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一直存在类型归属的难题。有关清代小说《好逑传》的类型归属,学术界争议较多。文学史一般认为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从作品男女主人公的塑造、才子出游的目的、才子择偶目标、小说情节发展模式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伦理道德等角度分析,《好逑传》与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得出其类型归属为英雄儿女小说。  相似文献   

2.
《岭南逸史》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有人说它是历史演义,有人说它是才子佳人小说,有人说它是英雄儿女小说。通过论析,本文认为它归属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岭南逸史》在中国小说史和客家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英雄传奇小说里的婚姻模式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民族心理、文化构成的反映,体现了中原民族的民族中心主义和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有着浓厚的道家色彩.此外,英雄传奇小说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和借鉴了神魔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因素,如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运用,从而使其自身的婚姻模式也相应产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由侧重描写一夫多妻制到侧重描写一夫一妻制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着意混合才子佳人和狭义小说的文法,创造出“英雄儿女”的模式,力图弥补《红楼梦》之遗恨,探讨新的叙事体裁。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采用了同样的文本对话和体裁混类的手法,但却对文康的“英雄儿女”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吟梅山人写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失败婚姻,由此对文康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英雄”和“儿女”、“义”和“情”、私欲和社会责任、以及男女立场的和谐提出了疑问。在《兰花梦奇传》中,女主人公松宝珠的文才武略变成了在家庭场域中对夫权的威胁,引起了她丈夫的妒嫉和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在暴露“英雄儿女”小说文法所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兰花梦奇传》触及了“‘大团圆’之后如何?”这一小说盲点,不仅对“英雄儿女”的模式给以了新的演绎,而且以悲剧的结局批评了文康小说的粉饰现实。论文旨在探讨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兰花梦奇传》对“英雄儿女”模式的翻案和改造。  相似文献   

9.
才子佳人小说形象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艺术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才子佳人形象存在着模范的或标准的与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两种类型。这两类形象各有着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共同建构起一个琳琅满目的才子佳人形象群。从形象塑造的过程看,在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前期产生的形象多是模范的或标准的,而产生于创作后期的形象,其中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则有很明显的增加。才子佳人形象是中国小说形象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以后《红楼梦》等小说的形象塑造发生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元明时期大量出现的言情剧确立了才子佳人的叙事范式,其主题取向、艺术手段及审美趣味都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五经正义》是中国经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它不仅具有深邃宏博的哲学、史学及政治思想 ,亦且包容有精辟细密的文学见解。其中关于诗本体、情志为一及诗乐关系等问题的论述 ,出入经史 ,证据今古 ,踔厉风发 ,巨细咸蓄 ,对于研究唐代乃至中国诗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施蛰存都在小说中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鲁迅表现了深广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则直接描绘性本能以印证弗氏理论,鲁迅对潜意识的描写隐蔽而含蓄,施氏直接并予以渲染,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境界上,都构成很大差别,不过对于开拓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丰富表现手段,都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关于次线反对称矩阵的定义及几个基本性质,得出了反对称矩阵与次线反对称矩阵之间的关系的定理.任意n阶方阵可分解为次线对称矩阵与次线反对称矩阵的和等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及顾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要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要转型发展、朝什么方向转型发展、怎样实现转型发展、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不转型发展会怎样。与此五个基本问题对应,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也有五个方面的顾虑:担忧丧失大学的独立性、担忧丧失大学的学术性、担忧丧失大学的自主性、担忧丧失大学的人文性、担忧丧失大学的多样性。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这五个方面的担忧理论上如果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实践中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不但会延缓转型的步伐,更会危及转型的成功甚而至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但是因为有所顾虑而裹足不前或刻意排斥,同样也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世界许多国家、地区流传“洪水滔天”的神话,系由洪水淹没大地和近亲结婚产生人类两部分组成,主题为“洪水型兄妹人祖”.贵州省少数民族中亦流传这类传说.这说明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证实血缘群婚阶段存在的真实性,反映古代的人类对兄妹婚姻观的否定。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为中华民族述史写心。此文就司马迁对人口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史记》写人特别关注人物的“为人”,重视写出人性的人;司马迁身历生死炼狱般的生命体验,对人生、人性获得超常的认知和体悟;《史记》写人所具有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人的品德节操、人的性格个性两个普遍性;司马迁对人性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探究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史记》:一部中华民族心灵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8.
叶燮的《原诗》产生于对清代顺康时期诗学宗尚的反思过程中。《原诗》的理论集中在对四对范畴即“源流”、“正变”、“盛衰”、“因创”的解释上,以“变”为核心,梳理诗史发展源流、评价唐宋诗的价值。《原诗》为宋诗的广泛传播确立了理论基础,是清代诗学摆脱狭隘宗唐宗宋的朝代之争,走向融通唐宋阶段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蒙太奇”的基本原理、方法。并依据人的认识规律、生理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及体育教学的要求,从体育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的两门主要类型课种进行了剖析,以体育动作技术结构为先决条件,在借签“蒙太奇”技法的基础上,构想了几种适应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在近几年体操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的运用。旨在全面地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手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确定西民族自治地区范围、界定民营企业定义基础上,笔者探索了西部民族自治地区营企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表现为劣势和优势两方面,在民营企业历史起点、制度、经营机制上存在劣势,在法律、文化和地域上存在优势。识别劣势和优势,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决策理念:在投融资方面,应启动民间投资;在经营机制方面,应扬长避短,积极创新,在产业产品定位方面,应以市场导向为主,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展该区域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