过.  相似文献   

14.
“孔老师,我想休学。” 刚接手初三班主任工作没几天,便有学生找上门来。进来的是小赵,刚从深圳转学过来。我示意她坐下,只见她低着头,神色黯然。  相似文献   

15.
夏晴是个独生女儿。这孩子聪明伶俐,幼儿园的老师都喜欢她,孩子们也很愿意和她在一起玩。这与她的家长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了解家长是怎样教育夏晴的,我走访了她的妈妈——安徽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是如何教育夏晴的。她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总是比较娇的,做家长的就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迁就。夏晴在家里受外公,外婆的宠爱,性格倔强。有一次,她从幼儿园回家,不洗手就要吃东西,我没有答应,她就大发脾气,把我的书都扔到地上。当时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小赵,男,高一学生,清瘦高挑,皮肤白皙,内心有想杀人的想法.班主任要我找小赵谈谈,于是我把小赵请到心语室.他说最近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让他心塞.我让他详细叙述一下,他谈及自己和好朋友,与政教处主任、年级主任发生了冲突,对方还动用了武力,他觉得很不服气,也不理解,觉得老师们不尊重人,他认为老师不能这样,想退学或转学,最后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他们以为这么做,我们就会听他们的吗?严了有用吗?"  相似文献   

17.
小班长笑了我们班的小班长是一个认真负责、令同学佩服的好班长。但她的自尊心很强。有一回,我检查课堂作业,数来数去少了一本,恰恰是这位小班长的作业没有交。我非常生气,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她拉到讲台上,狠狠地训了她一顿,并让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没料,就这样一个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事情给了我很深的教训。第二天,小班长没有来上学,在焦躁不安中我度过了漫长的一天。晚上,我到她家询问了解情况,我进了她家的门,她还躲在房间里不愿见我。原来,她在和我闹别扭没有到学校去上课。我意识到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那一…  相似文献   

18.
景涛 《教育艺术》2003,(10):25-25
暑假快要临近了,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温习一学期来所学过的功课,素日宁静的校园更显得安静。星期一一大早我照例去到二班查勤,检点有无不按时返校的学生。因为我是他们的课任老师兼班主任,这是每周必须做的第一件事。结果,206室的小刘同学没有来,同室的其他同学也不知道她不来的原因。我想可能她周末回家后有什么事,等她返校后问一问。谁知一天过去了也没有小刘的影子,我有些纳闷,当晚拨通她家的电话,得知她没有回家,这下子我有些着急了。小刘家是在几百公里外的县城,她父亲昕到这一消息后连夜坐火车往学校赶。我和家长及她要好的同学商议后,决  相似文献   

19.
<正>冬日,大课间活动场面热烈。我走向教室,准备做课前准备。在教室门口,被小施拦住了,"吴老师,我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花样跳绳',请您鉴赏!"她一脸认真的表情实在让我不忍心拒绝。"行,愿意当你忠实的观众!"小施使出浑身解数,像一个舞动的精灵,绳子在她的上下、左右、前后翻飞,在我的眼前飘忽不定。"真棒!",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将周边正在跳绳的学生也吸引过来了,他们一起加入到观众的行列。"吴老师,她跳的不咋的,肯定是我的手下败将!不信,让我们来比一比,您给我们当评委!"一旁的小徐跃跃欲试。其他的同学一看有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一段时间,笔者听了新教师吴老师开的一节历史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的开发》。该课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积极,但课堂练习与测评却不尽如人意,这显示教学效果明显欠佳。在评课时,吴老师特别提出自己的不解:为什么分析问题时学生都会,但在练习和小测时很多学生却都不会了?笔者认真帮她梳理了课堂,让她找到了症结所在:她没有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历史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学生学习的只是松散的知识。知识缺乏线索的串联,学生就遗忘得快,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只有挖掘出知识的潜在联系,才能让历史学习有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